观鸟吧 关注:5,632贴子:37,567
鹰科(Accipitr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隼形目中的一个科。是隼形目鸟类两个最大的科之一。根据世界鸟类学家联合会在2013年发布的的世界鸟类名录3.4版,鹰科属于鹰形目(Accipitriformes)。鹰科的鸟类一般都俗称为鹰。有时将体型较大的称为“雕”,体型较小的称为“鹞子”。
资料:http://baike.niaolei.org.cn/%E9%B9%B0%E7%A7%91


1楼2014-10-10 21:58回复
    鸢亚科(Elaninae),鹰科下10个亚科之一。有5属9种。体型较小。包括燕尾鸢(Elanoides forficatus)、食蝠鸢(蝠鹞)(Machaerhamphus alcinus)、娇鸢(Gampsonyx swainsonii)、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澳洲鸢(黑肩鸢)(Elanus axillaris)、白尾鸢(Elanus leucurus)、纹翅鸢(Elanus scriptus)、剪尾鸢(Chelictinia riocourii)。我国仅黑翅鸢1种,分布于欧洲南部、非洲、印度、东南亚,我国在云南省为留鸟,广西省西南部和浙江省为夏候鸟。栖息于海拔600-2200米的开阔田坝区至低山丘陵的稀树草地和林缘地带,食物主要是昆虫及小型鼠类、蛙类,有时也捕食小鸟,营巢于乔木树顶端,每窝产卵3~5枚。
    鸢亚科内的鸟大部分是体型小、拥有长翅膀和通常在空中悬停的猛禽。它们的分布范围很广大,有三种品种是在美洲发现的、两种品种在澳洲发现,在非洲与亚洲各发现一种。
    ├黑翅鸢属(Elanus)
    ├澳洲鸢(黑肩鸢)(Elanus axillaris)无危物种(LC)
    ├白尾鸢(Elanus leucurus)无危物种(LC)
    ├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无危物种(LC),国家二级保护
    ├纹翅鸢(Elanus scriptus)近危物种(NT)
    ├剪尾鸢属(Chelictinia)
    ├剪尾鸢(Chelictinia riocourii)无危物种(LC)
    ├娇鸢属(Gampsonyx)
    ├娇鸢(Gampsonyx swainsonii)无危物种(LC)
    ├食蝠鸢属(Macheiramphus)
    ├食蝠鸢(蝠鹞)(Macheiramphus alcinus)无危物种(LC)
    ├燕尾鸢属(Elanoides)
    ├燕尾鸢(Elanoides forficatus)无危物种(LC)


    2楼2014-10-10 22:00
    回复
      2025-08-06 16:08: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黑翅鸢属(Elanus)是一类中型猛禽,共4种,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黑白分明的羽毛,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有时也进行鼓翼飞翔。在鼓翼飞翔时两翅煽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多在白天的早词条黄昏进行。其中纹翅鸢是唯一夜间捕食的鸢。


      3楼2014-10-10 22:03
      回复
        黑翅鸢(学名:Elanus caeruleus,英文名:Black-winged Kite)是鹰科黑翅鸢属的猛禽,又称黑肩鸢,中文俗名灰鹞子,是一种小型猛禽,身长约32厘米,通体以灰色为主,眼先有黑斑和须毛,虹膜为血红色。上体灰色,下体白色。黑翅鸢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珍稀鸟类。
        分布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好望角、马达加斯加,阿富汗、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也见于葡萄牙、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南部国家。中国云南、广西、浙江、河北等省。中国只有广西西南部和云南记录的地点稍多,河北的记载仅依据1924年在市场所见的记录,并没有采到标本, 也没有野外记录, 所以可以认为河北并没有分布, 或仅为偶见的迷鸟; 浙江的记录是依据30年代以前的早期报道,但福建长乐的记录是90年代的最新报道,这也是唯一一次在福建记录到黑翅鸢。因此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珍稀鸟类。



        澳洲鸢(黑肩鸢)(Elanus axillaris),体长33到38厘米,翼展80到95厘米,体重2910克。成年黑肩鸢的身体呈淡灰色,头部呈白色,身躯的下半部分亦呈白色,而翅膀内部的尖端呈黑色。当它们在栖息的状态时,它们黑色的肩膀就会显得很突出。它们的喙基非常宽,因此可以张得很大。分布于几乎整个澳大利亚,但其实它们主要还是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和西南部相对较肥沃的地方。它们在整个南非亦极为常见。它们鲜少进入沙漠深处,在北塔斯马尼亚和托列斯海峡见到它们纯属偶然。它们主要生活在草原,但是亦可在树林中找到它们。


        纹翅鸢(Elanus scriptus)是一种中小型猛禽。它有白色的头、尾巴和下体,上体羽也大多是灰白色。雌鸟有羽冠。该物种有一个鲜明的黑色“W“型宽羽标记横跨全身,在宽大的白色翅膀的下部,其形状就是此鸟儿的名字来源。当栖息,它有一个明显的黑肩斑纹。大眼睛具明亮的红色,四周都是黑眼圈,脸颊和猫头鹰般的外观很相似。腿肉色。主要以田间的鼠类为食。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夜间捕食,是该属种类中唯一夜间活动的物种。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也集上百只的大群。




        4楼2014-10-10 22:30
        收起回复
          白尾鸢(Elanus leucurus)是一种中型猛禽,颜色似海鸥一样,有黑色的翼尖和肩膀。头白色,虹膜红色,后颈、背、肩、腰覆羽蓝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缘,次级和初级覆羽蓝灰色,初级飞羽暗灰色,外侧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白色,尖端缀有沙皮黄色,两侧尾羽灰白色,尖端缀有皮黄色,其余具暗灰色羽轴。整个下体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级飞羽下表面黑色,次级飞羽灰色,具淡色尖端。跗跖前面一半被羽,一半裸露。圆尾。
          分布于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




          5楼2014-10-10 22:38
          回复
            剪尾鸢属(Chelictinia),仅剪尾鸢 (Chelictinia riocourii)一种,剪尾鸢(Chelictinia riocourii)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石板青色的羽毛,额头白色,尾巴分叉很深,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昆虫为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有时也进行鼓翼飞翔。在鼓翼飞翔时两翅煽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多在白天的早晨和黄昏进行。该种猛禽鸟类是非洲特有的物种,分布于下列国家: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科特迪瓦,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苏丹,多哥,乌干达和也门。



            6楼2014-10-10 22:44
            收起回复
              娇鸢属(Gampsonyx),仅娇鸢(Gampsonyx swainsonii)一种。娇鸢又名珠鸢,它的拉丁文名称是为了纪念英国生物学家威廉.斯文森而命名。该物种是美洲最小的猛禽,是Gampsonyx属唯一的成员,有三个亚种。不迁徙,但该物种有一定的游牧和捕食领域,范围发展很快。在中国台湾省,阿根廷,澳洲都有引进。
              身长20.3-23厘米,体重80-95克,是美洲最小的猛禽。成鸟有一个黑色的顶冠,上体、双翅和尾部是深灰色。后脖颈有白领,前额和面颊黄色,下体主要是白色,腿黄色。幼鸟类似成鸟,但背部和翅膀羽毛有白色和栗色斑纹。这个物种在飞行中,主体呈现上体的黑色和下体的白色,对比很鲜明。北部湾形成的亚种不同于指名亚种,两翼是棕色。
              分布于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阿根廷。



              8楼2014-10-11 10:06
              回复
                食蝠鸢属(Machaerhamphus),仅食蝠鸢(Machaerhamphus alcinus)一种,又名蝠鹞,是一种中型猎鹰,总体黑色,在胸部有少许白斑。一般在夜间活动,主要特征是嘴裂较大,可在飞行中吞食昆虫和蝙蝠。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中南半岛,印度次大陆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
                成鸟的上体是棕黑色,在眼睛的上下方各有一个白色斑点。胸部中间和喉咙是白色,具有大块的黑色竖纹。眼睛亮黄色,黑色的鸟喙具有蜡质,腿和脚淡蓝灰色。亚成鸟的斑纹比成鸟斑驳,颜色较浅,尾基羽毛的颜色及胸部具有更多的食蝠鸢白色。飞行时这种像小秃鹰大小的鸟似乎更黑暗,它们有一对细长翅,看上去是一个大猎鹰的飞行剪影。在树上停息时身体几乎全部黑色,鲜黄色的大眼睛是最好的标志。嘴裂较大如同夜鹰,可在飞行中吞食昆虫和蝙蝠。
                分布于马里、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刚果共和国、苏丹、南苏丹、卢旺达、布隆迪、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安哥拉、赞比亚、马拉维、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非、马达加斯加群岛、。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9楼2014-10-11 10:12
                回复
                  2025-08-06 16:02: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蜂鹰亚科(Perninae),有7属15种。体型较小,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常明显露出。通常栖息于密林中,以多种小型动物和昆虫为食,尤喜食蜂类,故名。我国有褐冠鹃隼(分布于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及苏拉威西)、黑冠鹃隼(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越冬在大巽他群岛)和凤头蜂鹰(广布亚洲),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长尾鵟属(Henicopernis)
                  ├长尾鵟(Henicopernis longicauda)无危物种(LC)
                  ├黑长尾鵟(Henicopernis infuscatus)易危物种(VU)
                  ├方尾鸢属(Lophoictinia)
                  ├方尾鸢(Lophoictinia isura)无危物种(LC)
                  ├蜂鹰属(Pernis)
                  ├菲律宾蜂鹰(Pernis celebensis)无危物种(LC)
                  ├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无危物种(LC),国家二级保护
                  ├鹃头蜂鹰(Pernis apivorus)无危物种(LC)
                  ├吕宋蜂鹰(Pernis steerei)
                  ├钩嘴鸢属(Chondrohierax)
                  ├钩嘴鸢(Chondrohierax uncinatus)无危物种(LC)
                  ├黑胸钩嘴鸢属(Hamirostra)
                  ├黑胸钩嘴鸢(Hamirostra melanosternon)无危物种(LC)
                  ├鹃隼属(Aviceda)
                  ├非洲鹃隼(Aviceda cuculoides)无危物种(LC)
                  ├凤头鹃隼(Aviceda subcristata)无危物种(LC)
                  ├褐冠鹃隼(Aviceda jerdoni)无危物种(LC),国家二级保护
                  ├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无危物种(LC),国家二级保护
                  ├马达加斯加鹃隼(Aviceda madagascariensis)无危物种(LC)
                  ├美洲鸢属(Leptodon)
                  ├白领美洲鸢(白颈鸢)(Leptodon forbesi)极危物种(CR)
                  ├灰头美洲鸢(黑头鸢)(Leptodon cayanensis)无危物种(LC)


                  10楼2014-10-11 10:23
                  回复
                    鹃头蜂鹰(Pernis apivorus,英文名:European Honey Buzzard)为鹰科蜂鹰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0.6米,背部羽毛深褐色。脸部呈有小而致富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蜂鹰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乡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动。蜂鹰挖掘蜂巢,吞食蜂卵、蜂幼虫甚至长有毒刺的成年蜂。它们脸部鳞片一样的致密羽毛像头盔一样,使蜂群奈何不得。蜂鹰在夏季常随蜂群移动而转移栖息地。冬天,它们则又回到较温暖的地区。蜂鹰不仅吃蜂,它们也吃蝈蝈、蝽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2014年8月,新疆记录到鹃头蜂鹰的照片。
                    身长52-60 cm,翼展135-150 cm,体重600-1000g ,寿命29年。雌鸟略比雄鸟更大。头小,雄性蓝灰色,而雌性的头部为棕色,头侧具有短而硬的鳞片状羽毛,而且较为厚密,是其独有的特征之一。头的后枕部通常具有短的黑色羽冠,显得与众不同。虹膜为金黄色或橙红色,非常美丽。嘴为黑色,脚和趾为黄色,爪黑色。和普通鵟很相似。在空中的飞行时翅膀腾起显得平稳有力,有一个较长的尾巴,有两道狭窄黑暗的斑纹,身上的斑纹较鸢要少。
                    2014年8月4日12:43,新疆鸟友杨庭松(山猫)在伊犁河大桥下观鸟时拍到一只猛禽,经多方确认为中国鸟类新纪录鸟种——鹃头蜂鹰,这是鸟友近年来在同一区域发现的第二个全国新纪录。据《新疆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马鸣 2011),鹃头蜂鹰在喀什、库车林场有过记录。2005年6月28日邓杰等在阿尔泰山考察时记录到2只。但以上记录因为缺乏照片、标本等证据而未得到国内鸟类研究界的普遍认可,从而未能列入中国鸟类名录。根据鹃头蜂鹰在哈萨克斯坦的分布情况看,贾登峪、库车、喀什的记录都是有可能的。边缘分布数量很少,未来很有希望被记录到,需要拍到照片做为证据。
                    繁殖于欧亚大陆,越冬于非洲中部、南部。






                    16楼2014-10-11 11:43
                    回复
                      南洋蜂鹰(Pernis celebensis)为鹰科蜂鹰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雌鸟略比雄鸟更大。头小,雄性蓝灰色,而雌性的头部为粉棕色。头侧具有短而硬的鳞片状羽毛,而且较为厚密,是其独有的特征之一。头的后枕部通常具有短的黑色羽冠,显得与众不同。喉部浅灰,前胸部棕色,有黑色竖纹。腹部的褐色和黑色相间的横纹。虹膜为金黄色,非常美丽。嘴为黑色,脚和趾为黄色,爪黑色。在空中的飞行时翅膀腾起显得平稳有力,有一个较长的尾巴,翅膀上有两道宽而深暗的带状斑纹。
                      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吕宋蜂鹰(Pernis steerei ),分布于菲律宾。(缺图,不知道下面在这张是不是)


                      17楼2014-10-11 16:00
                      回复
                        美洲鸢属(Leptodon),包括白领美洲鸢(白颈鸢)(Leptodon forbesi)和灰头美洲鸢(黑头鸢)(Leptodon cayanensis)两种,分布于中、南美洲。
                        白领美洲鸢(Leptodon forbesi )为鹰科蜂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0.5米,体羽蓝灰色,下体胸腹部的羽毛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林地边缘的高空中活动。该鸟飙升时翅膀形成一个“V”形,这种鸢通常静静地栖息在树丛中和檐篷下,很难见到,但在觅食是可以看到。主要吃小型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等动物性食物。
                        白领美洲鸢是巴西东北部的特有物种,身长50厘米。顶盖灰白色,颈部两侧,肩胛骨顶点,翕和飞羽发白,尾巴上有醒目的白色宽带,有些个体尾巴上具两道黑边。头部的上半部分有白色和灰色两种形态,颈部有一道白色的领圈。雌雄都有这样的项链。差异在肩羽上,雌鸟有一条,幼鸟有两条,而雄鸟是三条深色肩羽,在翼前缘。白领美洲鸢的黑色肩羽与腹侧羽翼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度。在天空中,初级飞羽和颈部及下体的白色羽毛与灰色的双翼其颜色差别很清晰。
                        分布于巴西。森林砍伐致使营巢场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以迁徙期的乱捕滥猎,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一般不常见,只分布于在阿拉戈斯和伯南布哥州的雨林,范围很小。




                        灰头美洲鸢(Leptodon cayanensis)为鹰科蜂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0.5米,上体羽毛深褐色或棕色,下体胸腹部的羽毛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乡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动。该鸟飙升时翅膀形成一个“V”形,迅速的振翅和拍击,这也是求偶展示的一部分。这些美洲鸢通常静静地栖息在树丛中和檐篷下,很少外露的自己的身体,但在清晨或傍晚很活跃。主要吃蜂,也吃蝈蝈、蝽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
                        身长46-53厘米长,体重410-605克。成鸟头部灰白色,上体黑色,下体白色,黑尾巴上有两道或三道白纹。鸟喙蓝色,腿灰色。黑眼睛,腿和鸟喙黄色。 幼鸟类似成鸟,但色彩略有化,体羽一样,但头上是黑冠,脖子白色。颈部和上体、下体有黑色条纹。
                        分布于墨西哥、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特立尼达与多巴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阿根廷。森林砍伐致使营巢场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以迁徙期的乱捕滥猎,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一般不常见,在美国中部或安第斯山脉西部及亚马逊范围。种群下降是由于一些地区砍伐森林的结果。归类为受国际鸟盟危物种。







                        19楼2014-10-15 10:06
                        回复
                          钩嘴鸢属(Chondrohierax),包括钩嘴鸢(Chondrohierax uncinatui)一种,是一类体型较小的猛禽。头比较小,脸上有点秃,短喙。双翼狭而长,尾巴分叉很深。鸢广泛地分布在全世界气候温暖的地区。有些鸢以昆虫为生;有些食动物的尸体;也食啮齿动物和爬行类动物;有些则专门食蜗牛;鸢善于飞行,它们可以悠闲地拍动双翅,在高空翱翔。
                          身长38-42厘米,雄鸟体重250克,雌鸟体重255-360克。具有大而钩形的鸟喙,黄绿色有蜡质感。雄鸟的羽毛变化很大,通常是蓝灰色,胸腹部的羽毛具不同颜色层次的横斑纹,尾巴有深色宽带,飞行时很清晰。
                          分布于墨西哥、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阿根廷。







                          20楼2014-10-15 10:14
                          收起回复
                            黑胸钩嘴鸢属(Hamirostra),又名鵟鸢属,包括黑胸钩嘴鸢(Hamirostra melanosternon)一种,分布于澳大利亚。






                            21楼2014-10-15 10:23
                            回复
                              2025-08-06 15:56: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方尾鸢属(Lophoictinia),包括方尾鸢(Lophoictinia isura)一种,中等体型,体长50-56厘米,翼展131-145厘米,重量500-640克,雌性略大。栖息在繁茂桉树林区并伴有丰富的水源,独居,喜好低空飞行,经常用沙土清洁羽毛。方尾鸢是杂食性动物,以昆虫、小型鸟类、爬行类、鸟蛋、家禽为食,但通常不吃腐肉。叫声沙哑如同狗吠声,但是很少鸣叫。筑巢于树上,距离地面8-30米。九月至十一月产卵,每巢产卵2-3枚,孵化期40-42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22楼2014-10-15 1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