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恋人在韩国国内被称为国民偶像剧,既为百姓,全家人适合观看类。男女主角都属于没样貌型。而导演也根本没打算靠那些赚取眼球。只是到了中国,被改称为偶像剧。
举个例子,像我们极为乡土的《马大帅》,中年人喜欢的《中国式离婚》。他们的收视很高,《马大帅》就是靠其乡土 农家式幽默,更能迎合几亿农民朋友。《中国》靠生活,百姓的日常琐碎感染百姓。
可《中国式离婚》在国外,未必能受欢迎。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巴黎恋人》在我国反响一般。在中国,没人会挑蒋雯丽是否够漂亮够时尚;陈道明是否该穿西装。因为比起他们精湛的演技,一切都是次要。
《大长今》不同,它以历史为基调,适合各个年龄层观看,它大打的情感牌,是年初在香港制胜,大火的理由。
《最后之舞》在此明显吃亏。他是一部偶像剧,可说偶像,男女主角已经并不年轻,并没有像80年新生代偶像那样的外形。他们有的更多是内在 涵养。而最后之舞成功的关键:主角精湛的演技。
被并为偶像剧是最后之舞的悲哀,
因为它只是一个故事偶像而人物细腻的感情剧。
今天,不是前几年。今天是个偶像剧泛滥的时代,偶像剧太多了。每一部都满有名,可即使再好,也不会横扫千军,大火特火。人们看多了,挑剔多了,不满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