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志愿者,即志愿工作者,又名志工,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责任感
良好的责任感,即是在一些出现了失误或者失败的事件中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使类似事件成为今后发展的台阶,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敢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赢得周围人的认同和信赖,同时自身也能获得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意志
即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自觉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在与逆境和困难的斗争中愈挫愈勇,树立好的示范效应;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制、自立、自主,不为外界所左右。通过这三方面有意识的训练,志愿者的意志力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心理相容关系
心理相容关系是指在与对方的交往中,言谈举止、思想面貌、个性特征、个性风度等都能被对方认可、悦纳的心理关系。志愿者若能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建立这种相互“认可、悦纳”的心理关系,可以给别人可亲可近的心理感受,有利于消除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缩短心理距离。心理相容关系要靠真诚去播种,而真诚需要在角色互换中体验和锻炼。
挫折耐受力
在任何环境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受挫折时的心态是可以调节的。只要懂得正确认识挫折,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适当进行情绪宣泄和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等方法,就能改善心态,调整行为,缓解挫折的打击,摆脱由挫折引发的痛苦,改善客观处境,减少挫折感。
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源于人的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要求,是一个人创造性发挥的催化剂。培养和强化竞争意识必须锻炼自我调节、自我解脱、自我完善的心理机能,以不断提升其能力。顺境时,要保持头脑冷静,看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不能忘乎所以,放松警惕;逆境时,不能惊慌失措,丧失信心,要看到优势所在,树立起搞好工作的信心,通过利用有利条件,发挥才能的优势来走出困境,获得成就。
身心素质。
大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一种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主要包括活泼外向、开朗大方、热忱和蔼、幽默诙谐、平易近人的个性;真诚善良、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坚定意志;情绪稳定、心态乐观、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良好的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则主要指强健的体魄,较强的耐力、反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掌握体育运动、卫生保障基本知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健康而丰富多样的个人爱好。
文化素质
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既是高级专业人才的预备队员,又是未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人和科学专业发展的开拓者。因此,要在所学知识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就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人文教育,是以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培养健全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大学生应该广泛涉猎音乐、美术、历史、数学、哲学和语言文学,了解经济学、边缘学、交叉学科和自然辩证法,从而形成一个专而深、宽口径、活性大的综合性文化素养。
培养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代大学生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去吸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知识,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和展露。
政治思想素质
总的来说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具体要求是:
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
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能够不为世俗所蒙蔽,不因艰难困苦而退缩妥协。
⑶、建立现代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民主与法制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概念,彼此统一于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中。民主是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法制是实现民主的政治保障。
⑷、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继续发扬,更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良好的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检验一个大学生素质的试金石,成为立足社会的关键点。
基本品德素质
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他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大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要求是:
⑴、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这是知识分子的修养和风度,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⑵、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待人处事要有风度、风格、风貌,要严以纪己、宽以待人,能团结人,能维护与他人的和睦相处。
⑶、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为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而大学生的学生道德主要内容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塔里木大学社团联合会志愿者类社团管理中心从本学期开始着手建立中心直属志愿者团队,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志愿者管理人才,组建志愿者管理中心干部团队。其次,中心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团队工作与管理体制,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力度。
由于社会需求对志愿者的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对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素养要求日益提高,我们决定在中心内部率先开展青年志愿者全面素养培养工程,旨在培养个人素养高、专业性强、基本能力扎实、责任心强、组织纪律性强的新型志愿者。
志愿者,即志愿工作者,又名志工,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责任感
良好的责任感,即是在一些出现了失误或者失败的事件中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使类似事件成为今后发展的台阶,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敢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赢得周围人的认同和信赖,同时自身也能获得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意志
即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自觉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在与逆境和困难的斗争中愈挫愈勇,树立好的示范效应;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制、自立、自主,不为外界所左右。通过这三方面有意识的训练,志愿者的意志力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心理相容关系
心理相容关系是指在与对方的交往中,言谈举止、思想面貌、个性特征、个性风度等都能被对方认可、悦纳的心理关系。志愿者若能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建立这种相互“认可、悦纳”的心理关系,可以给别人可亲可近的心理感受,有利于消除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缩短心理距离。心理相容关系要靠真诚去播种,而真诚需要在角色互换中体验和锻炼。
挫折耐受力
在任何环境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受挫折时的心态是可以调节的。只要懂得正确认识挫折,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适当进行情绪宣泄和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等方法,就能改善心态,调整行为,缓解挫折的打击,摆脱由挫折引发的痛苦,改善客观处境,减少挫折感。
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源于人的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要求,是一个人创造性发挥的催化剂。培养和强化竞争意识必须锻炼自我调节、自我解脱、自我完善的心理机能,以不断提升其能力。顺境时,要保持头脑冷静,看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不能忘乎所以,放松警惕;逆境时,不能惊慌失措,丧失信心,要看到优势所在,树立起搞好工作的信心,通过利用有利条件,发挥才能的优势来走出困境,获得成就。
身心素质。
大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一种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主要包括活泼外向、开朗大方、热忱和蔼、幽默诙谐、平易近人的个性;真诚善良、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坚定意志;情绪稳定、心态乐观、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良好的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则主要指强健的体魄,较强的耐力、反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掌握体育运动、卫生保障基本知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健康而丰富多样的个人爱好。
文化素质
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既是高级专业人才的预备队员,又是未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人和科学专业发展的开拓者。因此,要在所学知识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就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人文教育,是以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培养健全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大学生应该广泛涉猎音乐、美术、历史、数学、哲学和语言文学,了解经济学、边缘学、交叉学科和自然辩证法,从而形成一个专而深、宽口径、活性大的综合性文化素养。
培养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代大学生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去吸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知识,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和展露。
政治思想素质
总的来说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具体要求是:
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
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能够不为世俗所蒙蔽,不因艰难困苦而退缩妥协。
⑶、建立现代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民主与法制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概念,彼此统一于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中。民主是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法制是实现民主的政治保障。
⑷、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继续发扬,更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良好的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检验一个大学生素质的试金石,成为立足社会的关键点。
基本品德素质
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他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大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要求是:
⑴、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这是知识分子的修养和风度,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⑵、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待人处事要有风度、风格、风貌,要严以纪己、宽以待人,能团结人,能维护与他人的和睦相处。
⑶、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为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而大学生的学生道德主要内容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塔里木大学社团联合会志愿者类社团管理中心从本学期开始着手建立中心直属志愿者团队,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志愿者管理人才,组建志愿者管理中心干部团队。其次,中心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团队工作与管理体制,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力度。
由于社会需求对志愿者的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对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素养要求日益提高,我们决定在中心内部率先开展青年志愿者全面素养培养工程,旨在培养个人素养高、专业性强、基本能力扎实、责任心强、组织纪律性强的新型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