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寺吧 关注:4,718贴子:79,885
  • 9回复贴,共1

请教各位师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问,三皈依和受五戒是一体吗?
第二问,进行了皈依就要受持五戒吗?
第三问,五戒中的不妄语具体指什么?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持戒不犯呢?
请各位师兄提点末学!
南无阿弥陀佛!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9-30 21:51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0-01 08:16
    回复
      2025-11-28 23:04: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皈依前可以选择不受持五戒或选择只受持某些戒
      妄语包括妄语(说谎)、两舌(搬弄是非)、绮语(不正经毫无意义)、恶口(咒诅骂人)
      如果是为了救助别人而说谎不算犯妄语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广东3楼2014-10-01 11:54
      收起回复
          问:什么叫妄语?敷衍或者附和的话是不是妄语?
          答:妄语是不诚实,我们今天讲说假话,不是说真话,用心都是不善的。如果你用心是善,欺骗也是正确的,这佛经上有例子。举个例子给我们说明,猎人打猎,追一个猎物,走到三叉路口,不知道它跑哪里去了。这里遇到一个学佛的人,他就问他,你有没有看到我追的猎物?我看到了。走哪里去了?走那边去了。明明这个东西往这边跑,他说走那里去了。救一个动物的命,叫他不做杀生的罪,两个都救了,这个妄语就是开缘,正确的。如果在这个时候,你没有这个智慧,“它往那里去了”,那猎人把它杀掉了;猎人造杀生罪,那个众生的命没有了,你这个不妄语,两方面都害了。这些道理一定要懂,一定是真诚、清净、慈悲,你才有智慧在什么样场合当中应该怎样说话,应该怎样表态,这就是属于后得智。
          所以佛法是智慧,在我们平常生活当中,尽量保持不欺骗,可是这里头要有智慧。你要没有智慧,处处都是说实在话,你会上当,你会被人欺骗,那是你愚痴,你没有智慧。所以,言语是大学问,孔老夫子教学摆在第二科,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你要会说话。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是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佛法是充满了智慧,决定是利益众生,决定不伤害众生,这个言语就是正语,八正道里面的正语,这要懂得。(净空法师·仁爱和平讲堂-学佛问答澳洲净宗学院之一)
          问:不想接受别人的邀请时,编一个理由拒绝,好让对方不会感到没面子,请问这算打妄语吗?
          答:戒律有开遮持犯,你一定要把它学好,你才懂得戒律应该如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它不是死的。像这些有开缘,这是开戒,不是犯戒。你里面既没有有心欺骗他,让他受到损害,这就没有问题。如果说妄语里面决定让对方受到伤害的,这个就有罪过。(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


        IP属地:广东4楼2014-10-01 11:56
        回复
          第一问,三皈依和受五戒是一体吗?
          第二问,进行了皈依就要受持五戒吗?


          回答第一、二问:三皈五戒本为一体,三皈(即归依佛-觉而不迷,归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不受五戒(不杀、妄、盗、淫、酒)的戒律约束,三皈岂不是虚妄吗?末学个人认为,理当三皈五戒同时受持。
          第三问,五戒中的不妄语具体指什么?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持戒不犯呢?

          回答第三问:末学之己见,为自己利益的假话就属于妄语,为大众或他人利益的假话则为方便救度。我们都是罪业深重、刚强难化、肉眼凡胎的众生,根本没有辨别善恶的智慧,所以以严守戒律为上策。
          假如一旦犯戒就要忏悔,忏悔后得清净,不忏悔“滴水之漏,渐盈大器。”我们受戒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佛戒来严格要求自己早证菩提,真正做到了也就成佛了(因为只有佛,才能圆满的做到每一个佛戒),我们都是学者,不受戒岂能成佛?大胆的去受持吧!
          这只是末学自己的见解,请各位大德、菩萨斧正、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10-01 14: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