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中华吧 关注:4,552贴子:20,257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

 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
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
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
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
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
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
便出奇不意而获胜。

 古人按语说: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
假病昏以珠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
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当其机变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
假癫者败。或日: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脓智高时,
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与神约,果大
捷,则投此钱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沮军,青不听。万众方耸视,已
而挥手一掷,百钱旨面。于是举兵欢呼,声照林野,青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
即随钱疏密,布地而贴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酬神取钱。”
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祝视,乃两面钱也(《战略考·宋》)

 假痴不癫,重点在—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
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

 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
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
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
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
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
世事。一日曹操请他喝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了几个名字,都
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
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
此时一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
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
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
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
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
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绘了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
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软弱可
欺, 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 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
“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
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
得的。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甸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
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
又是杳无人烟之地.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
杳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
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挡。东胡做梦也没
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已,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
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
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拔扈,怎能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
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现在势
力强大,一时恐怕斗他不过。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十分高兴。他
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当权的唯一潜在对手。一次,他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
虚实.

 其实.司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
马懿病容满面,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
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
了,说道:“并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
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
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
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道:“只要这老头一死,我就没
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过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
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
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
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

 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
揽大权,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


29楼2008-02-29 23:46
回复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②

     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
    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
    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
    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
    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已
    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古人按语说: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
    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乱真的效果,前边已作过分析。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
    瞬息万变,指挥官很容易被假象所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况,巧布迷魂阵,虚张
    声势,可以慑服甚至击败敌人。

     此按语的最后—句,是将此计解释为:把自己的军队布置在盟军阵地上,以造
    成强大声势慑服敌人。不过,古今战争史上,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出色例子。

     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
    做得和真花一祥,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辩。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自已的力量
    比较小,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也就
    是说,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无人不知张飞是一员猛将,
    而他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刘备起兵之初,与曹操交战,多次失利。刘表死后,
    刘备在荆州,势孤力弱。这时, 曹操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荒忙率荆州军民退
    守江陵。由于老百姓跟着撤退的人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当阳,
    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仗,刘备败退,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刘备只
    得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敌得过曹操的大
    队人马?那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二十名骑兵
    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
    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板坡的桥上。追兵赶到,见张飞独自骑马横
    矛站在桥中,好生奇怪,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追击的曹兵马上停止前进,
    以为树林之中定有伏兵。张飞只带二三十名骑兵,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让刘备和
    荆州军民顺利撤退,靠的就是这“树上开花”计。

     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乐毅率领燕国大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齐国只剩
    下褛莒和即墨这两座城了。乐毅乘胜追击,围困莒和即墨。齐国拼死抵抗,燕军久
    攻不下。

     这时,有人在燕王而前说:“乐毅我不是燕国人,当然不会真心为了燕国,不
    然,两座城怎么会久攻不下呢7恐怕他是想自己当齐王吧,”燕昭王倒不怀疑。可
    是燕昭王去世,继位的惠王马上用自己的亲信名叫骑劫的大臣去取代乐毅。乐毅知
    道与己不利,只得逃回赵国老家。

     齐国守将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田单,他深知骑劫根本不是将才,虽然燕军强大,
    只要计谋得当,一定可以击败。

     田单首先利用两国的士兵都具有迷信心理,他要求齐国军民每天饭前要拿食物
    到门前空地上祭祀祖先。这样,成群的乌鸦、麻雀结伙地赶来争食。域外燕军一看,
    觉得奇怪:原来听说齐国有神师相助,现在真的连飞鸟每天都定时朝拜。弄得人心
    惶惶,非食害怕。

     田单的第二手,是让骑劫本人上当。田单派人放风,说乐毅过于仁慈,谁也不
    怕他。如果燕军割下齐军俘虏的鼻于,齐人肯定会吓破胆。骑劫觉得有道理,果然
    下令歌下俘虏的鼻子,挖了城外齐人的坟墓,这样残暴的行为激起了齐国军民的义
    愤。

     田单的第三手,是派人送信,大夸骑劫治军的才能,表示原意投降。一边还派
    人装成富户,带着财宝偷偷出城投降燕军。骑劫确信齐国已无作战能力了,只等田
    单开城投降吧!

     田单最绝的一招是:齐军人数太少,即使进攻,也难取胜。于是他把城中的一
    千多头牛集中起来,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画有五颜六色、稀奇古怪图案
    的红色衣服,牛尾巴上绑一大把浸了油的麻苇。另外,选了五千名精壮士兵,穿上
    五色花衣,脸上绘上五颜六色,手持兵器,命他们跟在牛的后面。

     这天夜晚,田单命令把牛从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点燃麻苇,牛又惊又燥,直
    冲燕国军营。燕军根本没有防备,再说,这火牛阵势,谁也没有见过,—个个吓得
    魂飞天外,哪里能够还手。齐军五干勇士接着冲杀进来,燕军死伤无数。骑劫也在
    乱军中被杀,燕军一败涂地。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七十余城,使齐国转危为安。

     田单可以算是善于运用各种因素壮大自已声势的典范。


    31楼2008-02-29 23:48
    回复
      2025-11-25 01:36: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②

       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
      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
      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
      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
      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已
      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古人按语说: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
      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乱真的效果,前边已作过分析。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
      瞬息万变,指挥官很容易被假象所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况,巧布迷魂阵,虚张
      声势,可以慑服甚至击败敌人。

       此按语的最后—句,是将此计解释为:把自己的军队布置在盟军阵地上,以造
      成强大声势慑服敌人。不过,古今战争史上,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出色例子。

       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
      做得和真花一祥,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辩。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自已的力量
      比较小,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也就
      是说,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无人不知张飞是一员猛将,
      而他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刘备起兵之初,与曹操交战,多次失利。刘表死后,
      刘备在荆州,势孤力弱。这时, 曹操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荒忙率荆州军民退
      守江陵。由于老百姓跟着撤退的人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当阳,
      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仗,刘备败退,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刘备只
      得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敌得过曹操的大
      队人马?那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二十名骑兵
      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
      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板坡的桥上。追兵赶到,见张飞独自骑马横
      矛站在桥中,好生奇怪,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追击的曹兵马上停止前进,
      以为树林之中定有伏兵。张飞只带二三十名骑兵,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让刘备和
      荆州军民顺利撤退,靠的就是这“树上开花”计。


      32楼2008-02-29 23:49
      回复
        兵强者, 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①。将弱 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
        相保也②。

         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
        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
        注②)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
        卫自已。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
        损,己方一举得之。

         古人按语说: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之。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
        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
        惟事以美人, 以佚其志, 以弱其体,以增其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
        《左传》哀公十一年),乃可转败为胜。

         势力强大,将帅明智,这样的敌人不能与它正面交锋,在一个时期内,只得暂
        时向他屈服。这则按语,把侍奉或讨好强敌的方法分成三等。最下策是用献土地的
        方法,这势必增强了敌人的力量,象六国争相以地事秦,并没有什么好结果。下策
        是用金钱珠宝、绫罗绸缎去讨好敌人,这必然增加了敌人的财富,象宋朝侍奉辽国、
        金国那样,也不会有什么成效。独有用美人计才见成效,这样可以消磨敌军将帅的
        意志,削弱他的体质,并可以增加他的部队的怨恨情绪。春秋时期,越王匀践败于
        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后来越
        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现代战争中,甚至政治争斗中,也不乏使用美人计的例子。现代美人计有强烈
        的现代色彩,多采用间谍的方式,利用金钱贿赂,利用美人诱惑,方式变化多端,
        不可丧失警惕。

         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
        思是,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
        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就象本计正文所说,对兵力
        强大的敌人,要制服它的将帅;对于足智多谋的将帅,要设法去腐蚀他.将帅斗志
        衰退,部队肯定士气消沉,就失去了作战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攻其弱点,己方就
        能顺势保存实力,由弱变强。

         前面曾讲到春秋时吴越之战,勾践先败于夫差。吴王夫差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
        里服劳役,借以羞辱他。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了夫
        差的信任,终于放他回到越国。后来越国趁火打劫,终于消灭了吴国,逼得夫差拔
        剑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样烧起来的呢?原来勾践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计”。勾践
        被释回越国之后,卧薪尝胆,不忘雪耻。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取胜。越大
        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
        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挑选了两名绝代
        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认为勾践已被他
        臣服,所以一点也不加怀疑。夫差整日与美人饮酒作乐,连大臣伍子胥的劝谏也完
        全听不进去。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
        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

         夫差贪恋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想过问政事。伍于胥力谏无效,反被
        逼自尽。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勾践乘夫差北上
        会盟之时,突出奇兵伐吴,吴国终于被越所灭,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汉献帝九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
        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

         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不除掉他,朝廷难保。但董卓
        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
        忠心保护董卓。

         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皆是
        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以除奸贼?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这个歌女,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王
        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
        自己,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
        这一绝色美人,喜不自胜,十分感激王允。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

         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
        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
        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

         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他说:“太
        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
        军成亲。”

         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
        卓已把貂蝉俱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在后花园凤
        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档,没
        能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
        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大骂董卓夺了吕布所爱。

         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
        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
        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
        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
        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
        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已除,朝庭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34楼2008-02-29 23:50
        回复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
          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
          疑惑。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
          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
          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35楼2008-02-29 23:50
          回复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

             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②比之自内, 不自失也: 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
            (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
            本纷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
            于我。

             古人按语说: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
            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日:“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
            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
            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按语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证明反间计的成效。田单守即墨,想除掉燕将乐毅,用
            的是挑拨离间的手段,散布乐毅没攻下即墨,是想在齐地称王,现在齐人还未服从
            他,所以他暂缓攻打即墨。齐国怕的是燕国调换乐毅。燕王果然中计,以骑劫代替
            乐毅,乐毅只好逃到赵国去了。齐人大喜,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陈平也是用离
            间之计使项羽疏远了军师范增。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
            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反间计,原文的大意是说:在疑阵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
            万无一失。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
            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
            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的“人”,就是间谍。《孙子兵法》专门有一
            篇《用间篇》,指出有五种间谍,利用敌方乡里的普通人作间谍,叫因间;收买敌
            方官吏作间谍,叫内间;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叫反间;故意制造
            和泄露假情况给敌方间谍,叫死间;派人去敌方侦察,再回来报告情况,叫生间。
            唐代社收解释反间计特别清楚,他说:“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
            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
            就是个有名例子。

             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
            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
            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
            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
            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千,酒席筵上,
            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周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
            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
            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
            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
            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
            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
            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势。主战的著名将领宗泽、
            岳飞、韩世忠筹坚持抗击金兵,使金兵不敢轻易南下。

             公元1134年,韩世忠镇守扬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绘等去金营议和二人北
            上,经过扬州。韩世忠心里极不高兴,生怕二人为讨好敌人,泄露军情。可他转念
            一想,何不利用这两个家伙传递一些假情报。等二人经过扬州时,韩世忠故意派出
            一支部队开出东门。二人忙问军队去向,回答说是开去防守江口的先头部队。

             二人进城,见到韩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韩世忠故意让二人看,原
            来是朝廷催促韩世忠马上移营守江。

             第二天,二人离开扬州,前往金营。为了讨好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他们告诉他
            韩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营守江。

             金将送二人往金兀术处谈判,自己立即调兵遣将。韩世忠移营守江,扬州城内
            空虚,正好夺取。于是,聂呼贝勒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扬州挺进。

             韩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头部队”返回,在扬州北面大仪镇(分江苏仪征东
            北)的二十多处设下埋仗,形成包围圈,等待金兵。

             金兵大军一到,韩世忠率少数兵士迎战,边战边退,把金兵引人伏击圈。只听
            一声炮响,宋军伏兵从四面杀出,金兵乱了阵脚,一败涂地,先锋敲擒,主帅仓皇
            逃命。

             金兀术大怒,将送假情报的两个投降派囚禁起来。


            36楼2008-02-29 23:51
            回复
              嘿嘿,谁看完的告诉我一声!


              40楼2008-02-29 2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