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原创吧 关注:473贴子:82,286
  • 5回复贴,共1

【散文世界】羊汤锅——印象寻甸(39)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羊汤锅
文/马成云
充满野趣的饮食方式,最具地方风味特色,比如寻甸羊汤锅。羊汤锅是寻甸默默传承的美食之一,是寻甸乡街子上客人们吃吃喝喝的主打。乡下赶集也称作赶街,大多按属相轮流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乡街子赶,稀奇而又趣味盎然,古老而又神秘时尚,比如:鼠街、牛街、龙街、马街、鸡街、狗街等等。即便是柯渡街,听上去似乎与属相无关,而实际上赶的是猴、虎天,也就是说每逢属猴或属虎天都赶街,一直保留到现在。
可惜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属相街”逐渐融入了新时代脉络,有的消亡了,有的转换了,更多的则是以星期来划分赶街,诸如仁德、新街赶星期天,金所赶星期四,羊街、七星赶星期三等,然而,不论赶属相还是赶星期,羊汤锅都是寻甸乡街子上一道亮丽的美食风景。
顾名思义,羊汤锅就是将羊身上的全部内容熬成一锅,羊心、羊肺、羊肝、羊血、羊头、杂碎等放在一起大杂烩,也有把羊脚杆另外煮,把羊肉另外小炒、清炖或者煮成凉片的,味道好不好关键在于烹调火候和佐料。火候,最显师傅手艺,多半是家传秘方。佐料却各不相同,葱姜辣子花椒薄荷草果八角等等应有尽有,至于放多少,先放后放就各有绝招了。这些,既有地域差别,也有民族风味差异。到寻甸品尝羊汤锅,一定要细心、耐心、用心,才能品出立秋节、花山节以及各个乡街子上羊汤锅的与众不同之处来。
寻甸各地羊汤锅的格局大同小异,几根杆子撑起一块帆布或塑料布,便是一个羊汤锅棚子。棚里放几个条凳,几张矮桌,不是那么的井井有条,却有一种随心随性的妙趣藏于其中。三五个、七八个人一桌围得热热乎乎,天南海北地侃,稀里哗啦地吃,人人满头大汗,个个吹起吸气,啤酒或者是本地老白干一杯接着一杯,像是不要钱似的喝得天昏地暗,此刻,人们觉得生活只剩下两个字:过瘾!至于明天还要做些什么,那是明天的事情。
与羊汤锅对应的是县城里和各乡镇的羊肉馆,这些馆子不像羊汤锅棚子那样是临时搭建的,它有固定的地点和房屋,有自己叫得响的名字,比如寻甸县城的华香园、东来顺,水上漂等等都寻甸特色羊肉馆。走进馆子,点菜特别方便,只要上了五六个人,不用客人操心,老板会帮忙安排“来一套”。一套就是:清炖、凉片、小炒、羊肺、羊肝、羊血、羊杂碎各上一盘,另外再胡乱地点上几个小菜即可。主菜都点了,小菜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在乡街子上吃羊汤锅与在羊肉馆里四平八稳地吃羊肉,味道大异其趣,情调大相径庭,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过于“随意”,后者显得相对正式一些。起初来寻甸的朋友,没有尝过羊汤锅的甜头,看着羊汤锅棚子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样子,多少有点不屑,等来过几回,便隔三差五地惦记着,其实,惦记的不仅仅是汤锅里的内容,是吃羊汤锅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


1楼2014-09-24 09:53回复
    羊汤,大西北最著名的小吃,随处可见,因为那里是回族穆斯林的故乡。寻甸的羊汤一定好吃,因为寻甸的回族穆斯林是云南少数民族中重要的成员。关山云雨把羊汤摊棚的食趣写得这么到位,因为诗人自己就是回族穆斯林的儿子,才能把吃羊汤锅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写得如此精准。就为寻甸的羊汤,也因该去一趟啊!家人知道我好这一口,但还是怕胆固醇太高,对我严加限制。但只要一踏上羊汤棚,我也就忍不住馋虫勾引,食指大动,百无禁忌了!


    2楼2014-09-24 13:58
    收起回复
      2025-11-02 02:36: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嗯,这在山东叫做:全羊汤,冬天吃起来酣畅淋漓。记得以前在昭通,只有回民才吃羊肉,且感觉那羊肉膻气味很重。后来在绥江买过一回羊肉,膻气味同样很重,吃的人也不多,可俺还就特别的喜欢那种味道。因为绥江回民少,所以要想买到羊肉确实很不容易,要到赶场天去集市上转,赶巧了才能遇到。
      早年间,羊肉比猪肉便宜,现如今,绥江的羊肉可要贵很多了,而且,感觉羊肉的膻味似乎也不如以前的重了,尤其是北方,貌似羊的品种也改良了,再也吃不出从前那种膻香了,可俺还是觉得老山羊的味道正宗······


      3楼2014-09-24 16: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