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679贴子:4,395,767
手臂沉浮惯性动,
腰骶背脊推带行。
诀曰:不动手。


1楼2014-09-21 12:16回复
    1,从预备式开始,在放松很好的情况下,会感到两臂沉甸甸的甚至有丝丝坠痛的感觉,有了这样的感觉才可以进行“起势”的动作,并且要把这样的感觉一直保持到拳架的每一个动作中去。
    李雅轩说“两手臂沉甸甸,重砣砣的演练下去,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
    如果演练中,手臂局部主动用力,即局部使用肌肉收缩引起的骨杠杆力,则手臂的沉重感会立即消失(放松遭到破坏),则必须再松沉一下(全身,尤其是两胯两肩)后再继续演练。


    2楼2014-09-21 15:31
    收起回复
      2025-10-17 15:31: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怎么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21 15:52
      回复
        2,不论是练架子或应用,手臂应“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即“练太极拳者不动手”。
        手臂的运动是用起于脚,发于腿由腰骶,背脊推动,带动所引起的,并在放松好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惯性运动”,犹如手臂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条断臂,由腰骶,背脊推动带动而在水面上“流动”。“流动”一段以后再由腰骶,背脊推动,带动一下又“惯性”运动下去。


        4楼2014-09-21 16:12
        回复
          打拳主要是打”躯干”,两手臂如同提线木偶,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由腰骶,背脊来“提线”才可以动,“命意源头在腰隙”。


          5楼2014-09-21 16:36
          回复
            老师说手臂如同一个“摆设”,时刻不离如王宗岳说“开合按势怀中抱(月)”的姿势,虽大小在变化,但“手不离中”只在胸背中线上下移动的。
            而这样的移动只靠腿发,脚蹬,沉胯,撑骶,含胸拔背,,等传到手臂,手臂却绝不自动,主动。这是拳与操的根本区别所在。


            6楼2014-09-21 16:54
            收起回复
              好!
              很好!
              真东西!
              非常感谢!
              打拳不动手!
              一动手便不走!
              您遇到一位明师!


              7楼2014-09-21 20:56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9-21 22:04
                回复
                  2025-10-17 15:25: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认真阅读了楼主的主题帖,很好!明了理再练拳效果会事半功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21 23:11
                  回复
                    讲得好。


                    11楼2014-09-21 23:16
                    回复
                      继续


                      12楼2014-09-22 00:44
                      回复


                        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3楼2014-09-22 02:21
                        回复
                          支持一下,整体皆不妄动,若有,乃欲念所为。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9-22 07:28
                          回复
                            举例说一下“手臂不可主动”:
                            1,比较简单的如揽雀尾按转单鞭时,两手在两乳前不动,随着躯体以右胯为轴的左转身带动两手向左平捋。
                            2,比较难的是白鹤亮翅转左搂膝拗步:此时右手在额前下落的作用,是与敌人的手臂相接触,从而实施粘黏连随。右手外旋着下落是由于身躯兜圈般地顺时针地弧形右转,又由于右手臂的圆撑,因而身躯抽拉着带动右手向前方下落的。俯视看,手腕中点下落的过程几部都是在”胸背正中线”的。(手不离中)。


                            15楼2014-09-22 09: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