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_____吧 关注:176贴子:614
  • 3回复贴,共1

《自我观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雷德·霍克 著
孙霖 译


IP属地:广东1楼2014-09-16 00:11回复
    总序 孙霖
    推荐序 让你不断前进的道路——自我观察 张德芬
    序 教导
    第一章 自我观察——了解自己
    第二章 哺乳动物机器——内在运作机制
    第三章 怎样观察——基本原则
    第四章 专注力
    第五章 观察对象
    第六章 左脑是台二元模式的计算机——理智中心
    第七章 盲点——进行捕获和消耗的系统
    第八章 第一反应机制——默认反应模式
    第九章 群“我”
    第十章 否定的力量——工作的阻力
    第十一章 缓冲器
    第十二章 观察与感受
    第十三章 我是个虚伪的人
    第十四章 自愿受苦
    第十五章 智慧的觉醒——跳出旧有的思维模式
    第十六章 对本质的冲击
    第十七章 内在角度的转换——无为
    第十八章 在茂密草丛中的鹿
    第十九章 良心的觉醒——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第二十章 高等中心
    尾声
    词汇注释及中英文对照表


    IP属地:广东2楼2014-09-16 00:22
    回复
      2025-10-21 19:17: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总序
      本书译者、第四道丛书策划人 孙霖
      第四道是基于希腊—亚美尼亚裔大师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于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叶在包括中东、中亚、印度等地在内的广大地区探寻二十余年所获得的知识及体验建立起来的一套博大精深的修行体系。
      葛吉夫很尊重与灵性转化有关的传统宗教和法门,并把他们采用的不同方法总结归为三类:着重于驾驭身体的“苦行僧之道”、基于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僧侣之道”以及专注于发展头脑的“瑜伽士之道”。他把自己的教学称为“第四道”,这条道路同时在上述三个方面下工夫。
      第四道通过一系列理论和练习来点醒和帮助人们,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在沉睡,像一台机器一样在无意识而混乱地运作,认同于周遭的一切,被小我的幻象蒙蔽,受制于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力量——他不能做,没有一个统一的我,没有自由意志,也难以掌控自身的注意力。
      为了清醒过来,第四道体系要求我们从“自我观察”开始,觉察到自己的真实的状态,并且保持面对,自愿地承受觉察到自己的低等状态所带来的痛苦,自愿地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状态之间去进行挣扎,从而提升素质,实现内在的统一与和谐,发展出高等意识状态,以及更高等的无形身体。
      在第四道中,理论部分只是一个教学工具,而非一个需要死记硬背或绝对奉行的真理。葛吉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其目的不是为了科研和满足头脑对认识世界的渴望。他希望我们借此能够了解自己在宇宙进化系列中的真正卑微位置,了解控制自身的那些宇宙法则,从而打破我们对于人类地位的自大幻象,激发出我们向着更高层次面进化的动力。
      学习理论不是修行,在生活中去尝试和体验这些理论才是实修。葛吉夫要求我们去“找到自己的真相”,不要盲目听信任何理论,要亲身去验证。他讲给学生的理论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故意让学生迷惑乃至对他产生愤怒和失望,以便让他们下决心去自己验证所学的理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消化这些理论,并且掌握一种在修行道路上独立前行、不盲听盲信的宝贵能力。
      第四道是一条非常生活的道路,需要在生活中并借由生活来进行。在第四道中没有任何对神或对导师的崇拜,没有任何的仪式或仪轨,没有任何特定的衣着或打扮。一个修行第四道的人可能修行一辈子,周遭的人都根本看不出来。即使是共修时,也无法从外在形式有所甄别。参与者大多时候可能只是从事一些诸如种植、木工、手工、烹饪等很“世俗”的工作,但从事这些活动的目的以及参与者的内在状态则是不同寻常的。
      与第四道相关的出版物在西方有成百上千种,而在国内的相关出版物却寥寥无几。为了将这套在西方近代举足轻重的修行体系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第四道丛书”,它的翻译和引进得到了多家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了经典著作,也包括了最浅显的入门著作,既有理论性的著作,也有故事性的著作。希望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并且能够更为全面和立体地把第四道呈现给大家。
      如果读者朋友们有任何关于第四道的问题或是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以写邮件至4thway@sina.com联系。
      2012年8月20日于北京


      IP属地:广东3楼2014-09-16 01:0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9-17 0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