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卫青最后14年再未出征,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恐怕有些原因我们后人已经永远无法探知了,绝不仅仅是他“本身的军事素养和特点”不再适合出征那般简单。
漠北之后,马匹奇缺,经济萧条,匈奴又远遁,汉朝已无力再组织起大规模的伐胡战争,这是对任何将军而言。有些霍迷认为,霍去病可以取食于敌,不用带很多辎重,所以这个时候只有霍去病才能再去打匈奴,别人都不成。我觉得想得太简单了。要知道漠北大战分兵时,卫霍两路唯一的区别就是霍去病挑走了精兵壮马,没有裨将,卫青带的是霍挑剩下的人马,有几位裨将,而在车马辎重上两路完全相等,也就是说霍去病带的车马辎重一点也不比舅舅少。这是史记上明文记载的。要说取食于敌,卫青也会取食于敌,史记上也有卫青在赵信城用匈奴的粟谷犒军的记录。
漠北之后,匈奴遁得更远,汉朝要再打匈奴必耗费更多,当时的国力已无法承受,所以才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当然如果霍去病还活着,汉朝再打匈奴可能不用等十多年。但这世上没有如果。利刃易折,坚器易断,只知道埋头奔跑的马儿最容易猝亡,霍去病身上的一些天赋禀性注定了他只是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
或许卫青是很谨慎,但我不认为卫青在战场上冲劲不足。卫青头一次出塞就直奔匈奴腹地的龙城,那是在什么背景下?是在汉军出塞击匈奴经验为零的情况下,冲劲不足能做到吗?卫青夺河南地那一战,一路沿着黄河行大迂回,从匈奴人眼皮底下通过,冲劲不足又能做到吗?待到小霍横空出世时,汉军早已在出塞击匈奴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小霍的闪电战是在站在他舅舅的肩膀上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卫霍都是不世出的名将,但一将有一将的风格。我觉得很难从风格上来说孰优孰劣,这本是见仁见智的,看问题的视野和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一定让卫霍争个高下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