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无极>,和42楼一样,很努力很辛苦才坚持看到最后。事先听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玄机重重,于是看的过程时刻处于草木皆兵的状态,一句台词或一个道具出现,立刻疑神疑鬼:是不是有什么深刻含义?累得半死,可惜到最后也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和先生菜头建议看<无极>之前先通读两本艺术史之类的参考书,把觉悟提高到某一层次才有资格进电影院,没听他的话,后果就是完全没看懂。
象我这样缺乏悟性的观众理应自我反省,但我也不同意一楼把作品遭受的恶评简单归结于观众欣赏趣味低级肤浅,抱怨人心不古,下类似的结论需慎之再慎,毕竟这样来为失败找理由实在太方便太轻松愉快了,容易上瘾的。
不错,导演有珍视自己作品的权利,同样,观众也有否定和讽刺的权利。一个导演完全可以在一片反对声中坚定地挚爱自己的作品,认定它是好东西,不必恼羞成怒,这不仅仅是幽默感,也是自信心的问题。在那场争执中,超过80%的观众(新浪的统计数据)站在<馒头>一边,恐怕不一定全在追赶幽默感的潮流,这里面可能有许多象我这样头脑简单的观众,看完电影,万分自卑,一脑门子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馒头>让人有透出一口气的畅快。
观众不是只喜欢油嘴滑舌让人发笑的东西,或者为证明自己有幽默感去喜欢这些东西,远的不说,看看有多少人曾为<士兵突击>流泪,观众既未抛弃深情亦未抛弃忠义,但是文艺作品不等同于哲学书德育教材,忠义应该是鲜活地融合于情境之中,不应分离出来概念化浮在表面专横跋扈地讲道理,而深情必须是自然而然走进人的内心。情深似海的导演作为一个人来看固然令人感动,但如果他无法把自己的感情成功地嫁接到大多数观众的情绪之中,那他的作品很可能得不到同情和共鸣,被抛弃也就没什么委屈,毕竟观众不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只看见他制造出了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