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生态旅游路的东线,我还是第一次行走。H兄的驾驶技术真是好,娴熟的穿梭在千回万转的山路上。远近高低是层层叠叠的植被,车子就像游弋在绿色海洋中的一艘汽艇。明媚的阳光和富氧的空气,使一行人的心情非常舒畅。说笑间,徐流口的长城豁然眼前。
这一段长城,我一年要来过多次。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厚重的感觉,很难用言语表达。
徐流口在长城沿线是一个比较小的关口。口外就是青龙满族自治县。在中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城就是国界。关口处现只存留了高大的台基。台基以东,是陡峭的山坡。长城在这段山坡上,其气势欲入云霄。坡的中上部,城楼坍塌的只剩一角,远看像一把直刺青天的利剑。
在其他朋友站在关口台基上张望谈笑的时候,我与两位朋友就沿着西线的长城开始攀登了。这一段长城的南侧已完全坍塌,在坍塌的废墟上,生长着花椒、酸枣等多种灌木。一颗牵牛花匍匐在砖石上,粉白的喇叭型花朵翘首开放。古朴的灰色和浓郁的翠绿散发着别样的气息。Z好像是第一次登上长城,面对古老、残破与雄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不住的问:这是秦长城吗?秋天野酸枣红了的时候更好看吧?
在长城上,一边小心着脚下凹凸不平的砖石,一边交谈。等走到了一处比较完整的城楼里时,已经气喘吁吁了。这个城楼是个箭楼,共有两层。上面的一层已完全坍塌,只残留了基座。整个城楼大约在三十平米,完全是砖拱结构。历经了几百年的硝烟风雨,竟屹立不倒,真是奇迹!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
简短观赏后,就迫不及待的沿着一侧楼梯式的狭小石台阶,向楼顶攀登。台阶是砂岩石质,暗红的颜色和摩擦的痕迹诉说着年代的久远。Z在一级级往上登时,不由感叹:我们是在踩着前人的足迹。。
登到顶上,顿觉凉风习习,心胸豁朗。放眼北望,蓝天白云,山脚下零散落着几家住户,一群羊在葱绿的山坡上悠闲的吃草,古老的边关下一片祥和与安宁。面对此情此景,激情涌动。我们不由手捧嘴边,大声呼喊。
往回走的时候,Z放慢脚步,在默默的独自体验和感受。在古砖的缝隙中,有一株植物,当地叫马莲菜。春天发芽的时候,采上一些,用开水焯一下,拌上蒜末和其它作料,很好吃。到山里吃农家饭,是客人必点的山野菜。我弯腰采下几片叶子,放到嘴里,虽然有些老,慢慢咀嚼,品味着古时、现在和未来,边关上的马莲菜别有滋味。
从长城下来,沿着山间的沥青路,往徐流口村行进。这条路是村民几年前开凿的。在新农村建设中,这个村不仅特色农、林、餐饮、旅游业有了很大起色,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村外的泥巴路也被水泥和沥青路取代。使过去封闭的小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楷模。
到了村里,我们径直来到古槐树下。这颗树的树龄已近千年,树干内部已经腐烂,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木屋。。一行人仰观树冠,用手抚摸粗糙的纹理,看中空的树洞,连连称奇,惊叹这颗树的生命力竟如此顽强!
据村民讲,这棵树以前就被村民人视为神树,也有人到这里祈福祷告,但是也没怎么受到村里重视。新农村建设中围着根部修起了围栏,,受到了保护,裸露的根部培植了土壤。之后就愈加枝繁叶茂了。
在朋友寻找角度拍照时,我发现这颗树整个树干略向北倾,北面山上的长城清晰可见,高大茂密的树冠与长城遥遥相望。从已知的年代看,这棵树见证了长城的古今,但千百年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长城无语,树亦无语。只有微风吹来,树冠微微的摇动,像是密语,又像是大隐者神秘莫测的微笑。我努力尝试解读,却只有漫无边际的想象。我知道,想象是虚无的,历史的烟云已随着时空的转换慢慢飘散,真实的只有眼前的存在。
我再一次看看山上的长城,又看看眼前的大树,思绪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那坍塌的残墙和腐朽的树干似乎诉说着曾经的伤痛,而坚强屹立的城楼和大树茂盛的枝叶,又展示了坚韧与力量。大树与长城,共历沧桑,荣辱不惊,那份坚韧,那份从容,无不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这一段长城,我一年要来过多次。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厚重的感觉,很难用言语表达。
徐流口在长城沿线是一个比较小的关口。口外就是青龙满族自治县。在中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城就是国界。关口处现只存留了高大的台基。台基以东,是陡峭的山坡。长城在这段山坡上,其气势欲入云霄。坡的中上部,城楼坍塌的只剩一角,远看像一把直刺青天的利剑。
在其他朋友站在关口台基上张望谈笑的时候,我与两位朋友就沿着西线的长城开始攀登了。这一段长城的南侧已完全坍塌,在坍塌的废墟上,生长着花椒、酸枣等多种灌木。一颗牵牛花匍匐在砖石上,粉白的喇叭型花朵翘首开放。古朴的灰色和浓郁的翠绿散发着别样的气息。Z好像是第一次登上长城,面对古老、残破与雄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不住的问:这是秦长城吗?秋天野酸枣红了的时候更好看吧?
在长城上,一边小心着脚下凹凸不平的砖石,一边交谈。等走到了一处比较完整的城楼里时,已经气喘吁吁了。这个城楼是个箭楼,共有两层。上面的一层已完全坍塌,只残留了基座。整个城楼大约在三十平米,完全是砖拱结构。历经了几百年的硝烟风雨,竟屹立不倒,真是奇迹!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
简短观赏后,就迫不及待的沿着一侧楼梯式的狭小石台阶,向楼顶攀登。台阶是砂岩石质,暗红的颜色和摩擦的痕迹诉说着年代的久远。Z在一级级往上登时,不由感叹:我们是在踩着前人的足迹。。
登到顶上,顿觉凉风习习,心胸豁朗。放眼北望,蓝天白云,山脚下零散落着几家住户,一群羊在葱绿的山坡上悠闲的吃草,古老的边关下一片祥和与安宁。面对此情此景,激情涌动。我们不由手捧嘴边,大声呼喊。
往回走的时候,Z放慢脚步,在默默的独自体验和感受。在古砖的缝隙中,有一株植物,当地叫马莲菜。春天发芽的时候,采上一些,用开水焯一下,拌上蒜末和其它作料,很好吃。到山里吃农家饭,是客人必点的山野菜。我弯腰采下几片叶子,放到嘴里,虽然有些老,慢慢咀嚼,品味着古时、现在和未来,边关上的马莲菜别有滋味。
从长城下来,沿着山间的沥青路,往徐流口村行进。这条路是村民几年前开凿的。在新农村建设中,这个村不仅特色农、林、餐饮、旅游业有了很大起色,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村外的泥巴路也被水泥和沥青路取代。使过去封闭的小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楷模。
到了村里,我们径直来到古槐树下。这颗树的树龄已近千年,树干内部已经腐烂,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木屋。。一行人仰观树冠,用手抚摸粗糙的纹理,看中空的树洞,连连称奇,惊叹这颗树的生命力竟如此顽强!
据村民讲,这棵树以前就被村民人视为神树,也有人到这里祈福祷告,但是也没怎么受到村里重视。新农村建设中围着根部修起了围栏,,受到了保护,裸露的根部培植了土壤。之后就愈加枝繁叶茂了。
在朋友寻找角度拍照时,我发现这颗树整个树干略向北倾,北面山上的长城清晰可见,高大茂密的树冠与长城遥遥相望。从已知的年代看,这棵树见证了长城的古今,但千百年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长城无语,树亦无语。只有微风吹来,树冠微微的摇动,像是密语,又像是大隐者神秘莫测的微笑。我努力尝试解读,却只有漫无边际的想象。我知道,想象是虚无的,历史的烟云已随着时空的转换慢慢飘散,真实的只有眼前的存在。
我再一次看看山上的长城,又看看眼前的大树,思绪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那坍塌的残墙和腐朽的树干似乎诉说着曾经的伤痛,而坚强屹立的城楼和大树茂盛的枝叶,又展示了坚韧与力量。大树与长城,共历沧桑,荣辱不惊,那份坚韧,那份从容,无不给我们深深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