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
在下窃以为,自我庇护是自我反思与自我改进的最大绊脚石,许多需要面临抉择的刹那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组织令自己更舒适易接受的借口上而不是抉择本身之中。比如在坚持长跑中的某一天懒散不愿早起,我们会用“坚持了好久放松一天”,“今天事情太多好好休息一下”等理由来搪塞自己。而为倦怠辩护的情况一旦出现往往便不可收拾,我们会休息第二天、第三天……直至完全自我放纵。那时或许我们也会懊悔,有“早知道第一次就不该中断”之类的想法,但在今后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却会时常再重现放松-重复-习惯这一过程。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意志松弛、自我开脱与不甘心斗争的情况,最宜以他人的角度旁观并解析自己的心思。“‘放松’‘好好休息’不都是懒散的托词么,坚持一下就可以挺过去,哪值得为这么简单的理由中断啊。”仿佛是他人建议般的话在变为自我的强烈暗示时效果会大有不同,让自己跳出本我成为自己的监督者,可以对自我心思有更明确的判断,做更理智的决定。
在下窃以为,自我庇护是自我反思与自我改进的最大绊脚石,许多需要面临抉择的刹那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组织令自己更舒适易接受的借口上而不是抉择本身之中。比如在坚持长跑中的某一天懒散不愿早起,我们会用“坚持了好久放松一天”,“今天事情太多好好休息一下”等理由来搪塞自己。而为倦怠辩护的情况一旦出现往往便不可收拾,我们会休息第二天、第三天……直至完全自我放纵。那时或许我们也会懊悔,有“早知道第一次就不该中断”之类的想法,但在今后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却会时常再重现放松-重复-习惯这一过程。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意志松弛、自我开脱与不甘心斗争的情况,最宜以他人的角度旁观并解析自己的心思。“‘放松’‘好好休息’不都是懒散的托词么,坚持一下就可以挺过去,哪值得为这么简单的理由中断啊。”仿佛是他人建议般的话在变为自我的强烈暗示时效果会大有不同,让自己跳出本我成为自己的监督者,可以对自我心思有更明确的判断,做更理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