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祠堂大爷爷责罚湘平的那场戏,虽然故事主角是胡家,但其实是为了给长官的心理转变做铺垫。

这一段戏其实就是当年长官离家出走的翻版,只是之前都是从旁人口中说起的,这次长官自己亲口承认了。

联想到后来他和父亲在长沙公馆的那次谈话,可以看出,顾清明、胡湘宁、胡湘平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辈年轻人,不仅是为民族存亡挺身而出,也是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挺身而出,他们反抗的不仅是日本人,也是传统父权。
之前也说过,一段关系中,沟通是很重要的。顾清明父子,我猜他们的沟通也不是那么顺畅的。还记得吗?顾老爷子那会儿打电话来军部关心儿子,长官怎么说的,赶紧挂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再说都是气话。长官第一次打电话回家,父子俩最后也是谈崩。关心则乱,但其实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道理,家长对于子女,子女对于家长都是单向思维,如果不能互相从对方的角度来换位思考,那么这段关系就容易走向僵局。
这也是之前长官和妹子尽管各自都心生情愫,但俩人始终走不到一块儿的原因之一。爱,其实包含的内容很宽广,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去体谅去包容。在这之前别说妹子没这高度,即使是清明的长官也是不能全然明白的。

这个“没有立场“就说明长官的矛盾心态,他既感同身受湘平的参军意愿,也无法不体谅大爷爷的一片苦心。

年轻的时候,都是一腔热血,但现实永远不会因为一腔热血而变得简单。

这是长官的结论。

和胡老爷子一席谈话之后,长官开始反思,国难之于家庭亲人,那种毁灭性的打击。

反思之后就有所行动。长官第二次打电话回家,是为了弥补父子之间的裂痕。

第一次”像“个儿子一样,问候父亲身体,报备自己的情况,顾少你长大啦~

看到儿子的成长,有哪个当父亲的不老怀安慰?顾老爷子这一句藏着心底话终于说出口了。

长官再次动情。
这一段写的虽然是胡家子孙,但最受教的却是顾清明,两条线索终于缠绕在一起,从此胡家的每一处冷暖疼痛都将传递到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