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3日漏签0天
罗庄一中吧 关注:28,700贴子:634,63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罗庄一中吧
>0< 加载中...

临江仙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な南极仙翁ジ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临江仙——词牌名

共六十字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黄升《花庵词选》卷一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作《临江仙》。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全部注释

五代翁宏《春残》诗:"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两重心字罗衣:说明小苹的社会角色,即身份——职业歌女。两重心字暗示心心相印。琵琶弦上说相思,说明小苹多才多艺,风情万种。

彩云:此指小苹。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这首《临江仙》是小山词中的传诵之作,写得深厚闲雅、婉转沉着。词中的小苹是实指。晏几道《小山词自序》云:

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看来确实有一段放浪形骸的经历。

此词有多层对比:

梦、醉——醒;
去年——现在;
人独立——燕双飞
欢会——离别
心心相印——天各一方
而这一切对比都关合于情感维度上的一个基本对比:欢——悲。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名句,总的看是人与自然的对比。具体说来,作者特别为主人公选择了三个自然意象作为生命的参照:落花与人,强调岁华摇落,岁月无情,青春苦短。人在雨中,暗示生命景况之凄凉,心绪之迷惘和感伤。孤独的人和双飞的燕是有情与无情、有知与无知折对比,强调人的孤独,暗含对重逢的期待。

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 な南极仙翁ジ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
 
  然而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鉴赏
 
  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开头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苏轼爱妻王弗自至和元年(1054年)嫁到苏家以后,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苏轼于婚后五年开始宦游生涯,王弗便苏轼身边充当贤内助。苏轼性格豪爽,毫无防人之心,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于逢迎的所谓“朋友”,夫妻感情极为深笃。不料到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这对苏轼来说,打击非常之大。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只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苏轼,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苏轼没有一年不想念王弗。“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与苏轼盘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意蕴颇丰。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一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过片“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苏轼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现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于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肠可断了。“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意借酒浇愁,排遣离怀,而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
 
  结尾两句,苏轼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本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人有丧其爱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譬似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顾随文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临江仙  

作者:苏轼 

夜饮东坡1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25-08-23 11:58: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な南极仙翁ジ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注释

1.东坡:在黄冈县以东。苏轼谪居黄州时,在城东荒地耕种自给,并筑雪堂以作游息之所,因自号东坡居士。

此词王文诰《苏诗总案》题作:"壬戌(1082年)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雪堂是苏轼在东坡所筑的简陋的亭子。苏轼在《哨遍》词的小序中说:"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可知雪堂建筑简陋,但它却是苏轼休憩身心之所。《宋史》本传说他谪居黄州时,"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

临皋在黄州以南毗邻长江处,是苏轼的起居寓所。此词叙写苏轼夜饮东坡、三更归家之事,当是真实情景。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曾欲置之死地,虽然最后宋神宗网开一面,将他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使他逃过一死,但经此事变,他一面如惊弓之鸟,一面重新参悟生命。他援道、释以自救,从而发现生命之多维度的意义。

这首词上阕叙事,极富生活情趣。"醒复醉"说明他酒兴之浓,或因知己来访而高兴,或因谪宦而幽怨。

"倚杖听江声"一句,尤见其随缘自适、潇洒出尘之思致。

下阕直笔入情,揭示心中苦闷。

《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又《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苏轼援道救心,理解到人是天地之所赐,只有忘却世间的功名利禄,才能养护生命之自由自在。 

"夜阑风静豰纹平"暗示心灵的宁静,这不正是忘却营营的境界吗?小舟是苏轼常用的生命意象。逝是远离,他要远离什么呢?俗生世事,功名利禄、荣辱穷达……将生命放归茫茫江海,  这不正是生命的原生形态吗?

元好问评苏词云:"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这首词从叙事到抒情,从缠绵苦闷到蓦然顿悟,无一不是至性至情的流露。

苏轼谪黄时,曾因患赤眼病而逾月不出,一时有人误传苏轼已死。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在记叙这一笑谈之后,又记叙了另一趣谈。他说:"……未几,复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然此语卒传至京师,虽裕陵亦闻而疑之。"

临江仙--朱敦儒 

作者: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1,擘钗破镜分飞2。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3。年年看塞雁4,一十四番回5。

全部注释 

1.直自:自从。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或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后称京城为凤凰城。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

2.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破镜:据孟棨《本事诗o情感》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3.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相传杜鹃啼声?quot;不如归去",春来即夜夜悲啼,至血出乃止。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塞雁:雁为候鸟,每年春季由北自南迁徙,古时相传有雁足传书之事。

5.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此词约作于靖康之难后第十四年。上片开门见山自金兵破城入笔,国难当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亲人离散、夫妻惨别,是必然的命运。如若别离之后尚能消息往来,倒也能略感安慰,但又偏偏是天涯海角音信稀少。辽海北、玉关西,均指边塞偏远之地,与上句"天涯海角"相呼应,梦回、魂断,直写出山长水远、音信难通的痛苦和无奈。下片由月圆星聚的自然现象,引起无限感慨,无情之物尚能团聚,则人何以堪?"如何不见人归"一问充满辛酸。又到本就易惹愁绪的春天,又闻杜鹃声声的"不如归去",又见那相传能寄信传情的旅雁,然而今年亲人的消息必然也是一场空盼的吧,一如以往十四年来的旅雁空回。收篇三句,平淡中直见字字血泪。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悲剧,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涵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



  • な南极仙翁ジ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晁补之词作鉴赏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
 
  词之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字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之,求之,写出低徊往昔、憧憬来日的复杂情怀。全词情景交融,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复杂情感,物象婉丽,笔调潇洒,余韵深长。
 
  上片首句大笔勾勒。“三月暮”交待节令。“汀州”即“汀洲”,点明地点。“绿暗”二字,浓墨重彩,为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涂上一层阴沉的底色,人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画面。接着词人点染岸边近景,此时风已收煞,落英缤纷,布帆暂卷,垂杨下兰舟斜横,气氛一派清幽。景中仿佛杳无人迹,然而从刚收风帆、暂傍垂柳的兰舟,不难想象见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正是这位游子面对眼前实景而产生的真切感受。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阳将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里明写舟外景物,暗写舟中游子。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
 
  词的前半部分,通过落花、风帆、木兰舟、春水夕阳等物象,环环扣合,结出一个“愁”字。下片则是“愁”字的生发和具体化,词意似断实续。灞月桥,陕西长安县东。唐人离开京都,多于此处折柳赠别,如郑谷《阙下春日》诗:“秦楚年年有离别,挥鞭扬袖灞陵桥。”罗邺《莺》诗:“何处离人不堪听,灞桥斜日袅垂杨。”因此,灞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词中游子凝想当日方别之后,回望红楼,仍见艳妆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往日那佳人住外,已甚遥远,希望有青鸟使者传递消息。然而,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这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游子不仅有江湖飘泊之感慨,且有怀念情人、音信难通之愁苦,则心情的怅惘寥落,可想而知。于是,这深沉的旅愁游子心头激荡起绵绵无尽的遐思。
 
  “行云归楚峡”一句,化用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宋玉《高唐赋序》载,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临别前告诉他说: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往日情事,如今虽只留下美好的回忆,然而游子岂能忘怀,他要追寻、找回那失去的一切。往日的情遇同繁华的扬州有关,联系上文“美人新上帘钩”来看,这里用的是杜牧所咏“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典故,如同“楚峡”一样,都是虚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寤寐以求之,不禁“飞梦到扬州”了。词之结句,飞扬灵动,想象奇特,表达了作者追求、向往之情的急切。
 
  综上,此词思绪绵绵而情韵清幽。读后给人以流连忘返、余韵不尽的美感,堪称潇洒清丽的佳作。
临江仙--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香炉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诗词、文学艺术、宋朝、词牌名、婉约词

 
参考资料:
 1.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1%D9%BD%AD%CF%C9 

 
贡献者:
中国玄蓝、APNA、guodongguoguo、何德明、 kinmark、 水木秋寒、华夏美德、青阮玉、hanbingjun、朦胧雨中人、 iamchenzetian、zicheng794、隐士凤雏、lzcgzxyjh、 陕西愣娃聪明咧、 啄B木W鸟、119说话、boolovemin、极尽无极、 杨俊1981、 语贤、哈贼泥чч、 高楼居士、 linxsong、chenmenzhe、zhao_ming_zhou、瑶韵儿、景观美、peter587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周瑜、毛文锡、鹿虔扆、钦定词谱、宋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高郴、当时明月在、韩元吉、桃花社、钗、瀛洲、苏公祠、隐括词、临江仙·高咏楚辞酬午日、钟鼎山林、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  


  • 124.130.91.*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什么幌子~~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罗庄一中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