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篇前的话
很早以前读“226”事件的相关史料时候,就想写这篇文章了,当时的我,还是一位法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当时的我,震撼于战前日本社会中下层的悲惨生活、感慨于举义将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运、沉思“是什么让一群最善良淳朴的青年人”亲手把国家推进深渊。当时我就有太多“不吐不快”的话想说,然而限于当时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我实在无力把这些话有条有理地写出来,从而成为研究生毕业时个人的一大遗憾。后来进入律所工作,亲身体验社会的“酸甜苦辣”,对这个问题越想越投,却已不复当年的精力,写作的计划就此搁置。
托去年在兔吧写“大日本帝国皇军の贪腐小史”的福,重新梳理了当年业余读史的心得, 也写了一点226,激起了大家的强烈回应,然而由于工作,刚写了个开头,就又搁置了,至今想来,颇觉遗憾。原先写的时候是以天皇为中心的,后来我再读历史,联想到近年来国内来自不同面向的鼓呼,突然惊觉---------会不会我的身边、我的朋友(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也在爱国热忱的驱动下被人当了枪使唤?尤其是这些年左右两边都大量涌现的手法上高度类似“226”前后的文宣手法,让我越想越觉得有必要更深入、更全面地和大家谈谈这段历史,打打预防针。故而此次决心排除万难,把写作贯彻到底,给大家、更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交代。
本文的开头相当多部分会和贴吧里写出过的部分重合,对此我不得不先向读过的读者们作出一个说明,请各位谅解,也望各位莫怪。
对于掌握资料较多的朋友,尤其是能读日文的朋友,我要提醒大家一句,读日本近代以来历史的最大难点在于-----史料由于政治因素,以二战结束为分界,被导向两个方向:战前一手史料、史论的优势是“真诚” ,缺点是“多讳”(皇帝体制下的必然现象),不敢暴露高层(包括皇室)的许多丑事;战后史料史论揭秘了大量战前秘而不宣的东西(尤其是高层),然而由于战后日本历史研究的“政治正确”(日本政府在东京审判中关于战前日本体制里天皇作用的答辩,即天皇为象征元首),因此大量地系统性的曲解战前日本历史,以开脱天皇在战前日本历史事件中的决策责任。因此大家必须带着脑子去阅读,不要被史料的制作者们诱导。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大致框架:
由于介绍226经过的文章汗牛充栋,因此全文将以史论居多,但由于这段历史本身的特性,我仍然将按照时间轴来介绍,具体而言,本文将大致分为以下四块,逐步引入各大势力:
第一部分介绍226前夕的日本国内背景,重点介绍皇道派和天皇、统制派的矛盾,说明226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以226事发的前半段为中心,重点引入以军事参议院(日本天皇的军事顾问团,可以理解为“中央军事顾问委员会”)为核心的皇道派和以参本(陆军参谋本部)为核心的统制派的斗法,重点介绍226事发时刻各方的政治盘算如何被导向意想不到的方向;
第三部分以秩父宫亲王入东京为核心,触及226中最为被讳言、也是最凶险的一幕-------兄弟争龙座,皇道派如何从“拥兵自重”一夜间被翻盘,裕仁的刚愎自用如何意外地挽救了他和他的亲信
第四部分重点进行历史复盘、总结,强调这场“末代宫斗”对今天的教训,尤其是对我们这个正在“蛹化”中的国家的国民的启示,怎样冷静面对社会变迁中的种种现象、如何防止自己被当成枪来使。
最后,谢谢大家之前对我的业余写作爱好和那些“胡言乱语”的支持,希望大家能喜欢我这次的小文。
很早以前读“226”事件的相关史料时候,就想写这篇文章了,当时的我,还是一位法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当时的我,震撼于战前日本社会中下层的悲惨生活、感慨于举义将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运、沉思“是什么让一群最善良淳朴的青年人”亲手把国家推进深渊。当时我就有太多“不吐不快”的话想说,然而限于当时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我实在无力把这些话有条有理地写出来,从而成为研究生毕业时个人的一大遗憾。后来进入律所工作,亲身体验社会的“酸甜苦辣”,对这个问题越想越投,却已不复当年的精力,写作的计划就此搁置。
托去年在兔吧写“大日本帝国皇军の贪腐小史”的福,重新梳理了当年业余读史的心得, 也写了一点226,激起了大家的强烈回应,然而由于工作,刚写了个开头,就又搁置了,至今想来,颇觉遗憾。原先写的时候是以天皇为中心的,后来我再读历史,联想到近年来国内来自不同面向的鼓呼,突然惊觉---------会不会我的身边、我的朋友(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也在爱国热忱的驱动下被人当了枪使唤?尤其是这些年左右两边都大量涌现的手法上高度类似“226”前后的文宣手法,让我越想越觉得有必要更深入、更全面地和大家谈谈这段历史,打打预防针。故而此次决心排除万难,把写作贯彻到底,给大家、更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交代。
本文的开头相当多部分会和贴吧里写出过的部分重合,对此我不得不先向读过的读者们作出一个说明,请各位谅解,也望各位莫怪。
对于掌握资料较多的朋友,尤其是能读日文的朋友,我要提醒大家一句,读日本近代以来历史的最大难点在于-----史料由于政治因素,以二战结束为分界,被导向两个方向:战前一手史料、史论的优势是“真诚” ,缺点是“多讳”(皇帝体制下的必然现象),不敢暴露高层(包括皇室)的许多丑事;战后史料史论揭秘了大量战前秘而不宣的东西(尤其是高层),然而由于战后日本历史研究的“政治正确”(日本政府在东京审判中关于战前日本体制里天皇作用的答辩,即天皇为象征元首),因此大量地系统性的曲解战前日本历史,以开脱天皇在战前日本历史事件中的决策责任。因此大家必须带着脑子去阅读,不要被史料的制作者们诱导。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大致框架:
由于介绍226经过的文章汗牛充栋,因此全文将以史论居多,但由于这段历史本身的特性,我仍然将按照时间轴来介绍,具体而言,本文将大致分为以下四块,逐步引入各大势力:
第一部分介绍226前夕的日本国内背景,重点介绍皇道派和天皇、统制派的矛盾,说明226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以226事发的前半段为中心,重点引入以军事参议院(日本天皇的军事顾问团,可以理解为“中央军事顾问委员会”)为核心的皇道派和以参本(陆军参谋本部)为核心的统制派的斗法,重点介绍226事发时刻各方的政治盘算如何被导向意想不到的方向;
第三部分以秩父宫亲王入东京为核心,触及226中最为被讳言、也是最凶险的一幕-------兄弟争龙座,皇道派如何从“拥兵自重”一夜间被翻盘,裕仁的刚愎自用如何意外地挽救了他和他的亲信
第四部分重点进行历史复盘、总结,强调这场“末代宫斗”对今天的教训,尤其是对我们这个正在“蛹化”中的国家的国民的启示,怎样冷静面对社会变迁中的种种现象、如何防止自己被当成枪来使。
最后,谢谢大家之前对我的业余写作爱好和那些“胡言乱语”的支持,希望大家能喜欢我这次的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