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吧 关注:4,849,685贴子:101,895,910

回复:【科普】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白瓷篇之邢窑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9楼2014-08-01 19:27
收起回复
    喔唷安倍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4-08-01 19:27
    收起回复
      2025-08-14 23:39: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4.古代文献中的白瓷
      据文献记载,广州、四川大邑都曾制作白瓷。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生活在成都,他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芭斋也可怜。”短短四句诗,对距成都不远的大邑白瓷概括得十分细致确切。对烧制地点,胎质轻薄坚致,烧结瓷化音质好,釉质细腻洁白,蜀中家喻户晓的社会声誉高,天下无贵贱通用等都描述明白了。唐新修《本草》有"白瓷屑广州良"的记载。只可惜,广州和大邑至今未找到唐代白瓷窑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8-01 19:28
      收起回复
        5.误区
        白瓷始见于北朝晚期,隋朝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自身特性远不如之后的白釉瓷器明显,因此与同时期的青釉瓷器很难区别。
        例如1959年5月在安阳豫北纱厂附近张盛墓出土的白釉瓷围棋盘。该棋盘最初被定为青瓷,因此曾被命名为青釉瓷围棋盘,因为张盛墓出土的瓷器“从釉色上来看,大都为白中泛青或白中闪黄,带有若干青瓷的特征”后来经过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李知宴先生等鉴定,确认为白瓷,之后将其命名为白釉瓷围棋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8-01 19:29
        收起回复
          活到老学到老


          23楼2014-08-01 19:30
          收起回复

            二.邢窑白瓷
            1.邢窑
            1)邢窑的地位与发展
            邢窑是中国生产白瓷最早的窑场之一,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是我国白瓷的发祥地,中国白瓷的鼻祖,在陶瓷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考古资料表明,邢窑创烧于南北朝晚期,历经隋朝的短期发展,到唐朝已达到了兴盛阶段,成为我国早期生产白瓷的中心,经五代、宋、金、元、明,窑火不断,延绵千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其精美的细白瓷作为贡品送入宫廷,远销海外。由于邢窑白瓷的烧制成功,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形成了南青北白争奇斗艳的两大体系。在古代,通常以烧制陶瓷的窑厂所在地的州命名,由于内丘(在古代,丘同邱)在唐代隶属邢州,故得名邢州瓷窑,简称邢窑。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14-08-02 17:41
            收起回复

              (2)邢窑产品的特点
              邢窑产品器型规整,制作精致,有碗、盘、钵、托子、杯、砚、盒、瓶、壶、罐等,多为日常用品,均少带纹饰,以突显釉质之美,风格朴素淡雅。邢窑除烧造白瓷外,还制青、黑、黄釉瓷等产品。
              邢窑的器型多以碗、碟、盒、瓶等日用器为主,器表多光素无饰,以简洁优美的造型和晶莹润亮的釉色取胜,与其他窑口的瓷器一样,器型多源于同一时期的金银器,少数邢窑白瓷模仿了金银器的纹饰装饰方法。许多类雪似银的胎釉上积釉处微闪青绿,有玉润之感,十分美观。


              26楼2014-08-02 17:44
              收起回复
                后排小板凳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4-08-02 17:44
                收起回复
                  2025-08-14 23:33: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刑窑的影响
                  “……凉风盈夏扇,蜀铭伴邢瓯,笑向权门客,应难见道流。唐代诗人薛能一首《夏日青龙寺寻僧》把蜀地名茶和邢窑瓷具当做化解尘世种种无名烦恼的佳品,把原本内丘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寻常之器,提升到了移情寄思的精神世界。
                  陆羽《茶经》中邢瓷虽似银类雪,但色白而茶丹,邢不如越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千年来人们对邢窑瓷器的全面认识,加之近代人对邢窑瓷器片面的认识,使这个曾经首开中国古代白瓷先河的名窑,成为了人们眼中只会烧大众白瓷饭碗的普通窑场。
                  近年来,河南、陕西等地隋代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白瓷,尤其是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6件白瓷,其胎质比较细白,釉色白中泛青,可见早在唐代以前已经烧出了比较优质的白瓷。从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里出土的翰林字款的白瓷,都证明了邢窑在唐代的贡瓷地位,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4-08-02 17:45
                  收起回复

                    2.邢窑白瓷
                    (1)特点
                    邢窑白瓷胎质坚实,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尤为难得的是其细白瓷的釉面光滑,色泽雪白莹润。
                    故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


                    29楼2014-08-02 18:01
                    回复
                      2)分类
                      唐代邢窑白瓷有精细和一般之分,精细者胎体轻薄,造型规整,釉色莹润,釉色有白中闪青,玻璃感较强和釉色乳白呈半透明状两类。胎质细白并印刻有精美的纹饰,但数量较少。而邢窑一般白瓷胎色黄白,有的通过施白色化妆土来增加瓷器的白度,造型亦较随意。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4-08-02 18:02
                      回复
                        (3)遗憾与未解的邢窑白瓷
                        令人遗憾的是入宋以后,邢窑白瓷的领军地位却被100多公里以外的定窑白瓷所取代,以釉色牙黄为主流的定窑系白瓷以更加强烈的态势风靡大江南北数百年间,当北宋王朝预选定窑瓷器为御瓷时,嫌其口芒不堪用。令人不解的是改覆烧为正烧即可口沿无芒,但历史选择了没有。它的原因就像人们宁可放弃晶莹青白的邢窑瓷器而转向牙黄芒口(一种烧造的工艺缺陷,制作烧造过程中造成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的定窑瓷器一样诡秘。


                        31楼2014-08-02 18:02
                        回复
                          (4)邢窑白瓷鉴赏




                          32楼2014-08-02 18:11
                          收起回复
                            邢窑白瓷皮囊壶

                            辽宁省博物馆藏邢窑白瓷皮囊壶
                            晚唐到五代
                            器物通高17厘米,口径2.9厘米,腹径15.1~15.3厘米
                            该器通体施白釉,壶身呈扁圆形,皮囊式腹部上窄下宽,顶端一侧有一短直小流,中间有一曲柄,另一侧饰一曲尾。皮囊的转折处饰有凸起的褶线纹,中间亦饰凸线一道。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3楼2014-08-02 18:14
                            回复
                              2025-08-14 23:27: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邢窑白釉花口碗

                              此件邢窑白釉花口碗,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釉色温润可亲。曾有瓷器“圣手”之称的李宗扬老师跑遍大江南北,也只遇到过两件刑窑器物,可见弥足珍贵。器物玉璧底,规整而富有时代特征。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4楼2014-08-02 18: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