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刑窑的影响
“……凉风盈夏扇,蜀铭伴邢瓯,笑向权门客,应难见道流。
”唐代诗人薛能一首《夏日青龙寺寻僧》把蜀地名茶和邢窑瓷具当做化解尘世种种无名烦恼的佳品,把原本
“内丘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寻常之器,提升到了移情寄思的精神世界。
陆羽《茶经》中邢瓷虽似银类雪,但色白而茶丹,邢不如越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千年来人们对邢窑瓷器的全面认识,加之近代人对邢窑瓷器片面的认识,使这个曾经首开中国古代白瓷先河的名窑,成为了人们眼中只会烧大众白瓷饭碗的普通窑场。
近年来,河南、陕西等地隋代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白瓷,尤其是
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
6件白瓷,其胎质比较细白,釉色白中泛青,可见早在唐代以前已经烧出了比较优质的白瓷。从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里出土的
“盈
”和
“翰林
”字款的白瓷,都证明了邢窑在唐代的贡瓷地位,成为风靡一时
“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的名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