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燕赵都市网、河北新闻网承办的《热点聚焦》系列在线访
谈第六期,我是主持人李会嫔,这一期我们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
河北省重点中学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校长、教育学博士 娄延果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 马宏伟
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许丽霞 教授
欢迎各位的光临!
【第一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主持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但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着祖国的未来。调查显
示,我国中学生和大学生障碍性心理的比例分别为35%和60%,其中,因为学习负担沉重而引发的考试焦虑约占此类心理问题的
70%。心理疾患高发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
六、七月是一个让学生又爱又恨的季节,爱的是假期,恨的则是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期末考试,考试成绩牵动着众多
家长的神经。可是一心紧盯着成绩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成绩面前存在的心理异常?最近有几起高考生自杀案
例,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下面有请嘉宾就自己的领域谈一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首先有请工作在教育最前沿的娄校长
谈一谈中学里的具体情况。
娄延果: 好的。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是有的。但是,刚才主持人说到了
一个数据,在我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感觉到有障碍性心理表现的学生的比例没有这么高,但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这个现象是
存在的。
综合我这么多年来做中学教育工作的体会,我感觉到学生的心理障碍也好,学生需要心理帮助也好,主要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
:
从根上说是中学生处于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和他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对矛盾是中学生在遇到各种实际的学习、交友、生活的
问题的时候产生心理的矛盾,乃至发展成障碍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是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但实际上他看问题的视角,他
看问题的全面性都还不成熟,都还比较单一,这样造成的。
再一点,是因为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的这种社会背景下,家庭社会对于孩子升学的期望,这种压力,这种高的期望传递到学生身
上产生的焦虑、矛盾所导致的。
再有就是学生的自我期待与他在学校、在班级、在一个群体当中的学习成绩、交友状态的现实差距之间的矛盾,也是引发和造
成同学们心理焦虑等现象的一个诱因。
还有升学带来的,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升到一所新的学校,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朋友乃至于新的教学要求、新的纪
律要求带来的不适应,也容易给学生产生心情上的焦虑或者不安等等。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觉得家庭的教育方式或者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所施加的方式和孩子自身所需要的和所能接纳的方式之间的
差距或者说是代沟,在这方面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产生焦虑和矛盾的原因,甚至有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心灵给家长关闭,给家长
只报喜不报忧,或者不再与家长做过多沟通,使家长和老师失去了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
这种现象的存在就造成了在学校教育中,一些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需要帮助的需求,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帮助,乃至于产生心
理障碍,形成心理的疾患都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谢谢娄校长!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年心理维护中心一直致力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站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线,
请马主任谈一谈您眼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马宏伟:在我们维护中心接触到的平均每天是11到12个,这个比例是很小的,按照这个比例向全社会推出去的话,大概是百分
之十六七的人存在心理困惑或者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超过20%或者超过30%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这个数据不可信,远远
没有那么高。
所以,我们的心理维护和心理健康教育需明白几个问题。第一个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干什么的?是一个医疗化的倾向?还是一个
教育化的倾向?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如果站在医疗模式的倾向来看,我们发现,未成年人总是会贴点边。但是用发展的教育
的模式来看的话,这些问题,有很多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共性的问题,不能把它定性为心理疾患或者是心理问题,在这个特殊阶
段出现的,只要是处理好维护好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就不是问题。
所以当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都不了解心理学,都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只要看到学生有一些什么样的
变化和发展的时候,他就会想是不是心理问题,是不是心理疾病,这样一个氛围也造成了某些数据的片面化。数据的问题我们
觉得没有那那么高,至少以我们所了解的石家庄或者河北省的情况,那个数据没有那么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石家庄来讲
,我觉得还是比较乐观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慢慢会注意到石家庄市教育局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
探索,我想这也是石家庄这个数字没有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谢谢马主任。暑假期间,除了火爆的补习班、游泳馆、旅游景点外,还有一个地方的"火爆"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去年
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显示,暑期前来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每天占到就诊患者的三分之一。我们的情况如何呢?前来咨询的孩子
主要集中在哪些问题呢?请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许教授谈一谈她眼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许丽霞:刚才谈的问题的确是很现实的问题,从医院这个角度可能跟从学校的角度又不太一样,我们这儿来的孩子,有的上不
了学了,有的孩子要自杀,我们经常感叹来得太晚了,怎么孩子都成这样了才来。河北医大精神卫生中心是河北省最早最专业
的精神卫生中心,现在患者很多,比如预约来咨询,比如找我的,就得约在半个月以后,所以这也是一个矛盾,就是专门做心
理咨询和治疗的医生跟临床门诊的医生还不太一样,在这样的医院里还是显得人数有点少。跟普通的咨询师还不一样,因为接
触的都是抑郁症、焦虑症,比较严重的治疗性的(疾病),做起来也比较深入,不是一次两次咨询就可以的,一个疗程需4到6
次,还要做精神分析,还要做催眠,甚至涉及到家庭的整体的治疗。
我们有6个病区,400多张床位,都是满满的,暑假的时候青少年更多,这6个病区里来咨询的的确是青少年比较多,我们的门
诊量就跟一个普通的综合医院门诊量差不多,能达到200到300多人,到暑假的时候能达到400多人,很多都是因为压力大,作
业多,考试多,睡眠严重不足,导致抑郁,焦虑,头痛等躯体化障碍。
我原来也想,那么多小孩们怎么会心慌,或者有的人有濒死的感觉,头晕、头疼、出汗,这么点小孩怎么会有这些躯体化的症
状,实际上跟他们学习的压力,包括在家庭的压力有关,还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实现,想玩电脑、想上网、想玩游戏,
想看一些节目,但是他们的作业本来比较多,十一二点才能完成,他们还想再留点自己的时间,有的人后半夜还悄悄地上网或
者看小说,很多孩子可能一两点才睡觉,学校上课又比较早,7点多就得到校上早自习,所以他们严重缺觉,就会造成脑神经
大脑疲劳,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谈第六期,我是主持人李会嫔,这一期我们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
河北省重点中学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校长、教育学博士 娄延果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 马宏伟
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许丽霞 教授
欢迎各位的光临!
【第一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主持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但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着祖国的未来。调查显
示,我国中学生和大学生障碍性心理的比例分别为35%和60%,其中,因为学习负担沉重而引发的考试焦虑约占此类心理问题的
70%。心理疾患高发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
六、七月是一个让学生又爱又恨的季节,爱的是假期,恨的则是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期末考试,考试成绩牵动着众多
家长的神经。可是一心紧盯着成绩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成绩面前存在的心理异常?最近有几起高考生自杀案
例,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下面有请嘉宾就自己的领域谈一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首先有请工作在教育最前沿的娄校长
谈一谈中学里的具体情况。
娄延果: 好的。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是有的。但是,刚才主持人说到了
一个数据,在我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感觉到有障碍性心理表现的学生的比例没有这么高,但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这个现象是
存在的。
综合我这么多年来做中学教育工作的体会,我感觉到学生的心理障碍也好,学生需要心理帮助也好,主要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
:
从根上说是中学生处于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和他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对矛盾是中学生在遇到各种实际的学习、交友、生活的
问题的时候产生心理的矛盾,乃至发展成障碍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是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但实际上他看问题的视角,他
看问题的全面性都还不成熟,都还比较单一,这样造成的。
再一点,是因为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的这种社会背景下,家庭社会对于孩子升学的期望,这种压力,这种高的期望传递到学生身
上产生的焦虑、矛盾所导致的。
再有就是学生的自我期待与他在学校、在班级、在一个群体当中的学习成绩、交友状态的现实差距之间的矛盾,也是引发和造
成同学们心理焦虑等现象的一个诱因。
还有升学带来的,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升到一所新的学校,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朋友乃至于新的教学要求、新的纪
律要求带来的不适应,也容易给学生产生心情上的焦虑或者不安等等。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觉得家庭的教育方式或者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所施加的方式和孩子自身所需要的和所能接纳的方式之间的
差距或者说是代沟,在这方面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产生焦虑和矛盾的原因,甚至有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心灵给家长关闭,给家长
只报喜不报忧,或者不再与家长做过多沟通,使家长和老师失去了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
这种现象的存在就造成了在学校教育中,一些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需要帮助的需求,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帮助,乃至于产生心
理障碍,形成心理的疾患都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谢谢娄校长!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年心理维护中心一直致力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站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线,
请马主任谈一谈您眼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马宏伟:在我们维护中心接触到的平均每天是11到12个,这个比例是很小的,按照这个比例向全社会推出去的话,大概是百分
之十六七的人存在心理困惑或者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超过20%或者超过30%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这个数据不可信,远远
没有那么高。
所以,我们的心理维护和心理健康教育需明白几个问题。第一个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干什么的?是一个医疗化的倾向?还是一个
教育化的倾向?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如果站在医疗模式的倾向来看,我们发现,未成年人总是会贴点边。但是用发展的教育
的模式来看的话,这些问题,有很多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共性的问题,不能把它定性为心理疾患或者是心理问题,在这个特殊阶
段出现的,只要是处理好维护好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就不是问题。
所以当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都不了解心理学,都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只要看到学生有一些什么样的
变化和发展的时候,他就会想是不是心理问题,是不是心理疾病,这样一个氛围也造成了某些数据的片面化。数据的问题我们
觉得没有那那么高,至少以我们所了解的石家庄或者河北省的情况,那个数据没有那么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石家庄来讲
,我觉得还是比较乐观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慢慢会注意到石家庄市教育局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
探索,我想这也是石家庄这个数字没有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谢谢马主任。暑假期间,除了火爆的补习班、游泳馆、旅游景点外,还有一个地方的"火爆"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去年
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显示,暑期前来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每天占到就诊患者的三分之一。我们的情况如何呢?前来咨询的孩子
主要集中在哪些问题呢?请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许教授谈一谈她眼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许丽霞:刚才谈的问题的确是很现实的问题,从医院这个角度可能跟从学校的角度又不太一样,我们这儿来的孩子,有的上不
了学了,有的孩子要自杀,我们经常感叹来得太晚了,怎么孩子都成这样了才来。河北医大精神卫生中心是河北省最早最专业
的精神卫生中心,现在患者很多,比如预约来咨询,比如找我的,就得约在半个月以后,所以这也是一个矛盾,就是专门做心
理咨询和治疗的医生跟临床门诊的医生还不太一样,在这样的医院里还是显得人数有点少。跟普通的咨询师还不一样,因为接
触的都是抑郁症、焦虑症,比较严重的治疗性的(疾病),做起来也比较深入,不是一次两次咨询就可以的,一个疗程需4到6
次,还要做精神分析,还要做催眠,甚至涉及到家庭的整体的治疗。
我们有6个病区,400多张床位,都是满满的,暑假的时候青少年更多,这6个病区里来咨询的的确是青少年比较多,我们的门
诊量就跟一个普通的综合医院门诊量差不多,能达到200到300多人,到暑假的时候能达到400多人,很多都是因为压力大,作
业多,考试多,睡眠严重不足,导致抑郁,焦虑,头痛等躯体化障碍。
我原来也想,那么多小孩们怎么会心慌,或者有的人有濒死的感觉,头晕、头疼、出汗,这么点小孩怎么会有这些躯体化的症
状,实际上跟他们学习的压力,包括在家庭的压力有关,还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实现,想玩电脑、想上网、想玩游戏,
想看一些节目,但是他们的作业本来比较多,十一二点才能完成,他们还想再留点自己的时间,有的人后半夜还悄悄地上网或
者看小说,很多孩子可能一两点才睡觉,学校上课又比较早,7点多就得到校上早自习,所以他们严重缺觉,就会造成脑神经
大脑疲劳,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