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公,你看这个怎么批……?”
“这个呢………?”
“还有这个………”
顾雍没有接孙权递过来的笔,反而从笔筒里拿一根干毛笔过来,在文书上动作轻微的画了画,黑漆漆的双眼凝视孙权一会儿,等到孙权重新开始往文书上写字,顾雍就又直起腰来,在一边干站着。
孙权坐得腰酸背痛,顾雍依旧像根木杆似的站在那里,孙权看的好笑,“元叹,你可以坐着,只不过孤得站起来一会儿……”
于是孙权站起来,顾雍更不能坐着,孙权打哈欠伸懒腰动弹动弹,顾雍继续如木杆一般站着。
“顾公,孝则最近怎么样……?他还记得义封伯言还有孤嘛?”
孙权又开始缅怀童年岁月,而且谈谈子孙什么的,总可以让顾雍多说几句话吧,不说话的顾雍太让人压抑了。
“……”
顾雍沉默了一会儿,貌似是在努力回想的样子——上一次回吴郡是什么时候来着……又过了一会儿,顾雍压低了声音,说道:“雍………不知。”
孙权惊讶的看了顾雍一眼,顾雍依旧在苦苦回想,许久又补充了一句:“伯言他是一定记得的……他也当记得主公,和大司马。”
孙权干笑了两声,不禁有点失落,但是孙权是孙权,马上又关心到一个很让人烦恼的问题——无论是谁,都很久没有好好回次家了吧。
“顾公为何不把家眷接到建业来……?”
“拙妻不惯京城繁华纷扰,一路上风尘颠簸,反而让人挂念,万一惹出些是非纠缠,当是雍之罪过………”
孙权呵呵笑了两声,仿佛在笑顾雍的谨慎小心,又觉得不妥,只好随意加上一句:“顾家家风敦厚质朴,怎会惹出是非纠缠?想当初孤不知给兄长捅了多少天大的娄子,最多是挨顿欺负………”
孙权说的兴起,干脆扔了毛笔专心倚靠在椅子上,两只活跃的眸子望着顾雍,“平时全靠公瑾和子义搭救,但记得有一次孤扯着孝则去捣乱,把人家的什么稀世珍宝打碎了一地,那可真够险的,也不敢和兄长说,幸亏扯着孝则呢!孝则就找你去,那次也多谢你了,让孤少挨了一顿板子……”
孙权说的唾沫星子横飞,于是顾雍也跟着微微笑了笑,却不提顾邵回家以后被自己罚了3个小时的站,孙权又自顾自叹了口气,情绪跟着低落下来,现在又有谁在身边啊?
“兄长真幸福,他走的时候还有热爱的人陪着,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我呢……?谁陪着我啊,同生共死吗,我怎么办……?”
孙权悄悄嘀咕道,顾雍听到孙权嘀咕,却没有答话,顾雍也无可回答,谁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变故,那也不是他顾雍能掌控得了的。
“行啦行啦……孤都想孝则想的很了!既然他们不喜来建业,孤就去吴郡找他们好了!”
孙权突然甩手走开了,顾雍一愣,刚想追上去说一声“主公三思”,无奈孙权已走得好远,顾雍摊开手摇摇头,又紧迈着庄正的步子追上去,玉佩在腰间撞得哗啦作响,“主公!主公——”
这权主公,怎么任性起来比策主公走的还坚决啊………
顾雍擦把汗,继续追,哪有贵为一国主公还到处乱跑的啊!主公居所不定,朝政还怎么搞?!
主公不要去吴郡——!!!!
可惜行动派的孙权已经在召集文武大臣了。
孙权的语速极快,再配合各种手势,就差没像孙策拿着悬辊一样在空中挥舞古绽刀了,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让满朝文武都傻了,这还是那个对于辅政大臣言听计从的权主公么,现在辅政大臣想开口都难……
总之孙权就一个意思,他想带着本是吴郡的人回吴郡,呆两天就回来,绝对不耽误朝政,绝对不耽误,绝对!
周瑜出人意料地把目光投向了张昭,张昭看了他一眼又把目光垂下,显然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没想到孙权说完话就把目光先投向了周瑜,总在故乡庐江驻守的人当然不懂得那种思乡之情,思友之情。
周瑜知道孙权的意思,要是面对孙策,周瑜肯定毫不犹豫的回他一句“瑜以四海为家,望主公以大局为重”,关键这是心思细腻爱玩突然爆发的孙权,而不是那个天天喊着爆发却知错能改的孙策,周瑜沉默着,就这样沉默一会儿,顾雍到了,周瑜终于把目光投向孙权,“主公,朱太守,陆太守他们知道吗?”
孙权看他一眼,随即答话道:“孤还没有通知他们,义封一定会同意的。”
孙权很得意,但是他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回答完。
孙权也有点说不上来话,想了一瞬刚想对群臣夸下海口说陆伯言也一定会同意,但当他看到顾雍深不见底的目光,还有周瑜从容不迫的仪态后,他深深地感觉到海口也是要看人来夸的。
周瑜默默地站着,这时候老臣张昭发话,言辞比周瑜的要直接的多,就是说故乡谁不想回呀,但是主公如果到处乱跑臣下就不会安心,国家就不会稳定,一番话说得孙权是无言以对,于是孙权散朝,拽住周瑜的袖子,两个人拉拉扯扯到后花园。
孙权把周瑜按到椅子上坐下,自己泡来壶茶,也顾不得许多礼仪,直接便开口道:“公瑾哥,我也不是成心要回故土,我跟着兄长四处漂泊什么苦没吃过?幼时玩伴有个叫孝则的,很好的人却成不了名将,我打算带着朱陆几人回去,对他多加赞誉,过了成人礼就回来!”
周瑜耐心的听他说完,然后给孙权倒上茶,才微微皱了皱眉头,“孝则……?”
孙权有些吃惊地张开口,“就是吴郡顾家大公子顾邵,公瑾哥交游甚广,竟没有听说过……?”
望着孙权惊愕的目光,周瑜微微摇头,“没有,瑜对吴郡之事知之甚少。”周瑜的眼神中清冷的气息又浮动上来,好像对于吴郡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在周瑜眼里吴郡的大家族根本不算大。
孙权心里有些不满也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暗自嘀咕兄长怎么和这样骄傲的人结成生死不易之交?然而周瑜不甚在意,清淡的语气又给了孙权一棒子:“瑜窃以为名将不是多加赞誉就能成的,万一那顾孝则不是名将,不但枉费口水,而且显得主公有失知人之明。”
孙权心里的不满又加一层,“公瑾哥没受过别人赞誉吗……?”
周瑜笑了,“没有受过什么大的,瑜是家中老小,幼时顽劣之性没被家父骂死就好,哪敢奢望名士赞誉,至于能为义兄效力,终夺得这一番天下,更是意外中的意外。”
孙权不知周瑜说的真假,只觉得骄傲是真,夺得天下是真,顽劣是假的,周瑜心里却知道顽劣是真的,意外……倒有些假。
孙权只好又继续劝说周瑜:“谁家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公瑾你也知道这一点是吧,这大家族的子嗣一旦成了纨绔,岂不有损先人门面?公瑾哥年长于我,万一何时遭遇不测,这社稷由谁来辅佐?”
周瑜点头深表理解,孙权刚刚以为说动了心,没想到周瑜又来一句:“养育教子之责任原在于内室,况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后世荣辱兴衰之事我等不得干涉,江东地杰人灵,名将世出,不是只有一家的子孙才能辅佐。”
孙权彻底傻了,姜还是老的辣啊,要不然周瑜怎能将小霸王孙策弄得服服帖帖的,孙权丧气的想要走出后花园,没想到从草丛里忽然挤出一帮孩子来,于是周瑜惊愕了一秒,立即很温暖的笑,然后把孩子们围在身边,“你们怎么来了……?绍儿和三郡主呢?”
“我们是出来玩的!老哥抱着三妹玩去了,看叔叔那可怜样子……二老爹,我们也想回吴郡看看了……”
大郡主很认真很认真的对周瑜说,同时二郡主默契的拽住了孙权的衣角,周瑜嘴角抽动两下,微笑着问道:“都说长兄如父,绍儿同意你们回吴郡吗?你们怎么没在一起?”
“老哥同意才怪呢,说什么老爹教导过好男儿以四海为家,当以马革裹尸还家之类,我和二妹都不同意,老哥就抱着还不懂事的三妹玩去了,三妹迟早要被他教育成一个汉子!”
大郡主满脸的怒气,“而且老哥还不喜欢叔叔,不喜欢哭哭啼啼愁容满脸的母亲,可老爹也不爱管他,真是有理都说不清!”
周瑜安慰性的摸摸大郡主的头,也不打算说谁对谁错,只是说:“你得把你老哥找回来,你三妹那么小,万一遇到坏人你老哥也脱不开身……至于回吴郡之事,该让你们兄妹母子一起去。”
大郡主嘟嘟嘴,满不乐意的带着二郡主去找孙绍他们了,孙权惊喜的望着低头沉思的周瑜,“公瑾,你同意了……?”
“不同意,貌似也不行了。”
周瑜无奈地干笑两声,接着又交代道:“想要把太守们都顺利叫到的话,在文书上特意注明辅政大臣经过商议同意了就好,尤其是以子布大人为首的。”
孙权无奈地撇撇嘴,“可张昭不是没同意么。”
周瑜继续无奈地干笑,“那也必须得同意啊……”
孙权没多问,反正周瑜出的计策周瑜心里有数就好,连忙就回吴宫写文书去了。
实际上,周瑜心里也没数啊……
张昭毕竟是江东敬服的鸿儒,要想说服他,周瑜还真得下血本。
“这个呢………?”
“还有这个………”
顾雍没有接孙权递过来的笔,反而从笔筒里拿一根干毛笔过来,在文书上动作轻微的画了画,黑漆漆的双眼凝视孙权一会儿,等到孙权重新开始往文书上写字,顾雍就又直起腰来,在一边干站着。
孙权坐得腰酸背痛,顾雍依旧像根木杆似的站在那里,孙权看的好笑,“元叹,你可以坐着,只不过孤得站起来一会儿……”
于是孙权站起来,顾雍更不能坐着,孙权打哈欠伸懒腰动弹动弹,顾雍继续如木杆一般站着。
“顾公,孝则最近怎么样……?他还记得义封伯言还有孤嘛?”
孙权又开始缅怀童年岁月,而且谈谈子孙什么的,总可以让顾雍多说几句话吧,不说话的顾雍太让人压抑了。
“……”
顾雍沉默了一会儿,貌似是在努力回想的样子——上一次回吴郡是什么时候来着……又过了一会儿,顾雍压低了声音,说道:“雍………不知。”
孙权惊讶的看了顾雍一眼,顾雍依旧在苦苦回想,许久又补充了一句:“伯言他是一定记得的……他也当记得主公,和大司马。”
孙权干笑了两声,不禁有点失落,但是孙权是孙权,马上又关心到一个很让人烦恼的问题——无论是谁,都很久没有好好回次家了吧。
“顾公为何不把家眷接到建业来……?”
“拙妻不惯京城繁华纷扰,一路上风尘颠簸,反而让人挂念,万一惹出些是非纠缠,当是雍之罪过………”
孙权呵呵笑了两声,仿佛在笑顾雍的谨慎小心,又觉得不妥,只好随意加上一句:“顾家家风敦厚质朴,怎会惹出是非纠缠?想当初孤不知给兄长捅了多少天大的娄子,最多是挨顿欺负………”
孙权说的兴起,干脆扔了毛笔专心倚靠在椅子上,两只活跃的眸子望着顾雍,“平时全靠公瑾和子义搭救,但记得有一次孤扯着孝则去捣乱,把人家的什么稀世珍宝打碎了一地,那可真够险的,也不敢和兄长说,幸亏扯着孝则呢!孝则就找你去,那次也多谢你了,让孤少挨了一顿板子……”
孙权说的唾沫星子横飞,于是顾雍也跟着微微笑了笑,却不提顾邵回家以后被自己罚了3个小时的站,孙权又自顾自叹了口气,情绪跟着低落下来,现在又有谁在身边啊?
“兄长真幸福,他走的时候还有热爱的人陪着,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我呢……?谁陪着我啊,同生共死吗,我怎么办……?”
孙权悄悄嘀咕道,顾雍听到孙权嘀咕,却没有答话,顾雍也无可回答,谁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变故,那也不是他顾雍能掌控得了的。
“行啦行啦……孤都想孝则想的很了!既然他们不喜来建业,孤就去吴郡找他们好了!”
孙权突然甩手走开了,顾雍一愣,刚想追上去说一声“主公三思”,无奈孙权已走得好远,顾雍摊开手摇摇头,又紧迈着庄正的步子追上去,玉佩在腰间撞得哗啦作响,“主公!主公——”
这权主公,怎么任性起来比策主公走的还坚决啊………
顾雍擦把汗,继续追,哪有贵为一国主公还到处乱跑的啊!主公居所不定,朝政还怎么搞?!
主公不要去吴郡——!!!!
可惜行动派的孙权已经在召集文武大臣了。
孙权的语速极快,再配合各种手势,就差没像孙策拿着悬辊一样在空中挥舞古绽刀了,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让满朝文武都傻了,这还是那个对于辅政大臣言听计从的权主公么,现在辅政大臣想开口都难……
总之孙权就一个意思,他想带着本是吴郡的人回吴郡,呆两天就回来,绝对不耽误朝政,绝对不耽误,绝对!
周瑜出人意料地把目光投向了张昭,张昭看了他一眼又把目光垂下,显然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没想到孙权说完话就把目光先投向了周瑜,总在故乡庐江驻守的人当然不懂得那种思乡之情,思友之情。
周瑜知道孙权的意思,要是面对孙策,周瑜肯定毫不犹豫的回他一句“瑜以四海为家,望主公以大局为重”,关键这是心思细腻爱玩突然爆发的孙权,而不是那个天天喊着爆发却知错能改的孙策,周瑜沉默着,就这样沉默一会儿,顾雍到了,周瑜终于把目光投向孙权,“主公,朱太守,陆太守他们知道吗?”
孙权看他一眼,随即答话道:“孤还没有通知他们,义封一定会同意的。”
孙权很得意,但是他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回答完。
孙权也有点说不上来话,想了一瞬刚想对群臣夸下海口说陆伯言也一定会同意,但当他看到顾雍深不见底的目光,还有周瑜从容不迫的仪态后,他深深地感觉到海口也是要看人来夸的。
周瑜默默地站着,这时候老臣张昭发话,言辞比周瑜的要直接的多,就是说故乡谁不想回呀,但是主公如果到处乱跑臣下就不会安心,国家就不会稳定,一番话说得孙权是无言以对,于是孙权散朝,拽住周瑜的袖子,两个人拉拉扯扯到后花园。
孙权把周瑜按到椅子上坐下,自己泡来壶茶,也顾不得许多礼仪,直接便开口道:“公瑾哥,我也不是成心要回故土,我跟着兄长四处漂泊什么苦没吃过?幼时玩伴有个叫孝则的,很好的人却成不了名将,我打算带着朱陆几人回去,对他多加赞誉,过了成人礼就回来!”
周瑜耐心的听他说完,然后给孙权倒上茶,才微微皱了皱眉头,“孝则……?”
孙权有些吃惊地张开口,“就是吴郡顾家大公子顾邵,公瑾哥交游甚广,竟没有听说过……?”
望着孙权惊愕的目光,周瑜微微摇头,“没有,瑜对吴郡之事知之甚少。”周瑜的眼神中清冷的气息又浮动上来,好像对于吴郡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在周瑜眼里吴郡的大家族根本不算大。
孙权心里有些不满也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暗自嘀咕兄长怎么和这样骄傲的人结成生死不易之交?然而周瑜不甚在意,清淡的语气又给了孙权一棒子:“瑜窃以为名将不是多加赞誉就能成的,万一那顾孝则不是名将,不但枉费口水,而且显得主公有失知人之明。”
孙权心里的不满又加一层,“公瑾哥没受过别人赞誉吗……?”
周瑜笑了,“没有受过什么大的,瑜是家中老小,幼时顽劣之性没被家父骂死就好,哪敢奢望名士赞誉,至于能为义兄效力,终夺得这一番天下,更是意外中的意外。”
孙权不知周瑜说的真假,只觉得骄傲是真,夺得天下是真,顽劣是假的,周瑜心里却知道顽劣是真的,意外……倒有些假。
孙权只好又继续劝说周瑜:“谁家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公瑾你也知道这一点是吧,这大家族的子嗣一旦成了纨绔,岂不有损先人门面?公瑾哥年长于我,万一何时遭遇不测,这社稷由谁来辅佐?”
周瑜点头深表理解,孙权刚刚以为说动了心,没想到周瑜又来一句:“养育教子之责任原在于内室,况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后世荣辱兴衰之事我等不得干涉,江东地杰人灵,名将世出,不是只有一家的子孙才能辅佐。”
孙权彻底傻了,姜还是老的辣啊,要不然周瑜怎能将小霸王孙策弄得服服帖帖的,孙权丧气的想要走出后花园,没想到从草丛里忽然挤出一帮孩子来,于是周瑜惊愕了一秒,立即很温暖的笑,然后把孩子们围在身边,“你们怎么来了……?绍儿和三郡主呢?”
“我们是出来玩的!老哥抱着三妹玩去了,看叔叔那可怜样子……二老爹,我们也想回吴郡看看了……”
大郡主很认真很认真的对周瑜说,同时二郡主默契的拽住了孙权的衣角,周瑜嘴角抽动两下,微笑着问道:“都说长兄如父,绍儿同意你们回吴郡吗?你们怎么没在一起?”
“老哥同意才怪呢,说什么老爹教导过好男儿以四海为家,当以马革裹尸还家之类,我和二妹都不同意,老哥就抱着还不懂事的三妹玩去了,三妹迟早要被他教育成一个汉子!”
大郡主满脸的怒气,“而且老哥还不喜欢叔叔,不喜欢哭哭啼啼愁容满脸的母亲,可老爹也不爱管他,真是有理都说不清!”
周瑜安慰性的摸摸大郡主的头,也不打算说谁对谁错,只是说:“你得把你老哥找回来,你三妹那么小,万一遇到坏人你老哥也脱不开身……至于回吴郡之事,该让你们兄妹母子一起去。”
大郡主嘟嘟嘴,满不乐意的带着二郡主去找孙绍他们了,孙权惊喜的望着低头沉思的周瑜,“公瑾,你同意了……?”
“不同意,貌似也不行了。”
周瑜无奈地干笑两声,接着又交代道:“想要把太守们都顺利叫到的话,在文书上特意注明辅政大臣经过商议同意了就好,尤其是以子布大人为首的。”
孙权无奈地撇撇嘴,“可张昭不是没同意么。”
周瑜继续无奈地干笑,“那也必须得同意啊……”
孙权没多问,反正周瑜出的计策周瑜心里有数就好,连忙就回吴宫写文书去了。
实际上,周瑜心里也没数啊……
张昭毕竟是江东敬服的鸿儒,要想说服他,周瑜还真得下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