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公元六五九年,初冬的阳光羸弱似地照着青城一隅的小酒馆,此时已到饭时,酒馆内熙熙攘攘,生意不少。
店内一位戴着儒巾的年轻掌柜正在算账,他便是这间酒馆的少东家,二十一岁的柳祈,字蟾宫。这字是父亲起的,取蟾宫折桂之意,父亲也曾希望他考取功名呢。
“不孝子,考不得功名就给我去当酒馆掌柜,接手祖上的家业!”
昨晚父亲的怒吼仍回响在耳边,乡试不第的他只能偏安在这酒馆里,做一个庸庸碌碌的生意人。他心烦意乱地拨着算盘,昨日一位有权有势的县令亲戚来这里白吃,账上又要添一笔支出。唉,他叹了口气,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他的梦,又有谁能买单呢?
东南侧坐着两位书生在边吃边聊,带巾帽的书生道:“兄台可知西城白家的公子今年过了乡试,会试也榜上有名,近几天已经动身去京城了。”
另一位拿折扇的略显吃惊:“贤弟是说白公子?真是了不得,他去京城能得个什么官做?”
“听说是太史令,官不大,但也清闲,以后升迁的机会多着呢。孟兄,改日得闲,你我一定要去拜会拜会。”
姓孟的书生道:“贤弟说的是,大家同乡一场,须得略备薄礼,登门拜会啊。”
说话声飘到柳祈耳中,使他脸上不禁愁云更浓。忽听得一声呼唤:“相公,楼上有位客官出手阔绰,咱们今日可是走了财运了!”
他双眼含笑拍了拍她的肩:“月娘,辛苦了,你先去忙,我这就去买菜。”
柳祈前脚走出大门,身后的两位书生又聊了起来。孟公子道:”子远贤弟,你说柳兄其貌不扬,幸而品行纯良,竟有此等艳福,娶到如此美貌的娘子啊。“
子远回道:”孟兄有所不知,这月娘家中是做钱庄生意的,定是看上了柳兄的家业,听闻他二人貌合神离,她也不过是贪他小财罢了。“
两人又一阵唏嘘,同斟共饮,不在话下。
这天晚上柳祈很累,他睡得甚为不安,梦见自己中了会元,父亲要找人为他修一座宅院,隐约有砖头掉落的声音传来,不久他被身边的人推醒,“相公,你听外面是什么声音?”
他一侧耳细听,顿觉不妙,匆匆冲出去,便看到几个衙役正在拆自家酒馆的东墙,砖头已掉了大半,堆在地上,似在凄凄然地望着他。
“你们干什么?”柳祈大声过去阻止, 他一介文弱书生,又有何力气,只被推回。那差人没好气道:”我家老爷看上了这酒馆的风水,要买下来建成宅院。你这房子按一平米八吊钱折算,算便宜你了,明日到衙门领钱。“
拆墙的衙役仍不停手,他发疯般冲过去,不顾身上挨的拳头,声嘶力竭地乞求道:”官爷,不能拆啊!这是我祖上基业,百年的招牌不能丢,老爷要多少钱我都给,求老爷让我家做做生意吧!“
差人嫌恶地一脚将他踹开,他却仍苦苦哀求。不知道与官差争执了多久,只听人说,那夜他被揍到走路一瘸一拐。
掌柜的小破酒馆被人拆了东墙,父亲气郁生病,妻子不告而别,他无处谋生,只得离开青城,去外地讨生活。他终究还是个书生,不想被人耻笑。这夜,冒雪背着行囊暗自离开,他不知一去不回,老家的酒香是否还在。
过了十几年,县官的宅院如今变成了客栈,那面西墙却一直没有拆,仍留着斑驳的旧迹。又一位落魄书生途经此地,听说了这个坊间流传的旧事,感慨顿生,便在西墙上题了首打油诗:
明月斜照飘酒香,求生无奈走他乡。
青史兴亡百姓苦,拆了东墙补西墙。
泠泠的月光照着那西墙,映出一片惨白,颓唐地像是柳祈当年的神色。
西墙补不来,可东墙面子上还得拆。
店内一位戴着儒巾的年轻掌柜正在算账,他便是这间酒馆的少东家,二十一岁的柳祈,字蟾宫。这字是父亲起的,取蟾宫折桂之意,父亲也曾希望他考取功名呢。
“不孝子,考不得功名就给我去当酒馆掌柜,接手祖上的家业!”
昨晚父亲的怒吼仍回响在耳边,乡试不第的他只能偏安在这酒馆里,做一个庸庸碌碌的生意人。他心烦意乱地拨着算盘,昨日一位有权有势的县令亲戚来这里白吃,账上又要添一笔支出。唉,他叹了口气,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他的梦,又有谁能买单呢?
东南侧坐着两位书生在边吃边聊,带巾帽的书生道:“兄台可知西城白家的公子今年过了乡试,会试也榜上有名,近几天已经动身去京城了。”
另一位拿折扇的略显吃惊:“贤弟是说白公子?真是了不得,他去京城能得个什么官做?”
“听说是太史令,官不大,但也清闲,以后升迁的机会多着呢。孟兄,改日得闲,你我一定要去拜会拜会。”
姓孟的书生道:“贤弟说的是,大家同乡一场,须得略备薄礼,登门拜会啊。”
说话声飘到柳祈耳中,使他脸上不禁愁云更浓。忽听得一声呼唤:“相公,楼上有位客官出手阔绰,咱们今日可是走了财运了!”
他双眼含笑拍了拍她的肩:“月娘,辛苦了,你先去忙,我这就去买菜。”
柳祈前脚走出大门,身后的两位书生又聊了起来。孟公子道:”子远贤弟,你说柳兄其貌不扬,幸而品行纯良,竟有此等艳福,娶到如此美貌的娘子啊。“
子远回道:”孟兄有所不知,这月娘家中是做钱庄生意的,定是看上了柳兄的家业,听闻他二人貌合神离,她也不过是贪他小财罢了。“
两人又一阵唏嘘,同斟共饮,不在话下。
这天晚上柳祈很累,他睡得甚为不安,梦见自己中了会元,父亲要找人为他修一座宅院,隐约有砖头掉落的声音传来,不久他被身边的人推醒,“相公,你听外面是什么声音?”
他一侧耳细听,顿觉不妙,匆匆冲出去,便看到几个衙役正在拆自家酒馆的东墙,砖头已掉了大半,堆在地上,似在凄凄然地望着他。
“你们干什么?”柳祈大声过去阻止, 他一介文弱书生,又有何力气,只被推回。那差人没好气道:”我家老爷看上了这酒馆的风水,要买下来建成宅院。你这房子按一平米八吊钱折算,算便宜你了,明日到衙门领钱。“
拆墙的衙役仍不停手,他发疯般冲过去,不顾身上挨的拳头,声嘶力竭地乞求道:”官爷,不能拆啊!这是我祖上基业,百年的招牌不能丢,老爷要多少钱我都给,求老爷让我家做做生意吧!“
差人嫌恶地一脚将他踹开,他却仍苦苦哀求。不知道与官差争执了多久,只听人说,那夜他被揍到走路一瘸一拐。
掌柜的小破酒馆被人拆了东墙,父亲气郁生病,妻子不告而别,他无处谋生,只得离开青城,去外地讨生活。他终究还是个书生,不想被人耻笑。这夜,冒雪背着行囊暗自离开,他不知一去不回,老家的酒香是否还在。
过了十几年,县官的宅院如今变成了客栈,那面西墙却一直没有拆,仍留着斑驳的旧迹。又一位落魄书生途经此地,听说了这个坊间流传的旧事,感慨顿生,便在西墙上题了首打油诗:
明月斜照飘酒香,求生无奈走他乡。
青史兴亡百姓苦,拆了东墙补西墙。
泠泠的月光照着那西墙,映出一片惨白,颓唐地像是柳祈当年的神色。
西墙补不来,可东墙面子上还得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