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地理吧 关注:389贴子:994
  • 12回复贴,共1

2014年6月号《华夏地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4年6月号《华夏地理》封面及专辑目录







建筑师林徽因的1932
传奇女性林徽因可能拥有诸多“名号”:诗人、作家、美术家、舞台美术设计师、建筑史学家与建筑教育家……但在其夫君梁思成的眼中,她首先是一名建筑师。
善用水产,授人以鱼
除了主要粮食作物,人类社会不断提高的富庶程度也会使海鲜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量大增。全球捕捞业产出已遇上瓶颈,未来水产品供应的保障势必要倚重人工养殖领域的“蓝色革命”。
野性痴迷
在美国有些州,养一条狗需要办理执照,养一群狮子老虎却甚少限制。许多私家繁育机构向普通民众出售珍奇动物的幼崽,颇受热捧。然而它们的生存状态、复杂的饲养要求以及不会磨灭的野性,引起人们对私养珍奇宠物之合理、合法性的争论。
克里米亚:珠悬双冠
历史上,克里米亚一直是诸家争抢的“宝地”。如今,由于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争端再次白热化。
林中的隐士 白颈长尾雉
人们对生活在长江以南的珍稀物种白颈长尾雉所知甚少,摄影师经过多年追寻,不仅拍到影像,也了解到了它们的生存状况。
珠流璧转塞纳河
塞纳河如一弯黛眉镶嵌在巴黎市中心,将市区一分为二。巴黎人的生与死、喜与悲都与这条河息息相关。
天地之禅
在浙江杭州郊外的一片工业遗址上偶然发现几十尊罗汉造像,他们与当地著名寺院灵隐寺缘分极深,却又为何被遗弃于此?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07-18 09:26回复
    卷首语:为爱执着


    撰文:《华夏地理》助理出版人 马艳丽

    1937年,梁林夫妇在山西发现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从此打破了日本人“中国无唐代及以前木构建筑”的断言。
      不到夜半,就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我挚爱的书籍,似乎只有在黑夜中泛着黄韵的灯光下,气氛才足够庄严。 打开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就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建筑学的书籍,它同时阐述了中国历史与建筑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融入了作者对中华文化深深的情感。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和老照片中,或隐或现地伴随着另一个人的身影,那自然是梁先生的爱妻,林徽因。
      人们对林徽因的知晓,大多是她的才貌,以及她和夫君梁思成、诗人徐志摩及挚友金岳霖的爱情与友情。这不难理解,才子与佳人的故事,自古以来都是让世人津津乐道并加以发挥的话题。然而,要怎样的传奇女子,才能让那个时代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乐于与之共同分享工作与生活,并以广博的胸怀常伴左右呢?
      我不敢妄加评说。
      我只是知道,梁思成在23岁那年,是因为林徽因的缘故,才远赴美国与建筑结缘;张学良时代的东北大学建筑系,也是林徽因协助夫君共同创办;营造学社艰难却卓有成就的岁月里,自然也离不开她一次次的长途跋涉和测绘参校;清华大学建筑系,更是由梁林二人共同营建。
      在《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前言中,梁先生这样写道:“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和旧日的同窗林徽因。二十多年来,她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中不懈地贡献着力量。从在大学求学的时代起,我们就互相为对方‘干苦力活’,以后,在大部分的实地考察中,她又与我作伴,有过许多重要的发现,并对众多的建筑物进行过实测和草绘。近年来,她虽罹患重病,却仍葆其天赋的机敏与坚毅;在战争时期的艰难日子里,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和士气得以维持,主要应归功于她。没有她的合作与启迪,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能成功的。”
      夜风拂过带着墨迹的书页,一张老照片跃入眼帘,那是林徽因考察山西汾阳县小相村灵岩寺时的情景:照片中的林先生正仰头与废墟中的佛像相对而视,目光流转,仿佛在进行着已持续千年的交谈。从她的姿态中,我分明感受到了爱,也正是这种爱,成就了她对中国建筑文化不变的执着。
      藉林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向各位读者奉上王军先生的文章,以纪念建筑师林徽因。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7-18 09:27
    回复
      2025-09-01 15:09: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建筑师林徽因的1932


      撰文:王军
      供图:于葵

      1934年的夏天,林徽因和梁思成应费正清夫妇的邀请到山西汾阳峪道河避暑,并结伴考察汾阳、文水、介休等地的古建筑。在汾阳小相村灵岩寺遗址上,一铁佛“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与仰望的林徽因似有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

      1930年代林徽因考察山西古建筑时的留影。这是营造学社境遇最好的时期。尽管林徽因在很多领域都极富才华,但她一生所事主要同建筑相关,不论外出考察、整理史料、撰写文章还是建筑设计,她同梁思成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建筑事业。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
      http://www.ngmchina.com.cn/2014/photos/06/1932/
       在林徽因的墓碑上,夫君梁思成刻下铭文——“建筑师林徽因墓”。其实,这位传奇女性还可以拥有更多“名号”。1930年,她与梁思成一同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携手调查古代建筑,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发现了唐代木构佛光寺东大殿——可以称她是建筑史学家;
        她与梁思成先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为中国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可以称她是建筑教育家;
        她致力于景泰蓝工艺的抢救、建筑彩画的研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雕饰图案设计——可以称她是美术家;
        她还是诗人、作家、舞台美术设计师……
        可是,在她的墓碑上,梁思成只为她冠以“建筑师”三字。
        作为建筑师,林徽因的作品寥寥无几,能够确信经她手笔的是:1934年至1935年,她和梁思成设计的北京大学地质馆和女生宿舍;1939年至1940年,在抗日流亡中,她和梁思成在昆明龙头村为自己的家修建的寒舍。
        她身逢乱世,体弱多病,专注于研究与写作,没有太多机会承揽设计。可是,为什么在热爱她的夫君眼中,“建筑师”才是对她的终极定义?
        一则史料为此写下注脚。
        1932年7月,梁思成给“九一八事变”后流亡至上海的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写去一信,有言曰:“你们的业是什么,你们的业就是建筑师的业,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的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的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是十分的繁难,你们的责任是十分的重大”,“你们创造力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建筑’,不只是建筑,我们换一句话,可以说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
        梁思成与林徽因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成为并造就在这个意义上的建筑师;他们探索中国建筑史也是怀着建设的愿景,希望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梁思成心中,林徽因是一名真正的建筑师,以“建筑师”来概括她的一生,才恰如其分。
        也正是在梁思成为“建筑师”写下如上定义的1932年,年仅28岁的林徽因在学术界第一次登场,即以一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完成了“文化的记录”的一次跨跃。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7-18 09:29
      回复
        善用水产 授人以鱼


        撰文:小乔尔· K. 伯恩 Joel K. Bourne, Jr.
        摄影:布赖恩·斯凯利 Brian Skerry
        翻译:王晓波

        孟加拉国库尔纳附近,索莱曼·谢克捧出他引以为傲的自家小水塘里的渔获:可以出口创收的淡水对虾。他父亲还在水塘里养鱼,而到了旱季,因鱼粪而肥沃的塘底又种上水稻——巧妙的混养使收成增加了两倍,又绝少环境污染的弊端。
        Jim RichaRdson

        虾夷扇贝是天然的净水机,加拿大温哥华岛近海的一处实验性养殖场中,它们摄食鱼粪而兴旺生长。这里还养着海参和海带,用以摄取来自附近渔场的原生裸盖鱼的排泄物。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
        http://www.ngmchina.com.cn/2014/photos/06/fish/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蓝岭的山麓小丘之间,一座阴森潮湿的仓库中,比尔•马丁拎起一桶褐色的饲料颗粒,撒入狭长的混凝土水池。霎时水面翻腾,大如餐盘的肥白的罗非鱼涌了上来。
          蓝岭水产养殖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室内渔场之一,马丁总裁笑眯眯地看着这场癫狂的欢宴。“这是圣彼得之鱼——当年耶稣接济大众就是用的罗非鱼。”他粗重的嗓音回响着,听起来像个布道者。然而马丁不像耶稣,他的鱼不是用来施舍的。他每天能卖掉5吨活鱼,供货对象是从华盛顿特区到多伦多的北美亚裔水产市场,而且正计划在美国西海岸建设另一座渔场。“我采取的是养鸡业的模式,”他说,“区别在于,我养的鱼都很快活。”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问道。水面上的罗非鱼几乎挤成一张厚厚的席子,依我看用不着耶稣显示神迹,连渔夫圣彼得都能在上面走了。
          “一般来讲,它们要是不高兴就会集体死亡。”马丁说,“我这里从没出过整池鱼死光的事。”
          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中的一座产业园养上几百万条原产于尼罗河的鱼种,看似不太搭调,但实际上,工业规模的养鱼场正在世界各地涌现。水产养殖业自1980年以来扩张了约14 倍。2012年,其全球总产量超过7000万吨,从银光闪闪的鲑鱼,到长相磕碜、只有中国厨子才会青睐的海参,总量超过了牛肉,这显然是史无前例的,并且几乎占到全球鱼虾贝类消费量的一半。人口的增长,收入的增长,以及海产品有益于心脏健康的声誉,估计会在今后20年里把海鲜需求量推升35%以上。今日世界对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已停滞不前,专家认为,将来这些新增的需求基本都要靠养殖来满足。
          “我们没办法从野生鱼类身上获得人类所需的全部蛋白质。”斯坦福大学的食品政策专家罗莎蒙德·内勒说,“但一说起要在海洋中新开辟一种饲养产业,有些人就十分警惕。他们希望从一开始就能做得妥妥当当。”
          提高警惕是很有道理的。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7-18 09:31
        回复
          克里米亚:珠悬双冠


          撰文:凯西·纽曼 CATHY NEWMAN
          摄影:格尔德·路德维希 GERD LUDWIG
          翻译:刘珺

          友情的和弦将手风琴师阿丽夏· 阿莫维奇和她的同志好友们牵系到一起,她们每周日在塞瓦斯托波尔集会引吭高歌。

          阳光、沙滩、海水,是每年来此地的600万游客收获的美景,其中很多人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他们每年挤满了像苏达克这样的海滩。前苏联时代,黑海度假胜地曾受政府高层青睐。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
          http://www.ngmchina.com.cn/2014/photos/06/Crimea/
          塞瓦斯托波尔的往事从未尘封。它还在旗杆上迎风飘摇,也悬挂在爱国日的游行看台上。战争纪念碑是它的圣坛,路标上显现着它的身影:列宁广场、斯大林格勒英雄街、莫斯科影剧院。它甚至蒸腾在一锅罗宋汤里。
            就拿加林娜·奥尼先科女士眼中的东欧家常菜来说。“这是俄罗斯罗宋汤,”她说着,摆出一只瓷碗,碗中盛的是“绿色罗宋汤”,或称“夏日罗宋汤”,上面漂着莳萝碎叶,是由甜菜、胡萝卜和土豆片组成的什锦拼汤。“这可不是乌克兰式的猪油大蒜并用的罗宋汤。”
            七十岁的老太太加林娜白发蓬耸如云,严厉的双眼泛着矢车菊的蓝色。她刚回到没有电梯的五层公寓里,此前她在列宁街上挥着前苏联海军旗游行,支持她所热爱的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是一座俄国城市,我们永不接受乌克兰的统辖。”她说。
            尽管加林娜会反对,但根据美食史学家波赫列布金的说法,罗宋汤起源于乌克兰。
            克里米亚半岛是悬垂在乌克兰南部海岸的一粒钻石,由细链般的皮里柯普地峡串连,坠入黑海怀抱的它与法国南部纬度相当。这里温暖宜人、草木葱茏,闪闪发光的悬崖装点着摇曳多姿的海岸,曾是俄罗斯帝国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的避世乐园,也是前苏联党委高层的度假胜地。它的正式名称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拥有自己的国会和首府——辛菲罗波尔,但却听命于乌克兰首都基辅。
            从实体上和政治上来说,克里米亚曾在很长时间内属于乌克兰;但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它却一直与俄罗斯同气连枝。据某位记者的说法,它“给乌克兰人提供一种独特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却感觉像异乡客”。克里米亚体现着一种对回忆的执着——往昔历史徘徊不去,澎湃侵蚀。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07-18 09:35
          回复
            林中的隐士 白颈长尾雉


            撰文、摄影:郑忠杰

            白颈长尾雉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在长江以南部分山区,野外种群数约1万至1.5万只。由于人类干扰、栖息地丧失,该物种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每年三月中下旬开始,发情的雄鸟会不时地展开周身的羽毛,抖动双翅炫耀取悦异性,当地人称之为“煽情”。

            白颈长尾雉雄鸟在春季里春情勃发,它在密切注视周围是否有异性出现。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
            http://www.ngmchina.com.cn/2014/photos/06/pheasant/
            2010年5月的一天,在赣西北九岭山脉的大森林中,一个人类很少涉足的地方,一只神秘的大鸟华丽登场,清晰可见的白颈下,羽毛闪烁着金属光泽,咖啡色的长尾和背部黑白相间横纹交相辉映,这就是白颈长尾雉。
            大森林中谜一样的鸟儿,终于第一次近距离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真容。我小心翼翼、边拍摄边接近,由最初的五六十米远开拍,到最后接近到十米以内。镜头在慢慢拉伸,心跳在急剧加快……美丽的雄性大鸟展示了超乎我们想象的大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它开始还有所警觉,但感觉到我们是善意的之后,便大摇大摆一步一步向我们的镜头接近,还抖动着绚丽的双羽,不时翩翩起舞。是时,大森林中唯其独尊——它高贵典雅,它不凡气度,它目空一切——似乎在告诉我,这是它的领地,它就是这片林中的王者。
              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特有的世界受威胁物种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IUCN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均被列为易危物种。该物种仅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栖息于海拔300米至1000米的山区林中,一般单独活动,偶集3—5只小群,生性机警,由于人类干扰、栖息地丧失,行踪难觅。自1872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很少记录到其野外活动的影像。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九岭山脉西段,是九岭山区生物多样性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白颈长尾雉得以生息繁衍。科学界确认,这里存有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白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在1000只左右。
              2007年开始,我带领摄制组,背着摄影器材,一百多次进入官山密林之中寻找拍摄白颈长尾雉。开始两年多,历尽艰辛却仅两次见到白颈长尾雉倩影,抓拍了几张照片却根本拿不出手,电视画面仍是空白。第三年春天,在蒙蒙细雨中,我在山中开始新一轮寻觅。 2010年5月的一天,我终于近距离、清晰而完整地拍下了一只雄性白颈长尾雉,我给它起名为“王子”。
              第二天凌晨,我们又一次进入“王子”的领地,没想到它比我们早到,而且还带来两个异性伙伴。这一次,“王子”已毫无惧色,主动朝我走来,最近时不到三米,以至于我的500毫米长焦镜头无法对焦……这一刻,我更加坚信人与动物心灵的感应。以后的拍摄中,与白颈长尾雉处于同一纬度的邻居们频频进入我们的镜头,如白鹇、勺鸡、竹鸡,还有老大哥猕猴等等。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07-18 09:36
            回复
              珠流璧转塞纳河
              撰文:凯西 ·纽曼 Cathy NewmaN
              摄影:威廉 ·艾伯特 ·阿拉德 william albert allard
              翻译:陈昊

              塞纳河是巴黎流动的心脏——是通商渠道、艺术家的灵感源泉,也是“哈里发”水上餐厅梦幻般的背景,营造出浪漫氛围。

              河水自东向西横贯巴黎,沿途流经37座桥梁。照片中是从埃菲尔铁塔俯瞰的河景。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
              http://www.ngmchina.com.cn/2014/photos/06/seing/
              差不多每天早上九点,塞纳河应急救援队员们都会穿上潜水服,环西岱岛游弋。这一泪珠形岛屿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河中央,这些潜水消防员在环岛巡游的过程中在河底仔细搜寻,打捞出自行车、餐具、手机、古旧钱币、十字架饰品、枪支等物件,还有一次捞上来一枚博物馆馆藏级别的古罗马时代别针。
                情侣们将铭刻了自己名字(诸如“史蒂夫与琳达一生一世”)的铜锁挂在艺术桥上,然后把钥匙丢入河中,许下矢志不渝的诺言,而潜水员们则把钥匙重新打捞上来。上游的新桥靠近办理离婚的法院,在这里,永恒之爱变为短命情缘,他们常在这座桥下找到被丢弃的婚戒。
                作为巴黎的主动脉,塞纳河汇集了人类文明与社会关系的碎片。数百年来,它曾扮演过高速路、护城河、水龙头、下水道和洗衣盆的角色。弯刀形的河道把城市一切为二,分为左岸与右岸。历史上,左岸是波西米亚式的,而右岸则是贵族作派,但这种区别已变得模糊。
                西岱岛上,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式花窗前,有一个镶嵌在路面上的罗盘。这里(“零起点”)是测量各地与巴黎之间距离的基准。塞纳河位于巴黎中心,是这座城市流动的心脏。“对于巴黎人来说,塞纳河就是指南针,告诉你身在何方。”美术史家兼博物馆馆长玛丽娜•费雷蒂说。
                它同时也是法国人口中所说的“万物皆流”,这一词语中蕴含着哲学意味。屈服于世态的无常变迁吧,河水喃喃道,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若要强令塞纳河静滞不动,必是徒劳。静止不动,便不再是河流。它随日夜交替、季节更迭而变化,道道波流盘转着,搅动着,泛滥着,流过巴黎的纪念建筑群,河水中裹挟着有关生与死的点滴碎片——遗失的塑料玩具、逃逸的气球、烟头(自然是法国最受欢迎的高卢香烟)、空酒瓶,偶尔甚至还有尸体。赫拉克利特告诉我们,人一生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C’est fluide——万物皆流。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07-18 09:38
              回复
                虚拟长城展50件长城文物之43 《长城敌楼剖视图及其实地考察笔记》


                撰文:威廉 ·林赛 William Lindesay
                翻译:吴琪

                说明:根据威廉·帕里什长城实地考察笔记中的水彩画“卧虎山长城”制作的这幅铜版画于1796年出版在斯汤顿的《大不列颠国王使臣觐见中国皇帝实录》一书中

                来源:1793年,威廉.帕里什上尉随英国使节前往承德觐见乾隆皇帝,路经古北口时绘制的古北口长城三层敌楼建筑剖视图
                当前状况: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收藏
                  这张长城敌楼的剖视图是英国人威廉.帕里什上尉的作品。它与另一张长城敌楼立面图和水彩画“卧虎山长城”一起,都是1793年在距离北京120公里的古北口卧虎山脚下绘制的,它们分别属于帕里什实地考察笔记的第158、159和160页。这些绘画和制图比世界上第一个照相机拍摄的长城照片老了70岁。如果把当时的交通状况和制图工具与今天的相比较,你就能感受到绘图者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制图技巧的高超。
                  我拿着帕里什上尉这三张图的扫描稿,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出发,前往中国北京古北口长城。我的行程安排如下:乘坐地铁到希思罗机场,登上直飞北京的国际航班,到达北京后,打车上京承高速,再下到101国道,最后拐进通向“卧虎山”的一段土路,下车后我沿着山的东侧,在潮河边走上100米,脱去鞋子,卷起裤脚,蹚入河水,走过第一座敌楼,来到第二座楼前; 我拿出扫描稿对照眼前这座三层建筑,再用智能手机“咔嚓,咔嚓”。从伦敦大英图书馆到这里,我总共用去了17个小时,而且刚刚用手机拍摄的长城照片,几秒钟内就已经传送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与我快捷旅行、迅速拍照和即刻分享不同,1792年9月的一天,帕里什上尉乘坐英国海军军舰雄狮号,从朴茨茅斯港口出发,第二年夏天,他才到达中国的天津大沽港口。帕里什上尉是由乔治?迈卡尼勋爵带队的英国使团成员之一。这个由84人组成的英国使团此次大清帝国之行,对长城文化考察不感兴趣,他们肩负另一项重要使命。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占据着中英贸易的垄断地位。然而中国除了广东口岸开放之外,对进出口贸易施加的种种限制,使得中英贸易难以增长。迈卡尼使团的使命就是试图按照大英国王所开列的“清单”,让大清皇帝对其网开一面。
                  时值盛夏,乾隆皇帝在离京城250公里的避暑山庄承德消暑。代表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英国使团被允许北上。两天的炎热路途,他们来到了古北口。在清朝军队的欢迎仪式结束之后,这个“国际旅行团”被允许参观这段长城。兼任使团秘书的副大使乔治.斯汤顿将这个经历记录下来。在1796年出版的《大不列颠国王使臣觐见中国皇帝实录》一书中,他告诉读者:中国万里长城所用的建筑材料,比英国所有的建筑加起来还要多;如果将长城的砖石拆下来建成三英尺(约0.91米)高三英尺宽的墙,可以绕着地球赤道两圈半。斯汤顿还特别提及帕里什上尉对长城的“建造和规模”的关注。
                  帕里什是英国皇家炮兵上尉和建筑设计师。他一丝不苟地用铅笔和水彩笔将卧虎山上的古北口长城勾勒出来。他忽略长城的雄伟景观,重点观察长城的各个细节:他用软皮尺测量,用钢笔绘制出这座三层敌楼建筑剖视图、平面图和立面图。他的那幅水彩画后来被制成大幅铜版画,并理所当然地作为插图用在了斯汤顿的《实录》中。
                  尽管有包括葡萄牙、荷兰和俄国在内的15个国家“开凿”通商之路失利的前车之鉴,英国人仍是信心满满。虽然在乔治三世时期只有八百万人口的英国小岛国,无法与乾隆的3.3亿人的大清帝国相比较。但是英国殖民地的开拓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在迈卡尼勋爵使团到来之时,大英帝国已经成为具有诸多殖民地的强国。英国本土以殖民地为原材料提供地的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辟本土之外的市场,从而消化不断生产出来的工业制成品。
                  乾隆皇帝在承德“万树园”、一个满洲风格的帐篷里接见了英国使团。迈卡尼呈上的大英帝国的“清单“里包括:在北京常驻外交使节;取消进出口关税;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允许英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等。然而,与使团的预期大相径庭,所有的要求均遭到拒绝,最后,连英国使团也被驱除出境。
                  英帝国并不肯以迈卡尼的失败外交而就此“叩头”。这次英国使团与乾隆皇帝的“交锋”,只不过是两个国家在外交心理上的较量。英帝国依仗海上新型钢铁武器的军事优势,大规模的战争将一触即发。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07-18 09:41
                回复
                  2025-09-01 15:03: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请问这是正反面的封面 还是一个月出了两本 同问7月刊


                  13楼2014-08-30 23:51
                  收起回复

                    没注意
                    两本都买了一看内容差不多


                    14楼2014-12-22 16: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