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子,谢谢!请叫我锄头。
对于你让我看的那篇关于结局的分析,我认真看了,但有些理解不同。实际上由于初看时对袁朗那一句“你们都是一种人”有所不解,所以当时我就反复看了好几篇,也想了很久,以至我几乎可以把袁朗那段话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对于“士兵请继续突击 ”文中,对袁朗的苦心考验的分析,我非常赞同。但对成才的心理分析,有些地方我不敢苟同。他说当时成才有能力救许三多,我认为不可能,我不知道狙击步枪的射程是多远,但如果成才能打到追兵,“敌军”同时也能打到他们,说明他们尚未脱离险境,那么袁朗停下来的举动就有些令人费解。另外,就算还在射程之内,当时,许三多面对着的不是一个、两个追兵,所以成才可以救许三多的假设不成立。而这个假设不成立,成才的内心活动自然也不成立。“士兵请继续突击 ”说成才“终于学会了判断,知道在关键时刻什么是死都要“不抛弃,不放弃”的,什么又是必须“抛弃”,必须“放弃”的。”。事实上,我不觉得是这样,诚然当时的成才已经学会了珍惜许三多。但他依然不明白作为军人,在任务与个人之间该做怎样的选择,所以他才会愤怒地对袁朗说:“我和他,我们只是您用得上或者用不上的工具。”他是一个军人,在如此大的一场演习中,没有一种真正的使命感与参与感,却只觉得自己是“工具”。袖子,你认为他真正懂得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内涵了吗?如果他懂,袁朗又何必问他:那些真正做到这六个字的人,他们放弃了什么?又抛弃了什么?
在袁朗这段质问之后,成才的表现一直都很出色。这是作者的安排,他并无意让成才继续错下去,这部表现成长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许三多的成长、成才的成长,也表现了高城、伍六一的成长,只是作者留给成才转变的时间太匆忙,所以他的转变多少让我有点接受不了。既然在成才经受了从老A被淘汰出去的那种被许三多称为做人的根基都被打没了的重大挫折之后,在草原五班半年时间,他都依然不懂得“不抛弃,不放弃”的真正含义,为什么这次袁朗的几句话,短短的一阵子思考,他就懂得了呢?
不过我并不因此就不接受成才的转变,我只是认为这是作品不够严谨的地方,事实上这部作品,如果认真去找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也不止此处,包括许三多在面对毒贩时的不开枪,一样也有说不通之处,毕竟在前面“毒气”考核中,许三多曾经很干脆地完成了一个远距点射,“射杀”了一个向他开枪的“敌人”。而那次,事先也是告诉他们是实战,如果前面的“实战”,许三多可以向“敌人”开枪,后面对毒贩为什么就无法开枪呢?当然,这是题外话。
我一开始就说过,成才不是反面人物,这篇内容也与他是否真正转变无关。事实上,作者都选择了让他转变,我们更没有理由不接受。难道转变后的成才不是更让我们喜爱吗?我在29的回复里提到的对他转变的质疑与这篇文章完全无关。不过还是要感谢你推荐我看了一篇好文章,尽管我的观点与他有所不同。本来这吧里的所有文章就都仅代表个人观点,各自解读,无所谓一定是谁对谁错。
结绿青萍,你说:“因为理解,所以慈悲 ”,我认为也对也不对,关键是看什么样的理解。其实当我们用自己的自私去看别人的自私时,用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去看别人的阴暗面时,也能产生“理解”,但这样的“理解”是慈悲吗?无论对人对已?
至于山飒夜歌 ,如果“人家本来奏没什么错”,作者干嘛要让他转变呢?如果我通篇的反思你都没看进去,如果,你依然认为军人对战友、对职责的放弃、背叛都只是“目标明确而已”,都只是不干任何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那应该叫“OMG”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