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丽娟吧 关注:1,433贴子:15,026

【好书大家看】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简介:
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如此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我们每个中国人对它的毁灭都耳熟能详。这样一座几乎平地而起的庞大的皇家园林,它像蛇一样蜿蜒的围墙内,有着数不清的亭台楼阁,看不遍的奇花异卉,览不尽的水光山色。可是,在1860年10月18日这一天,它在英国士兵的火把下,瞬间化为齑粉。抛开这些纵火者的罪恶行径不谈,这样的焚烧,恐怕也是世上最罕见的浪费行径之一,150年的时间方才完工的杰作,英人一炬,可怜焦土。而在这熊熊烈焰之中,庞大的清王朝也像一个伤痕累累的巨人,缓缓地倾颓。


1楼2008-01-28 09:38回复
    《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封


    2楼2008-01-28 09:39
    回复
      2025-11-21 04:34: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诗人的想象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

        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再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是一组诗歌一般美丽的语句,来自于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维克多·雨果给一个叫巴特勒的上尉写了一封书信,信中描述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这个仙境就是圆明园,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为奢华、最为巨大的皇家园囿。事实上,雨果既没有到过中国,也没有亲眼目睹过圆明园。雨果是在阅读了很少的关于圆明园的记载的基础上,以一个诗人的想象力,在遥远的法国,“创造”了一个圆明园。今天,凡是对圆明园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必定阅读过雨果的这封书信。雨果想象中的圆明园,比专家和学者的描述更为形象、更为动人,也更为“真实”。确实,雨果的描述真真切切触摸到了圆明园的“灵魂”。


      3楼2008-01-28 09:41
      回复
        “如意馆”的皇家画师
        雍正继承了康熙的传统,圆明园的设计者也是画家。大清宫廷有一个独特的机构,名曰“如意馆”,事实上就是皇家画院。“如意馆”设置在圆明园内,那里集中了帝国最优秀的一批画家,他们是中国文人的精华。像畅春园一样,“如意馆”的画家负责整个圆明园的规划和设计。

         
         
         
          而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就是雍正皇帝本人。作为圆明园的主人,皇家画院所有的设计工作最后都得由皇帝亲自审定。像康熙一样,雍正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

          圆明园当初的设计图今天已经找不到任何踪影,但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有40幅名曰《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中国绘画。在乾隆时期,奉皇帝的旨令,皇家画师们临摹圆明园中的真实景观,绘制成40幅融写实和写意于一体的中国画。这些绘画是当年圆明园的真实写照,曾经悬挂在圆明园中。事实上,在公元1723年,当雍正开始扩建圆明园的时候,皇家画师们绘制的规划和设计图与这些临摹而成的“景观图”很相似。

          乾隆三年,宫廷画家沈源和唐岱奉皇帝之命为圆明园画像。沈源绘房舍,唐岱画树木山石。两位顶尖的画师历时7年,通力合作,最终绘制成圆明园景观图40张。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法国人抢走《圆明园四十景图》。今天,《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世人了解圆明园最为原始、也最为重要的资料。没有《圆明园四十景图》,圆明园就只剩下了传说,也就不可能有2006年的电影《圆明园》。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文人们对山水之美的钟情达到了极致,以此为主题的诗歌和绘画层出不穷。从明代开始,园林之风大盛。自然和想象中的美景不仅仅停留在宣纸之上,江南和京城的达官贵人纷纷开始营造私家园林。到了“大清”的时代,因为皇室史无前例的垂青与眷顾,园林的修建也因此达到了顶峰。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其二,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

          《圆明园四十景图》,代表着圆明园中的40组宫殿群、40处景观。每一幅图都有一个精美的题名,象征着一处曾经实实在在的景观。这些命名充满了诗情画意,来自于乾隆皇帝和他最宠爱的文人。今天,从这些题名,我们可以发现和领悟每一组景观的设计出处和内涵。

          “坦坦荡荡”是为了效仿杭州西湖一处著名的自然风景——“玉泉观鱼”。而“杏花春馆”的设计就来自于唐朝诗人杜牧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清明》,它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夹镜鸣琴”取自于大诗人李白的诗歌《秋登宣城谢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平湖秋月”复制的是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移植于西湖苏堤的“曲院风荷”;“武陵春色”契合的是东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蓬岛瑶台”追求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画境”……

          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雍正的理想是将现实和想象中所有的美丽和幽雅都汇聚在他的离宫中。画师们根据雍正的旨意规划设计,但是,绘画式的设计图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能变成现实。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建筑世家。


        6楼2008-01-28 09:44
        回复
          帝国的缩影
          从1723年到1725年,圆明园的建筑工程持续了整整3年时间。1725年的秋天,雍正正式搬进圆明园,这里从此成为大清帝国的第二个离宫。

            扩建后的圆明园拥有将近200座宫殿,面积达到了3000亩。在它的周围,24000名皇家卫 
           
           
          队日夜巡逻。没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严禁入内。

            圆明园山起西北、水流东南,与中国大陆的地势完全契合。园林的西北面是一座巨大的假山,这是帝国西部昆仑山的象征。

            园林的东面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象征着帝国的东海。湖中的3座宫殿是传说中东海上3个住着神仙的岛屿。

            这儿就是传说中的蓬岛瑶台,当年秦始皇派人求取仙药的地方。

            皇帝处理朝政和皇室居住的地方是圆明园的核心地带。工作区和居住区用一个人工湖隔开,湖的形状被设计成大清疆域的轮廓。沿湖分布着9个人工岛屿,环抱于九岛之中的一群宫殿正是皇帝和他的嫔妃们居住的地方。

            “九州”是中国的象征,而皇室,就是整个帝国的中心。每一个晚上,主宰着一个帝国的雍正就是在这儿进入梦乡。九州一片安宁,湖水波平浪静,大清的天下永久太平。根据雍正的旨意,圆明园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个渴望权利的帝王将自己的理想深深地烙在了圆明园上。

            “九州清晏”是康熙在世时圆明园的中心地带,康熙题辞的“圆明园”匾就挂在正中的“圆明园”殿内。对于圆明园的政治意义,雍正的表达是这样的:“圆”就是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明”就是用儒家思想统治整个帝国。

            居住区的南边是办公区。每一个早晨,雍正都会准时来到这个地方。在这儿,他向整个帝国发号施令。这儿既是圆明园,也是整个帝国的心脏。

            圆明园中最显赫的建筑就是“正大光明殿”。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一直到咸丰,五代帝王都曾在这里处理政务和举行大典,它的政治功能类似紫禁城最大的建筑“太和殿”。史料记载,“正大光明殿”外部建筑朴实无华,殿内的装饰陈设却非常奢华。

            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政治象征。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它在园林艺术方面的成就。与庞大而封闭的皇宫相比,圆明园更为自由开阔。这里的宫殿规模小巧,外观朴素,与周围的山水十分协调。圆明园中的每一个空间,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诗情画意的理想之地,这座史无前例的皇家园林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完美融合的典范,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光辉总结。

            在雍正统治大清的13年时间里,圆明园陆续建有30多个景区,规模基本形成。

            圆明园的宫殿各式各样,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建筑风格。其中有一所宫殿,外型是汉字“田”的轮廓。“田”的意思是耕地,每年春秋季节,身穿农人服装的雍正要在这儿举行下种和收割的庆典。农业是帝国的经济命脉,圆明园中的皇帝时刻不忘提醒自己,风调雨顺该有多么重要。

            另外一座景观的造型十分独特,类似汉字“”。这座后来被乾隆皇帝题名为“万方安和”的宫殿表达了浓烈的政治涵义,它象征着大清江山永久的传承。史书记载,“万方安和”四面环水,冬暖夏凉,是雍正最喜欢休闲的地方。在如此安逸幽静的场所,雍正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帝国的太平。


          8楼2008-01-28 09:45
          回复
            皇家大院
            在大清宫廷的“如意馆”,经常有来自欧洲的洋画家出入,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Giusseppe Castiglione)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郎世宁的早期作品“平安春信图”绘制于雍正时期,表现的是正在圆明园中休闲的雍正和弘历。在宫廷画家为雍正绘制的很多画像中,满人出身的皇帝经常身穿汉族文人的传统服装。在仙境般的圆明园,雍正将自己想象成那些超 
             
             
            凡脱俗的文人,寄情于山水。或许,文人们追求的自由和淡泊是权利包裹中的雍正,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渴望。

              皇帝身穿文人服装还有另外一层截然不同的用意,这层用意应该更为直接、更为真实。大清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但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汉人。为了驾驭庞大的帝国,皇帝必须掌握汉文化的精髓,而文人就是汉文化的象征。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曾经有过数百个帝王,但其中文化素养最高者,反而是这个草莽出身的皇室家族。皇家的文化素养来自于严格的教育。

              每天清晨5点钟,天还没有亮,皇子们就得去圆明园的皇家书院。书院的老师都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学者。首先要学的是满文——皇家的母语。其后是蒙文,蒙古人关系到帝国北疆的安定,与他们沟通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汉学,那是皇家统治中国的根本。史书记载,皇家的子孙们从6岁开始学习,不论寒暑,从不间断,一年之内只有5天假期。

              下午是军事训练时间。祖先以武力征服了中国,皇家的子孙们必须是战场上的勇士。在欧洲,火枪已经十分盛行,但大清的帝王们仍然相信:弓箭和腰刀才是武力之本。皇家练武场建在圆明园的一处开阔之地,它蕴涵着天下归于一统的涵义。

              晚上,当整个帝国都进入了梦乡的时候,圆明园中的雍正却仍然在工作。根据法律,三品以上的1000多名高级官员都可直接给皇帝写密折,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是雍正和他的高级官员们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皇帝必须在每个奏折上都写下自己的意见。史料记载,一年当中,雍正只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才会休息。13年的时间里,雍正批阅过的奏折多达40000多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中国历史上,像雍正一般勤奋的皇帝,十分罕见。18世纪初期的中国,就是这样靠一个人的意志在运转。

              作为一代勤勉之君,圆明园中的雍正上朝理政绝无懈怠。圆明园距北京城有20多公里,为了能够在日出前赶到园中的正大光明殿,北京城里的文武百官就得半夜起床。每天的上朝无异于对朝臣们身心的摧残。为了避免舟车劳顿,许多官员都开始在圆明园周围购置住宅,海淀镇就这样逐渐成型了。


            9楼2008-01-28 09:46
            回复
              一个皇帝的一天
              雍正去世之后,当年的弘历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大清的第五代皇帝——乾隆。与父亲雍正一样,乾隆对圆明园也充满了感激之情,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帝国的财富在迅速增加,圆明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皇家画院的设计师、样式房的建筑师、大量的官员以及数万名工匠,所有人都在为扩建中的圆明园服务,宫殿每天都在增 
               
               
              加。

                与疲惫而压抑的雍正相比,乾隆性格从容,极其自信。皇家密档记载了乾隆在圆明园中一天的生活。天亮前一个多小时,乾隆已经起床了。简单地用过早膳之后,乾隆就来到圆明园中的正大光明殿,这时天刚放亮。处理大小政事和会见帝国的高级官员几乎需要整整一个上午。

                下午两点左右是用餐时间,这是乾隆一天中最奢华的正餐。皇家饮食复杂而又精致,但每一道菜只能浅尝辄止。即使皇帝很喜欢某一道菜,他也不能多吃,御膳房的大太监就是一丝不苟的监督者。据说,这样做是为了不暴露皇帝的饮食习惯,以免被人投毒。

                饭后是乾隆的学习时间。严格的皇家教育造就了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皇帝,乾隆几乎每天都要写诗。史书记载,在统治中国的60年间,他的诗歌竟然达到了42000首之多。乾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迷恋于诗歌写作有自己的目的。在他的心目中,大清的皇帝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还应该是文人的精神领袖。

                学习之后,乾隆要做的就是视察皇家画院。乾隆对大兴土木的圆明园极其关注,以学者自居的皇帝经常亲自参与设计。

                晚上,皇帝会选择和一位妃子共度良宵。有专门的太监对此进行详细记录,这是皇家密档的一部分。为了大清帝国的延续,必须保证皇家血脉的纯正


              11楼2008-01-28 09:48
              回复
                东方博物馆
                从乾隆即位开始,新一轮的圆明园扩建持续了9年。工程刚刚结束,乾隆就带着他最宠爱的大臣为园中的每一处景观写诗命名。这座旷世园林极大地刺激了第一次来中国的法国传教士王致诚(Jean Denis Attiret),他在随后寄往欧洲的信件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印象——

                 
                 
                 
                  “中国皇帝的离宫,无论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极宏伟和美丽,我的眼睛从来不曾看到过任何与它相类似的东西。因此,也令我特别惊讶。中国人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令人难以置信,我惟有钦佩他们的天才。我不得不承认:和他们比较,我们又单调、又缺乏生气。”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的心目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应该拥有。乾隆的自负在日益膨胀,圆明园也越来越豪华。从《圆明园四十景图》来看,乾隆时期扩建的“方壶胜境”最为辉煌壮观。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金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清宫史料描述,每当薄雾在水面上升起的时候,“方壶胜境”如梦如幻,宛如仙境。这组宫殿的设计来自于古代的神话,乾隆将传说中东海的龙宫移植到了圆明园。

                  “鸿慈永”是圆明园中规模最大的建筑。为了感激祖先的恩赐,乾隆修建了这座皇家祖祠来纪念康熙和雍正。

                  18世纪中期,大清帝国拥有空前的财富,史无前例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王致诚在信中写道,“大清皇帝的离宫中充满了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的各种珍宝……”

                  圆明园不仅是举世无双的东方园林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典范,而且是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在圆明园的各个殿堂中,都悬挂着历代名家的书法和绘画。乾隆皇帝酷爱书画,我国历代名家书法、绘画的精华都汇集在皇家的手里。这些名家的书画,一部分收藏在北京城内的紫禁城,一部分收藏在圆明园。

                  除了书画作品,圆明园更是中国古代典籍的集中收藏地。乾隆时曾编撰《四库全书》,共计7.9万余卷,9.97亿字,是中外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四库全书》共有7部。其中之一就藏在圆明园的“文源阁”中。

                  王致诚在信中写到,“园中有一个小城,太监们扮成各种各样的角色,商人,工匠,士兵,甚至小偷,皇帝化装成文人混在人群中,几乎不被察觉……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古董……都来自于北京著名的商号。为了取悦皇帝的家人,扮演小偷的太监遭到了严刑拷打,我几乎分不清楚真假……”

                  法国人肯定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迷惑不解。这是一出在圆明园上演的大型戏剧,演员是皇帝和他的家族、以及数百名太监和宫女。这个显赫的帝王家族,拥有整个中国,却失去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这种怪诞和扭曲的方式,他们正在享受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快乐。圆明园,皇家生活永恒的舞台。

                  王致诚的信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国皇室开始竞相模仿圆明园。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皇室和贵族以拥有中国的东西而自豪,“中国式”成了时尚的标志。


                12楼2008-01-28 09:49
                回复
                  2025-11-21 04:28: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暂时找到这么多,后面部分我找到后会贴上来,也希望大家能来补充


                  13楼2008-01-28 09:51
                  回复
                    呵呵~~!
                    后面有一定要贴上来哦
                    希望能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连载


                    14楼2008-01-28 11:06
                    回复
                      有电影,我觉得超好看,因为我看完之后,有一种要见外国人就杀的感


                      15楼2008-01-29 19:22
                      回复
                        圆明园啊


                        16楼2008-01-29 20:36
                        回复
                          汪汪 继续贴啊~~
                          大伙都等着呢~~ ^-^


                          17楼2008-01-31 20:17
                          回复
                            哈哈,见到这种贴真高兴啊~!
                            想来我挺早的时候就开过一个贴是"隋吧读书频道",不过MS是沉下去了~希望大家能继续把交流读书心得的查发扬下去~!!


                            18楼2008-02-01 11:32
                            回复
                              2025-11-21 04:22: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同志们,对不起了,我就找到这么多,今天我又去搜了一遍,实在找不着了


                              19楼2008-02-01 1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