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吧 关注:3,458贴子:38,937
  • 4回复贴,共1

[ 读后感 ] 生命的意义 读《局外人 鼠疫》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我爱你亦或者我不爱你,这个简单的问题,看似只涉及你和我。可是面对现在的社会给我们的种种舆论压力,我们不敢爱了亦不敢说不爱就不爱了,我们连最基本的感情的流露、感情的变化、感情的起伏似乎都受制于我们生活的社会舆论。
小时候,父母的教育让我形成待人接物简单、冷静、不轻易流露感情的习性。父亲在我很小时就对我说,在外面和人接触要学会少说话多观察,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才不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说话时尽可能做到三缄其口而言之,想着想着该说还是不该说就错过了表达自己的机会,也从不会大悲大喜无论是面对亲人的离去还是被自己喜欢的学校录取。直到我看了加缪的《局外人》才发现主角和我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但是还好我没有他那么极端也没有生活在他的那个年代,我是幸运的,我还可以选择我喜欢的生活方式,不用过分在意旁人的目光,可以选择在亲人离去时是不是痛哭流涕、在得到奖赏奖励时是不是喜形于色,很多时候至少我是自由的。可能有些人会质疑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认为我不是一般人是怪咖,为什么在该哭的时候你不哭,应该高兴的时候看不见你的笑容?但这些又与你何干呢?
主人公以局外人的身份生活着,在决定自己生或死面前仿佛他也是局外人。有人会认为他很不幸,连自己生死这杆天平都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使他偏向生这边,但我却认为他也是幸运的,至少他在死之前一直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不受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放任自己的感情在意识里生根发芽也可能突然消失不见就像是一场暴风雨刚刚过去的场景。对!完全随着自己的意识,最最单纯的自由,在这面前生与死又怎样呢。在有些人看来,生之所以为生,因为他包含着死,死之所以为死,因为没有生何谈死。
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段独白“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我做过这件事,没有做过那件事。我干了某一件事而没有干另一件事。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结尾很有力量,或许只有在等待死亡的那一刻才能体会真正活着的意义。走过真实的一生,只有到了弥留之际,才发现那些错过的、失去的、拥有的、难忘的都变得不再重要,略显苍白,它们都只真正生命意义可有可无的注脚。
(二)
没有色彩,没有快乐,没有亲人,没有期限。只有死一般的城市,比疫情更加可怕的是寂寞 ,孤独和对生活的无能为力。上帝本可以把世界创造的没有病痛、没有战争、没有嫉妒、没有贪婪,可是他没有。他不是在惩罚人类而是给人类向自己向世界抗争的机会。如果没有了抗争没有了病痛、战争、嫉妒和贪婪,我们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什么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生活呢?
在灾难面前,人性往往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他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善与恶、高尚与卑微、伟大与渺小、无私与自我,使人性变得赤裸裸。让人感慨万千,使人更加深切的体会什么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城门打开了,鼠疫结束了,亲人们相聚了,似乎一切都过去了,此时此刻人们忘情欢呼,忘记了昨天不幸离开的亲人,忘记了这世间除了鼠疫还有其他的苦难等待着他们。所以说人类在某些时候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无论今后还会有怎样的苦难等待着只要有希望就会一直努力抗争下去。
一个人一生中将会有意无意跨过了许许多多的坎,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抗争的一生,不管你的心向何方,只有坚强的,永远心怀希望的不惧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到达心中向往的远方。
2014/7/10


1楼2014-07-10 14:55回复
    @林小译 @踏破江北街


    2楼2014-07-10 14:56
    回复
      2025-10-29 01:18: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7-10 18:33
      回复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IP属地:山东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4楼2014-07-10 20:06
        回复
          加精!


          IP属地:江苏5楼2014-07-10 2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