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吧 关注:5,677贴子:35,505
  • 27回复贴,共1

小弟一事不解,求大神解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四十三回 烛武说秦师这段我们都听过,可以说主要就是郑离晋近而距秦远,郑亡会造成晋强秦弱的局面,触动了秦王,让其退兵.不解的是这一点晋王知道,烛武知道,秦王却不知?不是很奇怪,对于当时的秦王穆公大家应该晓得绝不是一个庸材,退一万步说他没考虑到,不还有百里奚吗.实在想不通


1楼2014-07-09 18:02回复
    没人吗


    2楼2014-07-09 18:13
    回复
      2025-08-24 17:55: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两年后秦穆公在杞子等人的鼓动下又决意袭郑这一举动来看,至少他当时在这一方面的考虑的确令人费解。


      4楼2014-07-09 18:21
      收起回复


        5楼2014-07-10 12:31
        回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秦穆公这位大好人一时没想清楚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7-11 12:14
          回复
            说说我的看法哈。秦穆公被两代晋侯欺骗,心中固然是对晋国不满,同时对一个能与秦国互帮互助的盟国的期待也就更大。重耳属于那种大家都认为很会治理国家的君主,秦伯娶了晋侯之女,重耳又娶了秦伯之女,两家自然是亲上加亲。所以秦穆公对晋国放松了警惕,傻呵呵的给重耳出力。至于百里奚嘛,秦晋联手,灭掉一个郑国简直易如反掌。百里奚和蹇叔年纪都大了,估计都想趁这个机会带着儿子立些功劳,以后好给自己的儿子安排工作。这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的说。而且从后来秦穆公伐郑可以看出,百里奚蹇叔并不能改变秦穆公的固执己见,所以当时估计秦穆公答应帮晋国攻打郑国时,就算百里和蹇叔劝谏也不会有用的。至于孟明视他们一帮年轻人,自然是好战分子,巴不得打仗呢。所以从君主到臣下,都认为帮晋国是有利的,再加上晋国人的巧言令色,秦穆公心想:帮我女婿小舅子教训一下郑国也挺好的嘛。于是…楼主看我说的有道理没?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7-13 00:24
            收起回复
              百里奚的想法和秦穆公的想法不统一,百里认为秦应该征服西戎,稳固后方,为后世打基础,和晋国利益不矛盾,所以他更看重秦晋之好。而秦穆公想称霸,所以晋就是他最大的敌人,而烛武就是看穿秦穆公的想法才去离间的。


              IP属地:辽宁8楼2014-07-13 11:28
              收起回复
                晋国并不是想亡郑,讨伐郑国文公的理由是“郑人不礼之仇未报,今又背晋款楚”,拉上秦国的原因是“秦君临行有约,必与同事”。秦国为了自身利益,背弃了盟约,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自此秦晋两国有隙。春秋时期各国争霸,并不是以灭掉对方为目的(诸侯国之间多是亲戚,还抹不开面子),当上一方之长,是为了维护周礼。
                晋楚之争,一方面郑国的地理位置是楚国入主中原的必经之地,另外一方面晋想拉住郑国,作为缓冲地带。秦晋之间,秦国想扶植一个听话的附庸,但晋国(晋国先祖是武王之子、成王之弟)一直不愿俯首于养马的(秦国先祖曾为周孝王养马),独立自主,所以秦国想以晋国为跳板东进中原的想法,在春秋时代难以实现。


                IP属地:辽宁9楼2014-08-08 19:44
                收起回复
                  2025-08-24 17:49: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秦国为什么这么热心帮助晋,这也是我一直费解的事。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有晋国堵在东边,秦国势必无法争霸中原,只能在西陲当当小霸主。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既然这样,秦国应该不遗余力削弱蚕食晋国才对,为什么要把英明神武的重耳给送过去,取代平庸的晋怀王,还自带干粮帮他打江山……实在是不能理解。要不然后面晋三分,很难想象秦国可以打出来,可是当时的秦国是预料不到晋国会分裂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08 11:39
                  回复
                    我觉得这主要是说烛之武口才好,连秦穆公都很信服


                    IP属地:天津11楼2014-09-08 1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