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吧 关注:155,042贴子:3,339,777
  • 2回复贴,共1

【转帖】关於金庸的写作风格 金庸的武侠文学艺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承继明清小说,精益求精 / 彦火  



自从「五四」以来,除鸳鸯蝴蝶派等通俗写作外,中国作家写作大多数运用西方手法,以一种十分欧化的语言和形式去写作,虽然这样也丰富了汉语的写作天地,但也使中国的现代小说与传统写作之间产生了断裂。金庸作品却是颇传统的,依他自己的话,他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小说描绘的世界、所写的是中国的事。林以亮认同金庸的看法,他表示,金庸的武侠小说集儒释道於一身,兼顾传统的忠孝仁义理念,再加上未曾欧化的生花妙笔,都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上面谈到金庸的文字没有「五四」以来欧化白话文的毛病,与明清的笔记文学和晚清的小说有相继承的关系,而且精益求精。阿城曾经批评「五四」以后的白话文,只有「白话」而无「文」,后者指中国文言写作中的特有文采。  



金庸在一次访问中曾指出,现代有些作家不注重文字,文笔公式化、写作方式欧化,缺乏中国传统文字风格。他认为中国传统文体、美的文字,一定要保留发展。「假如写小说讲故事、讲思想讲主题,而文字不美,假如中国精练独特的俊美文笔风格渐渐不为人重视了,那是很可惜。」金庸是很注重文字功夫的,他花了十年时间来修订他的十五部小说。他的文字十分精练典雅。资深报人胡菊人曾表示,他最欣赏的是金庸典雅的文言白话。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部分都放在一个历史架构中,除了《天龙八部》之外,如《书剑恩仇录》、《鹿鼎记》是讲反清复明,而《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则是抗御元兵的。金庸对小说的历史感很重视。金庸很欣赏西方拉丁语系中,历史与故事是同一个字History,他过去曾办过《历史与武侠》,恐怕与此也有关。《鹿鼎记》有很大篇幅写康熙,具有史料价值。看来,金庸对清史是下过苦功的。  



走笔至此,我想说的是,金庸是根深叶茂的大树,是扳不倒的。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沈君山在台北「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演讲时指出,金庸影响超越国界,对华人文化影响空前。中国以前小说登上学术殿堂,是士大夫从上而下推动;金庸小说则是群众力量促使走入学术殿堂,群众力量营建的根基是再坚实不过的,作为金庸作品的这作文学丰碑,将会在历经时间长河的洗刷刻蚀后而屹立不倒的。 


1楼2008-01-25 13:32回复
    第三点,我要讨论的是金庸的创作观。亦即今庸本身在创作上的信念。 



    一、以人物为主:一般而言,西方小说家依其写作的重点可分成三类∶(一)重心在描写背景(Setting);比如英国小说家哈代(Thomas Hardy)与美国小说家德茶赛( Theodore Dreiser)的小说。(二)以情节(Plot)为主,比如美国小说家奥‧亨利(O’Henry)与爱伦坡(Edgar Allen Poe)小说。(三)以人物(Character) 为主的小说,比如英国小说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与乔也斯(James Joyce),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Leo Tolsloy)与杜斯托也夫斯基(Fyodor Dosloevsky)的小说。不过,中国古典传统小说大致是以人物为主的。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读者看完这些小说许久之后,什麼场景,什麼情节大概不太记得,不过脑海里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像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这些人一定会有很深刻的印象。至於金庸自己的写作,则符合中国古典传说的精神,也是以「塑造人物」为主。他自己便曾经说过,他的武侠小说写作乃是以人物为核心,就人物的个性发展该有的情节事件(参阅「诸子百家看金庸」〔三〕,页一二Ο) 



    二、为艺术而艺术:我们知道无论是中西两方的作家,在创作的信念上,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人生而艺术」,如托尔斯泰是典型的代表。另一种是为「艺术而艺术」。如英国的唯美大师王尔德,美国的爱伦坡。前者倡言「文以载道」,文学应有助益於世道人心。后者则强调,文学不服膺於任何道德、政治、社会的目的,旨在追求美,表现美感而已。金庸对於文学艺术的信念,显然属於后者。他就曾经这麼说过:「我个人不想把文学当成是一种影响社会的工具。我觉得这些都是副作用,艺术本身还是艺术,他并不是追求什麼目的,只是追求美感。」(诸子百家看金庸,页十四) 



    三、描写坚毅卓绝的人性:美国大文豪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在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致答词」中曾说:「诗人和作家的责任,便是要写出能同情,牺牲与忍耐的人的灵魂。」这种强调坚毅卓绝人性描写的作家之写作责任,可以说在金庸的小说中找到了很好的印证。因为依照金庸自己的说词,他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仍不屈不挠,忍辱负重,排除万难,继续奋斗的人物(「诸子百家看金庸」〔三〕,页一三八)。而私下里他最喜欢,最同情的人物莫过於「杨过」和「乔峰」,当然,主要原因在於这两人最能具现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人性形象。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今天我们的座谈会选择了以这两人为重心写成的「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意义自然不寻常了。


    2楼2008-01-25 13:32
    回复
      2025-11-04 20:03: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六、深刻的哲学内涵:颜元叔教授曾经说过:「文学是哲学的戏剧化。」所以伟大的文学,显然必定具备深刻的哲学内涵。就这点而言,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正符合了种特质。以「从电影看人生」一书而名噪文坛的曾昭旭教授在其「金庸笔下的性情世界」一文中,便以哲学的理念,精彩而有条理的将「神雕」中的几个人物,抽离分组出来讨论。於是在他的归列下,郭靖代表了「纯朴的先天理性」,黄容代表「清畅自然生命」,而杨过与小龙女分别代表「刚猛横轶的生命」与「清虚及静的玄境」。他更析论郭黄此种「感情正格」结合之未尽之处。也倡言了杨、龙两人结合在本质上的缺憾。由於曾昭旭本人属「新儒家学派」,其立论自心裁别出之作。然以「儒家」唯依归。不过通观该篇论文,条理分明,剖析精密,可为(见〔诸子百家看金庸〕〈二〉页一Ο九-三九)。而陈晓林教授在「论【神雕侠侣】中悲剧情况的形式与超脱」一文中,也利用西洋存在主一哲学家雅士培(Kar Taspers)的「极限情境」 (limit situation)的理论,很精辟的析论杨过与小龙女在「神雕」故事中,所遭遇的生命困境,与「自我启培」(Selfillumination)(见〔诸子百家看金庸〕〈一〉,页六三-七九)。以上所述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均成功而深入的披露,呈现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艺术上的特色与高度。 



      最后,我想讨论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文学上应有的地位。正如人们易於「以貌取人」,读者易於为金庸武侠文学的外表形式(武侠小说的文类)所局限,无法将金庸的作品纯文学看待,也无法给予金庸应有的文学地位。其实,从以上个人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语言」、「风格」、「语气」、「人物」、「象徵」与「内涵」等各文学层面之成就的析论,我们可以的到一个结论。那就是金庸的武侠是一流的武侠,金庸的小说是一流的小说,金庸的文学是一流的文学。专家学者们所标的「百年一金庸」,夏济安先生口中的「武侠小说的【真命天子】」,绝非戏言。金庸的武侠小说,必定会为未来的文学史,增添一份璀璨的一页,历史将是最好的见证。 

      参考资料 
       
      金庸图书馆


      5楼2008-01-25 1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