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升学季,又是一年招生时。
沈阳某些私立高中为中招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财”,你一个学生给“6个”(“行话”意指6000元),我就给“65(6500元)”; 而一些初三班主任老师是“按‘价’推荐,各收其钱”,不能白白送学生。
面对金钱的诱惑,一位“有正义感”的老师感慨地说:“这些私立高中和初三班主任老师利用中招玩起”生意经“,拿学生做起”买卖“,为金钱竟然放弃师德与做人的底线”。
那么,果真如此吗?请看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为期十几天的深入调查。
曝内幕:“买卖”学生挑战师德底线
6月20日,一位称“有正义感”的老师打话约记者见面,想反映一下中招期间,沈阳某些私立高中和初三班主任老师之间“买卖”学生的问题。当晚7时30分,在沈阳皇姑区长江街边一个冷饮店双方如约见面,这位老师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内幕。
这位老师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某些私立高中都会专门制定中招“有偿推荐”的“价格”,因为一些初三班主任老师的做法,不给钱就不会主动送学生。具体办法是校方提前定出“明码实价”,老师按“价”“卖”学生。这种现象已有多年,他以前只是听说,对其中的秘密也不是很了解。
这位老师说,他是某初中的科任老师,二年前,一偶然的原因他当上了班主任,开始还没什么,可自升到初三后,不时有私立高中负责招生的老师与他拉关系,渐渐地他开始走进这个秘密里。
这位老师说,这类私立高中因办学条件等原因,中招的对象主要是中考分数总分数在400分左右的学生,或分数更少的,这些考生由于上不去太好的学校,这就给班主任老师的“有偿推荐”提供了机会,而这些私立高中也正是利用这一机会,半公开地用钱“买”起学生来。
这位老师表示,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也给那些“买”“卖”学生的学校和老师以警示,别再做这种有损于声誉和形象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