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雷昏睡了两个月,依旧是安详的躺在病床上,床头挂满了无数的输液瓶,让人很难想到当年那冲动卤莽血气方刚的男人是因为什么而一病不起的.
叶青依旧每天有时间便过来照看雷雷.每天陪雷雷到深夜,每一天都放甜蜜蜜,放月亮代表我的心,放再见我的爱人.叶青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能有什么成效,但是叶青仍旧效仿刚刚登上荧幕的港台电视剧里那些情节,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唤醒雷雷.
叶青不过是想试一试,试了总还有一线希望,而不试却一定不会有希望.
这期间,雷雷的父母又与叶青谈了几次,无非就是劝叶青不要在雷雷身上再倾注心血了,虽然他们知道眼前的这个女孩是与宝贝儿子雷雷共患难的红颜知己,但他们在看到儿子这样后愈是希望叶青可以有个好的归宿.
然而叶青深知自己这一生除了雷雷,对谁也不可能再付出任何感情了.
这天傍晚,叶青把雷雷交给了保姆来照顾,说是自己要回去雷雷家取些东西.再给雷雷父母打了电话之后便之身一人去了雷雷家,雷雷父母在得知了叶青的对雷雷的态度后,俨然在心底已经将她看成了儿媳妇.叶青在雷雷家吃过了晚饭,对二老说是要去雷雷的的卧室取些东西.
叶青来到了2楼雷雷的房间,推开门只见屋子里面的摆设非常的整齐.叶青心里一紧,这一紧,不是因为雷雷的房间如此的干净整齐而对他的赞叹,而是感叹在几个月甚至是雷雷南下的那几年,他的父母也很少来这个屋子了吧.叶青看到屋子的书架,不自觉的走了过去,看看书架上的书,随手拿下一本,放在手里看了一眼,原来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原来雷雷真的看过他的书啊,当初雷雷在寝室里高谈阔斧的一切让叶青以为那只是他的心口开河.她有信手拿了一本包着书皮的书,翻开竟发现是本高中数学.叶青的思绪不禁回到了雷雷高考的那一年,回到了偷偷在雷雷考场外关注他的那一刻,回到了那个充满温馨的中午.而如今却已物是人非.
叶青将书放了回去,坐到了雷雷的书桌前,她很快发现桌子上的玻璃板下面压着的几页白纸,看了看字体,确定那扭扭曲曲的文字确实是出自于雷雷之手,不然,她可能不会有耐心看下去吧.随即她发现,几张白纸上竟写满了邓丽君的歌词.处于最明显的位置的便是那收甜蜜蜜.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
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
叶青不知不觉便哼唱了出来.
她又看了看,旁边那几页纸也都是邓丽君的歌词,那些属于他们的歌词.或许是心里又难过起来,她便伏在了桌子上,用手隔着玻璃板摸摸那幼稚的文字,潸然泪下.
久久,她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打开了雷雷的抽屉,果然,那个收音机就在抽屉里安静的躺着,就如同此时在医院的雷雷,当再看到这个收音机的时候,她已是满心的感慨,曾经的曾经是这个收音机陪她走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是这个收音机给她带来了多少的欢乐,是这个收音机给了她多少的安慰和鼓励,而更重要的是,这个收音机是她这一生中收到的第一份礼物,这个收音机更是他们缘分的见证.她颤抖着双手拿出收音机,放在手里,就那样安静的托着它.
倏尔,她发现原来收音机下还压着一张照片,她拿起那黑白但却已泛黄的照片赫然发现那照片上的人竟是自己.雷雷是怎么拿到这张照片的?在她的印象中她并没有给雷雷这张照片.而这张照片不正是当年在寝室找不到的么.那个时候叶青刚刚到了大学,因为常年在398呆着,使得她没有几张照片,而这张照片也仅仅是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的一张,后来不见了,她还以为是和别人的东西混在了一起,也就没有在意.多年后,竟发现,原来是雷雷拿了它!
如果这事放在以前,叶青的脾气一定会发火,可现在她却没有再生气,反而感觉这是来自雷雷的一种宠爱.
她反映过来,打开收音机.
天啊!!!竟然没有声音.
她安慰自己,没坏,只是没有了电池.于是她在屋子里面寻找起来.找了一通,终于在钟表上卸下来了一节电池,装了上去.
再次扭开,仍然没有声音.叶青急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属于她和雷雷的东西,她不允许它坏掉.
叶青急匆匆的和雷雷父母打完招呼了便离开了雷家.
"老板,帮我把这个收音机修一下,它不出声了."叶青对着维修铺的老板.
"这个,我看看,恩恩恩"老板接过收音机,打开开关,放在耳边,又晃了晃,叶青生怕老板将它摔到地上,整颗心也悬了起来."这个啊,应该里面出问题了,修不修的了,得拆开看看,而且,这个以前已经被拆开过了,你看这,姑娘,我觉得这个没必要修了,这个收音机起码得是10年前买的了,现在大街上那么便宜,再买一个吧,修也不合适."老板说道.
"这位师傅,这个收音机对我有特殊的意义,请你无论如何都要把他修好,没事,我可以多给你些钱."叶青着急.
"好吧,我得先拆开他看看是哪的问题."
叶青目不转睛的看着老板拆开了收音机,在把机壳拆开的一刹那,叶青看到里面有个东西,仿佛是张纸,不是白纸,是写满了字的纸.老板也自觉奇怪,打开纸发现是一堆手写的文字,不好意思看下去,便交给了叶青.
叶青接过纸,只是感觉这张纸的分量似乎很重,她不知道这张纸写着什么,她凑近灯光,只见这张纸上密密麻麻的写着些文字!她认得,即便写的那么小,那么拥挤,她也认得出来,那是雷雷的字.她迫不及待的读了下去.只见纸上写着......
叶青依旧每天有时间便过来照看雷雷.每天陪雷雷到深夜,每一天都放甜蜜蜜,放月亮代表我的心,放再见我的爱人.叶青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能有什么成效,但是叶青仍旧效仿刚刚登上荧幕的港台电视剧里那些情节,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唤醒雷雷.
叶青不过是想试一试,试了总还有一线希望,而不试却一定不会有希望.
这期间,雷雷的父母又与叶青谈了几次,无非就是劝叶青不要在雷雷身上再倾注心血了,虽然他们知道眼前的这个女孩是与宝贝儿子雷雷共患难的红颜知己,但他们在看到儿子这样后愈是希望叶青可以有个好的归宿.
然而叶青深知自己这一生除了雷雷,对谁也不可能再付出任何感情了.
这天傍晚,叶青把雷雷交给了保姆来照顾,说是自己要回去雷雷家取些东西.再给雷雷父母打了电话之后便之身一人去了雷雷家,雷雷父母在得知了叶青的对雷雷的态度后,俨然在心底已经将她看成了儿媳妇.叶青在雷雷家吃过了晚饭,对二老说是要去雷雷的的卧室取些东西.
叶青来到了2楼雷雷的房间,推开门只见屋子里面的摆设非常的整齐.叶青心里一紧,这一紧,不是因为雷雷的房间如此的干净整齐而对他的赞叹,而是感叹在几个月甚至是雷雷南下的那几年,他的父母也很少来这个屋子了吧.叶青看到屋子的书架,不自觉的走了过去,看看书架上的书,随手拿下一本,放在手里看了一眼,原来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原来雷雷真的看过他的书啊,当初雷雷在寝室里高谈阔斧的一切让叶青以为那只是他的心口开河.她有信手拿了一本包着书皮的书,翻开竟发现是本高中数学.叶青的思绪不禁回到了雷雷高考的那一年,回到了偷偷在雷雷考场外关注他的那一刻,回到了那个充满温馨的中午.而如今却已物是人非.
叶青将书放了回去,坐到了雷雷的书桌前,她很快发现桌子上的玻璃板下面压着的几页白纸,看了看字体,确定那扭扭曲曲的文字确实是出自于雷雷之手,不然,她可能不会有耐心看下去吧.随即她发现,几张白纸上竟写满了邓丽君的歌词.处于最明显的位置的便是那收甜蜜蜜.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
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
叶青不知不觉便哼唱了出来.
她又看了看,旁边那几页纸也都是邓丽君的歌词,那些属于他们的歌词.或许是心里又难过起来,她便伏在了桌子上,用手隔着玻璃板摸摸那幼稚的文字,潸然泪下.
久久,她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打开了雷雷的抽屉,果然,那个收音机就在抽屉里安静的躺着,就如同此时在医院的雷雷,当再看到这个收音机的时候,她已是满心的感慨,曾经的曾经是这个收音机陪她走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是这个收音机给她带来了多少的欢乐,是这个收音机给了她多少的安慰和鼓励,而更重要的是,这个收音机是她这一生中收到的第一份礼物,这个收音机更是他们缘分的见证.她颤抖着双手拿出收音机,放在手里,就那样安静的托着它.
倏尔,她发现原来收音机下还压着一张照片,她拿起那黑白但却已泛黄的照片赫然发现那照片上的人竟是自己.雷雷是怎么拿到这张照片的?在她的印象中她并没有给雷雷这张照片.而这张照片不正是当年在寝室找不到的么.那个时候叶青刚刚到了大学,因为常年在398呆着,使得她没有几张照片,而这张照片也仅仅是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的一张,后来不见了,她还以为是和别人的东西混在了一起,也就没有在意.多年后,竟发现,原来是雷雷拿了它!
如果这事放在以前,叶青的脾气一定会发火,可现在她却没有再生气,反而感觉这是来自雷雷的一种宠爱.
她反映过来,打开收音机.
天啊!!!竟然没有声音.
她安慰自己,没坏,只是没有了电池.于是她在屋子里面寻找起来.找了一通,终于在钟表上卸下来了一节电池,装了上去.
再次扭开,仍然没有声音.叶青急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属于她和雷雷的东西,她不允许它坏掉.
叶青急匆匆的和雷雷父母打完招呼了便离开了雷家.
"老板,帮我把这个收音机修一下,它不出声了."叶青对着维修铺的老板.
"这个,我看看,恩恩恩"老板接过收音机,打开开关,放在耳边,又晃了晃,叶青生怕老板将它摔到地上,整颗心也悬了起来."这个啊,应该里面出问题了,修不修的了,得拆开看看,而且,这个以前已经被拆开过了,你看这,姑娘,我觉得这个没必要修了,这个收音机起码得是10年前买的了,现在大街上那么便宜,再买一个吧,修也不合适."老板说道.
"这位师傅,这个收音机对我有特殊的意义,请你无论如何都要把他修好,没事,我可以多给你些钱."叶青着急.
"好吧,我得先拆开他看看是哪的问题."
叶青目不转睛的看着老板拆开了收音机,在把机壳拆开的一刹那,叶青看到里面有个东西,仿佛是张纸,不是白纸,是写满了字的纸.老板也自觉奇怪,打开纸发现是一堆手写的文字,不好意思看下去,便交给了叶青.
叶青接过纸,只是感觉这张纸的分量似乎很重,她不知道这张纸写着什么,她凑近灯光,只见这张纸上密密麻麻的写着些文字!她认得,即便写的那么小,那么拥挤,她也认得出来,那是雷雷的字.她迫不及待的读了下去.只见纸上写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