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吧 关注:2,185贴子:9,310
  • 4回复贴,共1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
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
。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IP属地:北京1楼2008-01-21 19:55回复

    『5』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第十五章

    『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2』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

    『3』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第十六章

    『1』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2』「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3』「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4』「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5』「夫微之显。诚之不可□〔左为扌右上为合下为廾〕,如此夫。」

    第十七章

    『1』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
    子孙保之。」

    『2』「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4』「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
    之。』」

    『5』「故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

    『1』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

    『2』「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3』「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
    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
    ,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
    之丧,无贵贱,一也。」

    第十九章

    『1』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2』「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3』「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4』「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
    酬下为上,所以达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5』「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
    存,孝之至也。」

    『6』「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
    □〔礻帝〕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第二十章

    『1』哀公问政。

    『2』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3』「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

    『6』「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7』「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
    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8』「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
    一也。」

    『9』「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
    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10』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1』「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12』「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
    、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13』「□〔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感。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
    ,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体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
    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IP属地:北京3楼2008-01-21 19:56
    回复
      2025-08-11 06:32: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4』「齐明盛服,非体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
      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
      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1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足合〕。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17』「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
      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
      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18』「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
      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
      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
      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1』「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
      子思之言,以反覆推明此章之意。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友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
      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
      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1』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
      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第二十六章

      『1』故至诚无息。

      『2』不息则久,久则徵。

      『3』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4』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5』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6』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8』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
      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拽氵旁〕,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
      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
      测,鼋、鼍、蛟、龙、鱼、U+9F08〔鳖〕、生焉,货财殖焉。

      『10』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第二十七章

      『1』大哉圣人之道!

      『2』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3』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4』待其人而后行。

      『5』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6』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
      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7』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
      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IP属地:北京4楼2008-01-21 19:56
      回复

        第二十八章

        『1』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字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U+7
        0D6〔灾〕及其身者也。」

        『2』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3』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4』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
        亦不敢作礼乐焉。

        『5』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
        。吾从周。」

        第二十九章

        『1』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2』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
        ,不信。不信,民弗从。

        『3』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
        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感。

        『4』质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感,知人也。

        『5』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
        望;近之,则不厌。

        『6』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
        而蚤有誉於天下者也。

        第三十章

        『1』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律天时,下袭水土。

        『2』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
        为大也。

        第三十一章

        『1』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
        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
        察、足以有别也。

        『2』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3』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4』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
        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第三十二章

        『1』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
        所倚?

        『2』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3』□〔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第三十三章

        『1』诗曰,「衣锦尚□〔纟回〕,」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门音〕然
        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
        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於志。君子之所不
        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3』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4』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
        钅夫〕钺。

        『5』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6』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诗云
        ,『德□〔车酋〕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右第三十三章。子思因前章极致之言,反求其本;复自下学为己谨独之事推而言之
        ,以驯致乎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又赞其妙,至於无声无臭,而后已焉。盖举一篇之
        要,而约言之。其反复丁宁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IP属地:北京5楼2008-01-21 19:56
        回复
          支持。个人觉得比《大学》更厉害


          6楼2008-12-14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