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小说阅读吧 关注:1贴子:2
  • 0回复贴,共1

《金锁记》与张爱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完《金锁记》,总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这不是一篇小说,从头至尾好像也没有讲什么成型的故事,但是在读的过程中,一字一句就会觉得这是部好书。或者不能这么说,应该说会觉得张爱玲是个好作家。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痴迷是众所周知的,而《金锁记》毋庸置疑也有了《红楼梦》地影子。曹七巧那些骂人的绝活,每一句都让人忍不住要点赞。七巧骂人的精华在长安的婚事上得到了集中体现。长安得了痢疾,旁人劝用药,她说抽大烟,别人阻止时她正义凛然地说:“怕什么!莫说我们姜家还吃得起,就是我今天卖了两顷地给他们姐儿俩抽烟,又有谁教放个屁?姑娘赶明儿聘了人家,少不得有她这一份嫁妆。她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姑爷就是舍不得,也只好干望着她罢了。”一派母亲给女儿撑腰的脸面。可是剧情一转,长安成了三十岁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又说:“自己长得不好,嫁不掉,还怨我做娘的耽搁了她!成天挂搭着个脸,倒像我该她二百块钱似的。我留她在家里吃一碗闲茶闲饭,可没打算留她在家里给我气受。”两句话把自己的错责撇得干干净净,她还是一个好母亲的形象,留了长安在家里吃这一口“闲茶闲饭”。好不容易女儿要嫁了,没她什么事,全是别人介绍的,她也要往自己身上拉扯一份功劳,对牵线搭桥的妯娌说:“那就拜托三妹妹罢!我病病哼哼的,也管不得了,偏劳三妹妹。这丫头就是我的一块心病。我做娘的也不能说是对不起她了,行的是老法规矩,我替她裹脚,行的是新派规矩,我送她上学堂——还要怎么着?照我这样扒心扒肝调理出来的人,只要她不疤不麻不瞎,还会没人要吗?怎奈这丫头天生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恨得我只嚷嚷:多咱我一闭眼去了,男婚女嫁,听天由命罢!”再一次把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还显得她为了女儿操了多少心思,可恨你明知道她胡说八道,愣是挑不出一点错来。
  到最后长安终于要嫁了,她终是怨恨这桩婚事是成在三弟妹的手里,满心怨妒,更加的以挑刺为己任.长安无错无过,只是变得沉默了,她就说:”这些年来,多多怠慢了姑娘,不怪姑娘难得开个笑脸.这下子跳出了姜家的门,趁了心愿了,再快活些,可也别这么摆在脸上呀——叫人寒心!“呵,这话说得。到了后来,为了出心中这口恶气,更加是连女儿的清白也不顾了,说她与对方”多半是生米煮成了熟饭了,这才挽了三婶出来做媒……“到最后越来越显得是无孔不入,长安在跟前要骂,不在跟前也要骂,出去一趟骂,男方来议定婚期也要骂,最后终于让长安回了亲事,她却还把长安抽大烟的事情也捅了出来,彻底断了两人的念想。这一里一里,七巧置办得有条不紊,搅黄女儿的婚事,作弄死两个儿媳,赶跑寄居的外甥,再加上开篇被她气跑的姜家二小姐,张爱玲通过曹七巧在别人幸福上的作梗,将她嫁给残废所承受的苦痛以报复性的方式展露了出来,然而到底,也只是一具悲哀躯壳罢了!


1楼2014-06-24 16: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