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互露爱意情况下,宝玉得到了这么一个帕子,可以说,这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帕子了,有无限的爱意凝聚在里面,就是二人活生生的爱情见证了,是一件爱情信物了,这个双方都是明白的!
再回转来看第34回宝玉赠帕一段,
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
道。”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脂批:送的是手帕,晾的是手帕,妙文)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黑魆。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劭招罾崂峥沾梗等飨信兹次?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既然有了前面的黛玉赠帕一说,此处宝玉赠帕,宝玉说“你放心,他自然知道”的话及黛玉大悟过来,而聪明的晴雯不解何意自然在情理之中。当日黛玉赠帕只有二人在场,今日宝玉送旧帕子过来,黛玉思及前
日之事,自会明白是何道理了。这“鱼传尺素”,相互爱慕之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人岂能明白?至此处,你手中拿着我用过的旧帕子,我手中拿着你用过的旧帕子,双方的爱情以此二物为信物,传递着彼此的爱慕之情!黛玉正因为得到了宝玉的正面答复,于是在赠来的帕子上写下了定情诗题帕三绝。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宝玉赠帕应该理解为宝玉和黛玉互赠爱情信物之说。何谓“互赠”?即黛玉赠帕和宝玉赠帕。这三个章回里,曹公写石头记构思行文之妙可见一斑,赠帕实为两事件,然而曹公在第30回没有明写黛玉赠帕,一来为第34回明写宝玉赠帕留下了伏笔,二来估计是以免重复之意。宝玉赠帕为明赠,用墨如泼,黛玉赠帕为暗赠,简单带过!这种虚实结合,张弛有道的笔法,使得我们大多只注意到了宝玉赠帕,而忽略了黛玉赠帕。其实没有黛玉赠帕作铺陈,哪来的宝玉赠帕?所以这才是宝玉赠帕的真正全过程,这就是黛玉激动异常的原因。宝玉赠帕的真义其实就是这一段感人至深的定情过程---心有灵犀,昔怨今平。
PS:最后来个破坏气氛的问题: 为何晴雯到了黛玉那刚好看见个丫头也在晾帕子,如此写是何意(别说曹就爱这么写,谁也管不着,要知道脂批说曹雪芹“惜墨如金,多一字显冗,少一字不可,在这里是写着玩的吗)?
这是个伏笔: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脂批:送的是手帕,晾的是手帕,妙文)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黑魆。
关于这一段,我虽破不了,但我可以给缩小范围————我在这一段的关注点倒不是手帕,而是春纤。为什么不是紫娟雪雁而偏偏是她,看来破解此谜的关键就在春纤身上。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