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班中逛周国平的博,看到他写的关于杨绛的文章,不禁又想起了钱钟书,我过去常将钱钟书先生与鲁迅先生进行比较,觉得他们对社会都有入木三分的刻薄。鲁迅因为自己家境的没落而又生活在最为黑暗的旧社会,所以揭露得更为彻底,而钱钟书相对比较含蓄。也许是因为两人所受东西方文化影响不同,鲁迅先生留学日本,受“武士道”文化影响很深,故以写作为战斗。而钱钟书先生留学西欧,所以深受西方“绅士”而不是“骑士”文化的影响,所以是将文章当学问在做。鲁迅在旧社会躲在角落里却可以发出自己大量的声音,而他的声音却在新社会得到了大功率地高音播放,而钱钟书在新社会却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他的声音却在海外得到了传播,都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他们两人我都喜欢,我既喜欢鲁迅的战斗精神,也喜欢钱钟书的博学。鲁迅固然伟大,但我也觉得建国后对鲁迅鼓吹得过多了,太完美了,神化了,如果鲁迅在天有灵,会感到不安的。我也觉得国内有压抑钱钟书的倾向,或许是生不逢时,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眼中钱钟书只是无知的“臭老九”,茶水都不能烧开的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