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时光终究只是个过往,而不能成为结局,不能像童话故事那样——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比如诺大的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时恐怕是其最昌盛时期的一个写照。那么这个幸福的含义就不是人物自我认定的,而需经过旁观者的分析。
说说贾雨村吧,落魄书生,寄居庙宇,幸亏得到士人身份的甄士隐相助,能够发挥出平生之所学。头一次做官,被上司做成一本,几乎在同僚人人喊打中下台。因为做了黛玉的家教攀上贾府,东山再起一跃成为应天府尹,也彻底褪去了书生气成了时代官员。当然红楼一书都传曹公只写了前八十回,那么后四十回关于贾雨村的结局就显得权威不足,而且在前面的篇章中并没有明显的线索指出贾雨村的结局,倒给了后人有逻辑和无厘头的设想空间。87版电视剧的处理还是到位的,小沙弥门子东山再起,雨村被贬,也应了“因嫌乌纱小,致使锁枷扛”的诳语。这样一个现在看来都是很具有现实感的人生经历,有没有幸福点呢?幸福时光何在?着眼点不同答案不同,有人会说雨村初次为官被罢是有所积蓄的,不必再像葫芦庙那般冷粥残菜,有了钱了也就是幸福来了。也有人会说东山再起,任应天府尹,足够光宗耀祖了,不用管他如何升迁,难道今天的公仆们是自然升迁吗?有官位有地位,达到幸福点了。不错,当然还有其他。不过就像金庸先生的三部曲一样,对于郭靖、黄蓉而言,在射雕结束时是幸福的,在神雕结束时是高尚的,倚天开始时是悲壮的,这是一部完整的人生。贾雨村恰是红楼中出场不多但人生完整的一个角色。就其一生来看,相当于转了一个大圈回到了原点。因此我的结论,早年寄居葫芦庙的贾雨村恰恰是其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当然了物质上是差了很多,心情上也多了戚聊之感。但这个时候的贾雨村有才,甄士隐关注他也完全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这个时候的贾雨村有志,甄士隐关注他也完全是因为他的抱负不浅;这个时候的贾雨村至少还没有机会败德,甄士隐关注他也是因为他看起来清高。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贾雨村虽不名一文,但是是个很纯粹的人,得到赏识和关注也完全是其本身具有的元素,这种欣赏和关注也被赋予了纯洁性。日后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贵人提携,都无法与这一时刻相比。除了死亡的结局一样外,设问当年的贾雨村,如果给他选择是郁郁终了,再也走不出葫芦庙还是像曹公设定的那样,转一圈回到起点,他会选哪一种人生?这恐怕是现实中大家已经或者将要做的选择。
红楼一书从初中捧到现在,不过现在的我只读一、二回,电视剧只看第一集,因为不想踏入贾府。
说说贾雨村吧,落魄书生,寄居庙宇,幸亏得到士人身份的甄士隐相助,能够发挥出平生之所学。头一次做官,被上司做成一本,几乎在同僚人人喊打中下台。因为做了黛玉的家教攀上贾府,东山再起一跃成为应天府尹,也彻底褪去了书生气成了时代官员。当然红楼一书都传曹公只写了前八十回,那么后四十回关于贾雨村的结局就显得权威不足,而且在前面的篇章中并没有明显的线索指出贾雨村的结局,倒给了后人有逻辑和无厘头的设想空间。87版电视剧的处理还是到位的,小沙弥门子东山再起,雨村被贬,也应了“因嫌乌纱小,致使锁枷扛”的诳语。这样一个现在看来都是很具有现实感的人生经历,有没有幸福点呢?幸福时光何在?着眼点不同答案不同,有人会说雨村初次为官被罢是有所积蓄的,不必再像葫芦庙那般冷粥残菜,有了钱了也就是幸福来了。也有人会说东山再起,任应天府尹,足够光宗耀祖了,不用管他如何升迁,难道今天的公仆们是自然升迁吗?有官位有地位,达到幸福点了。不错,当然还有其他。不过就像金庸先生的三部曲一样,对于郭靖、黄蓉而言,在射雕结束时是幸福的,在神雕结束时是高尚的,倚天开始时是悲壮的,这是一部完整的人生。贾雨村恰是红楼中出场不多但人生完整的一个角色。就其一生来看,相当于转了一个大圈回到了原点。因此我的结论,早年寄居葫芦庙的贾雨村恰恰是其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当然了物质上是差了很多,心情上也多了戚聊之感。但这个时候的贾雨村有才,甄士隐关注他也完全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这个时候的贾雨村有志,甄士隐关注他也完全是因为他的抱负不浅;这个时候的贾雨村至少还没有机会败德,甄士隐关注他也是因为他看起来清高。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贾雨村虽不名一文,但是是个很纯粹的人,得到赏识和关注也完全是其本身具有的元素,这种欣赏和关注也被赋予了纯洁性。日后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贵人提携,都无法与这一时刻相比。除了死亡的结局一样外,设问当年的贾雨村,如果给他选择是郁郁终了,再也走不出葫芦庙还是像曹公设定的那样,转一圈回到起点,他会选哪一种人生?这恐怕是现实中大家已经或者将要做的选择。
红楼一书从初中捧到现在,不过现在的我只读一、二回,电视剧只看第一集,因为不想踏入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