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年龄小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当是年龄小的人。(2)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是说要用悌道对待比自己年长的人。(4)谨:杨伯峻先生认为,寡言少语称之为谨。但这里的“谨”应包括言行两方面。(5) 泛(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年龄小的人在家能做到恭敬爱戴父母;出门在外能做到尊敬友爱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不多说话谨慎做事并且诚实守信用,广泛地去爱惜爱护所接触的人,并且能主动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本节主要谈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古代人学知识前先学做人,人做好了,还有余力,再去学习知识。所以古代人很少见到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没有见到学生因为人际关系等问题而苦恼的现象。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却有些相反,孩子才两三岁,什么都还不懂的时候就早早送到了学校开始学习1234ABCD……这可能恰恰史一个本末倒置的做法。看看孔子,我们的教育恐怕还要做很多返璞归真的工作。
【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年龄小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当是年龄小的人。(2)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是说要用悌道对待比自己年长的人。(4)谨:杨伯峻先生认为,寡言少语称之为谨。但这里的“谨”应包括言行两方面。(5) 泛(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年龄小的人在家能做到恭敬爱戴父母;出门在外能做到尊敬友爱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不多说话谨慎做事并且诚实守信用,广泛地去爱惜爱护所接触的人,并且能主动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本节主要谈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古代人学知识前先学做人,人做好了,还有余力,再去学习知识。所以古代人很少见到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没有见到学生因为人际关系等问题而苦恼的现象。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却有些相反,孩子才两三岁,什么都还不懂的时候就早早送到了学校开始学习1234ABCD……这可能恰恰史一个本末倒置的做法。看看孔子,我们的教育恐怕还要做很多返璞归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