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引浆村这方水土,养育了八方人,留住了丰富的语言文
化。
也有人担心这些方言会慢慢式微,失去生命力。84岁的老汉吴德良说,吴家是曾祖
父那辈从泉州迁来的。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长期在德兴的一个乡工作,讲闽南话已有
点走样,而大儿子又是一个哑巴,以后要在家里听见标准的闽南话,怕是很难了。
祖上在汀州的张世永说,他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无意在引浆定居。祖宗是因为避
乱或逃荒才到这里定基立业的,现在人丁繁衍,人多地少,走出大山也是常理中事。但
他担心的是,人出去了,回家还会不会说一口地道的客家话呢?
不过引浆村人大多对本族方言的前景十分乐观。在金祖土和黄文基家,笔者都看到
堂前端端正正地放着宗谱。他们说,丢祖不丢腔,是上人传下来的家训,也是中华民族
的美德。方言代代相传已在村中“约定俗成”,加上每一宗族不只有一家人,所以都有
用乡音交谈的对象,不愁失去了传承。
吴金源老师指着一幢快建成的新房子说,这就是三清山管委会投资建的校舍。上面
规定,师生在校一律说普通话,回家允许各讲各的腔。他的学生中有一名博士,定居新
加坡,专门研究英语。但他回到家里,还是一口乡音。所以他不愁引浆的方言传不下
去。
化。
也有人担心这些方言会慢慢式微,失去生命力。84岁的老汉吴德良说,吴家是曾祖
父那辈从泉州迁来的。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长期在德兴的一个乡工作,讲闽南话已有
点走样,而大儿子又是一个哑巴,以后要在家里听见标准的闽南话,怕是很难了。
祖上在汀州的张世永说,他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无意在引浆定居。祖宗是因为避
乱或逃荒才到这里定基立业的,现在人丁繁衍,人多地少,走出大山也是常理中事。但
他担心的是,人出去了,回家还会不会说一口地道的客家话呢?
不过引浆村人大多对本族方言的前景十分乐观。在金祖土和黄文基家,笔者都看到
堂前端端正正地放着宗谱。他们说,丢祖不丢腔,是上人传下来的家训,也是中华民族
的美德。方言代代相传已在村中“约定俗成”,加上每一宗族不只有一家人,所以都有
用乡音交谈的对象,不愁失去了传承。
吴金源老师指着一幢快建成的新房子说,这就是三清山管委会投资建的校舍。上面
规定,师生在校一律说普通话,回家允许各讲各的腔。他的学生中有一名博士,定居新
加坡,专门研究英语。但他回到家里,还是一口乡音。所以他不愁引浆的方言传不下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