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也就看看,今天觉得不说说都对不起新来的这些人
打有王玥波吧那一天
这吧里就这么几类人
“要录音的”
"择毛的“
“掐架的”
“玩闹的”等等
这几类人怎么形成的,感觉新来的都不怎么看老帖子,更不怎么搜百度“王玥波”的,所以讲讲以前的事儿。插一句,特别喜欢一句话“打开百度,麻烦您输入完王玥波,先点网页,再点贴吧!”
2007年6月份,连丽如先生收2子4徒,准备开北京评书宣南书馆
少长咸集,蜂拥而至,好不热闹
但热闹只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就是那么几十来号人
录音有,录像有,中国曲艺家协会转门安排人去录像,这些录像在去年,中国曲艺网还能公开看到,现在似乎因为整改不好找了。
但到什么时候,王玥波的评书录音才引爆网络
那得是2009年春节前后,有人将王玥波隋唐录音整理发表到了,当时的电驴,也就是VC上,之后因为当时的发布者和评论者打嘴架,断更了。
这时候,才有人在百度贴吧王玥波吧里问,隋唐录音那里能更新
这是王玥波吧之史
当然之前也有讨论话题,但少之又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再后来王玥波的一部分粉丝彻底退出当时的相声水寨
也没有什么地方起哄架秧子,就来了王玥波吧
说的就是前吧主和现几位小吧
慢慢的,随着开心茶馆的评书播出
某个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的开心茶馆的录音整理剪辑发布,给王玥波扬名
王玥波吧,才逐步开始上人了
王玥波吧上人以后,话题基本上就围绕一个大话题,几个小话题
大话题就是王玥波的录音为什么不上网!
打2010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献策
别奇怪,这3年多了吧
建议、献策的方式方法、类别基本没啥差别,行文不一样而已
但年年有,几个月爆发一次,人还都不一样
一样的就是,书馆越来越红火
开始我们还砸砸,后来吧主干脆就删,之前的讨论看看好不好
几个小话题
就是王玥波砸谁了
王玥波跟某相声社团班主关系怎么样了
王玥波哪儿典又拉错了
基本上,本吧有质量的帖子择搂出来之后,就出不了这4个内容了。
奇怪的还就是,这些内容能每隔一段时间集体爆发一次,而且每次还都一样,但每次人可不同。
比如说有些人动不动就说“没有谁谁谁的启蒙,你们会听评书?”
宝贝儿!没有胡萝卜,我们照吃三鲜馅儿!
“你们都不懂什么叫评书!”
宝贝儿,咱俩可能都不懂,但有懂的!您得知道去看,去学,去问啊!
王玥波台上嘴不跟腿太频繁了
这是毛病,期待避免
光王玥波错典、口误收集贴,我见就见过3个
到现在还有人直接就复制粘贴一样,再开帖发错典
爱护演员不是这么爱护的!
话绕回来,说王玥波错,说10个,最少有2个还真不算错。
有正经功夫多听听书,不想听书,多看看刘立福先生的博客、清平客的博客
提高下欣赏视野
当然不愿意提高也可以
但自己得知道,拿个痰盂吃饭吃得香,你不寒碜,也得问问大家伙想看不想看不是。
今儿,怎么这么想不开说这么一篇呢
是昨儿下午啊,我收拾屋子,完了呢,翻出来的姜存瑞先生的舌战群儒,在那儿咂嚒,我孙子跟他同学在外屋看电视,过一会儿呢,俩人在哪儿讨论起秦琼来了!
我一听,这是亲孙子啊!
我得带带,这以后也是块儿材料啊
我出来说,孩儿啊,孩儿,你这隋唐是谁的道啊?是西河马家的,还是北京陈荫荣的?
孙子说了,不知道,就网上找了个鸭嗓子老头听了几句。
我一听,我说儿子过来
指着我那倒霉儿子鼻子问,我孙子不吃正经粮食,你知道么?
我那倒霉儿子有拆对,爸爸唉,这粗粮不也是吃么!
他不说这句,还好,说完我给他一个嘴巴子
宝贝儿唉!别侮辱粗粮,那叫糠。咱家清真,要不了这吃糠的主儿,送人,送人!
这不,一天了,也不知道,我那孙子还吃糠不吃了。
打有王玥波吧那一天
这吧里就这么几类人
“要录音的”
"择毛的“
“掐架的”
“玩闹的”等等
这几类人怎么形成的,感觉新来的都不怎么看老帖子,更不怎么搜百度“王玥波”的,所以讲讲以前的事儿。插一句,特别喜欢一句话“打开百度,麻烦您输入完王玥波,先点网页,再点贴吧!”
2007年6月份,连丽如先生收2子4徒,准备开北京评书宣南书馆
少长咸集,蜂拥而至,好不热闹
但热闹只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就是那么几十来号人
录音有,录像有,中国曲艺家协会转门安排人去录像,这些录像在去年,中国曲艺网还能公开看到,现在似乎因为整改不好找了。
但到什么时候,王玥波的评书录音才引爆网络
那得是2009年春节前后,有人将王玥波隋唐录音整理发表到了,当时的电驴,也就是VC上,之后因为当时的发布者和评论者打嘴架,断更了。
这时候,才有人在百度贴吧王玥波吧里问,隋唐录音那里能更新
这是王玥波吧之史
当然之前也有讨论话题,但少之又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再后来王玥波的一部分粉丝彻底退出当时的相声水寨
也没有什么地方起哄架秧子,就来了王玥波吧
说的就是前吧主和现几位小吧
慢慢的,随着开心茶馆的评书播出
某个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的开心茶馆的录音整理剪辑发布,给王玥波扬名
王玥波吧,才逐步开始上人了
王玥波吧上人以后,话题基本上就围绕一个大话题,几个小话题
大话题就是王玥波的录音为什么不上网!
打2010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献策
别奇怪,这3年多了吧
建议、献策的方式方法、类别基本没啥差别,行文不一样而已
但年年有,几个月爆发一次,人还都不一样
一样的就是,书馆越来越红火
开始我们还砸砸,后来吧主干脆就删,之前的讨论看看好不好
几个小话题
就是王玥波砸谁了
王玥波跟某相声社团班主关系怎么样了
王玥波哪儿典又拉错了
基本上,本吧有质量的帖子择搂出来之后,就出不了这4个内容了。
奇怪的还就是,这些内容能每隔一段时间集体爆发一次,而且每次还都一样,但每次人可不同。
比如说有些人动不动就说“没有谁谁谁的启蒙,你们会听评书?”
宝贝儿!没有胡萝卜,我们照吃三鲜馅儿!
“你们都不懂什么叫评书!”
宝贝儿,咱俩可能都不懂,但有懂的!您得知道去看,去学,去问啊!
王玥波台上嘴不跟腿太频繁了
这是毛病,期待避免
光王玥波错典、口误收集贴,我见就见过3个
到现在还有人直接就复制粘贴一样,再开帖发错典
爱护演员不是这么爱护的!
话绕回来,说王玥波错,说10个,最少有2个还真不算错。
有正经功夫多听听书,不想听书,多看看刘立福先生的博客、清平客的博客
提高下欣赏视野
当然不愿意提高也可以
但自己得知道,拿个痰盂吃饭吃得香,你不寒碜,也得问问大家伙想看不想看不是。
今儿,怎么这么想不开说这么一篇呢
是昨儿下午啊,我收拾屋子,完了呢,翻出来的姜存瑞先生的舌战群儒,在那儿咂嚒,我孙子跟他同学在外屋看电视,过一会儿呢,俩人在哪儿讨论起秦琼来了!
我一听,这是亲孙子啊!
我得带带,这以后也是块儿材料啊
我出来说,孩儿啊,孩儿,你这隋唐是谁的道啊?是西河马家的,还是北京陈荫荣的?
孙子说了,不知道,就网上找了个鸭嗓子老头听了几句。
我一听,我说儿子过来
指着我那倒霉儿子鼻子问,我孙子不吃正经粮食,你知道么?
我那倒霉儿子有拆对,爸爸唉,这粗粮不也是吃么!
他不说这句,还好,说完我给他一个嘴巴子
宝贝儿唉!别侮辱粗粮,那叫糠。咱家清真,要不了这吃糠的主儿,送人,送人!
这不,一天了,也不知道,我那孙子还吃糠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