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吧 关注:227,590贴子:1,062,851

介绍草缸里常见虫和螺的危害和处理(非手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涡虫介绍
体呈叶片状,柔软,有纤毛。头铲形,有两眼,有时具触须。尾尖。口在腹面后侧,常在近体后1/3处。无体腔。咽可从口内伸出,咽下接肠,肠为盲管。体长一般约3~15公厘(0.1~0.6寸),有的超过30公分(约1尺)。热带种色鲜艳,北美的Dugesia属黑灰或褐色,波浪式游泳或匍匐前进。多数肉食性,夜出取食原生动物、小螺和蠕虫。雌雄同体。生殖器在初秋开始发育。春季产出含受精卵的卵茧,发育不经变态。平角涡虫属(Planocera)有一幼虫期在卵内度过。有些种在产卵茧后身体一分为二,每一半又长成新个体。微口涡虫属(Microstomum)的尾端能长出新个体,称为芽,能附在母体上一段时间,有时3或4个芽组成链状。涡虫由于再生能力强而常用于实验。
涡虫危害
涡虫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它只生活在清澈的含氧量高的水中,所以出现涡虫说明水质良好,在有鱼的草缸里没什么事,但在虾缸里却是致命的.(虾缸是那种不混养鱼的缸.)小虾及刚褪壳的虾极易受到攻击.涡虫以蠕虫、甲壳类、昆虫等为食,咽吸住食物后,肠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为液状物,再吸入肠内,进行消化。雌雄同体,卵在体内受精,数个受精卵和卵黄(营养物质)被生殖囊分泌的粘液形成的膜状卵茧包裹,排出体外,在外界孵化成幼涡虫。涡虫再生力极强,横切为2段或多段,每段均可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如切为3段,前段再生出后端,后段生头,中段前生头后生后端。
涡虫处理
如果发现涡虫数最不多,可用食物诱捕。选择新鲜的鱼鳃或动物肝脏作诱饵,用罐子DIY将诱饵放在有涡虫生活的缸中。过几小时后再检查,往往会见到有许多涡虫在诱饵罐取食。(目前用DIY的东西.放饲料还没抓到虫..蛋疼啊..我哪找新鲜鱼腮和动物肝脏啊~)也能放稍微大点的小型鱼吃掉.虎皮鱼.神仙什么的~

涡虫介绍
体呈叶片状,柔软,有纤毛。头铲形,有两眼,有时具触须。尾尖。口在腹面后侧,常在近体后1/3处。无体腔。咽可从口内伸出,咽下接肠,肠为盲管。体长一般约3~15公厘(0.1~0.6寸),有的超过30公分(约1尺)。热带种色鲜艳,北美的Dugesia属黑灰或褐色,波浪式游泳或匍匐前进。多数肉食性,夜出取食原生动物、小螺和蠕虫。雌雄同体。生殖器在初秋开始发育。春季产出含受精卵的卵茧,发育不经变态。平角涡虫属(Planocera)有一幼虫期在卵内度过。有些种在产卵茧后身体一分为二,每一半又长成新个体。微口涡虫属(Microstomum)的尾端能长出新个体,称为芽,能附在母体上一段时间,有时3或4个芽组成链状。涡虫由于再生能力强而常用于实验。
涡虫危害
涡虫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它只生活在清澈的含氧量高的水中,所以出现涡虫说明水质良好,在有鱼的草缸里没什么事,但在虾缸里却是致命的.(虾缸是那种不混养鱼的缸.)小虾及刚褪壳的虾极易受到攻击.涡虫以蠕虫、甲壳类、昆虫等为食,咽吸住食物后,肠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为液状物,再吸入肠内,进行消化。雌雄同体,卵在体内受精,数个受精卵和卵黄(营养物质)被生殖囊分泌的粘液形成的膜状卵茧包裹,排出体外,在外界孵化成幼涡虫。涡虫再生力极强,横切为2段或多段,每段均可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如切为3段,前段再生出后端,后段生头,中段前生头后生后端。
涡虫处理
如果发现涡虫数最不多,可用食物诱捕。选择新鲜的鱼鳃或动物肝脏作诱饵,用罐子DIY将诱饵放在有涡虫生活的缸中。过几小时后再检查,往往会见到有许多涡虫在诱饵罐取食。(目前用DIY的东西.放饲料还没抓到虫..蛋疼啊..我哪找新鲜鱼腮和动物肝脏啊~)也能放稍微大点的小型鱼吃掉.虎皮鱼.神仙什么的~


1楼2014-06-21 21:16回复
    水螅介绍
    水螅(学名:Hydra),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含有无芽体(Bud)、精巢(Testes),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最常见的有褐水螅(H. fusca),绿水螅(H. viridis)。水螅一般很小,只有几个毫米,需要在显微镜下研究。很多科学家着重研究它们为什么老化速度极慢.
    水螅喜欢在清洁而含氧多的淡水中生活,因此,检查水螅的场所应选择水质洁净、水流缓慢的小沟、小池塘和水稻田。水螅喜欢附着在水草上生活,所以,检查时要仔细观察水生植物水草或缸壁上面有否水螅吸附。
    水螅危害
    这是小虾的梦魇.也是刚出生小鱼苗终结者
    水螅体呈指状,小型,肉眼可见,上端有口,周围生6―8条小触手,满布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身体可伸长达三四倍。基底可以在附着物上滑定,或以翻跟斗的方式来行动。多数水螅是雌雄异体,生殖能力很强,水螅捕食的奥妙全在于触手,水螅触手的外胚层分布着特别多的刺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水螅触手沾附过的小虾游泳肢,就可以发现在游泳肢的刚毛之间有大量的刺细胞,这是水螅触手攻击游泳肢时留下的。刺细胞遇到乙酸的刺激便会射出刺丝,这时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刺细胞略呈圆形,端部放出一条细长的刺丝。转高倍镜可以看到刺丝囊。刺丝囊内贮有毒液,当水螅的触手逮住水蚤或其它生物如小虾后,触手上大量的刺细胞受到刺激就射出刺丝。刺丝是细长中空的,通过它把刺丝囊中的毒素注射进生物体内,而麻醉或杀死生物。
    水螅处理
    一般水螅都是群生的.我之前是用手压捏缸壁的.还有用热开水然后用针筒注射.可以得到解决.但是水草上的就不能这样了.可以拿出来泡高锰.


    2楼2014-06-21 21:19
    回复
      2025-11-09 17:12: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水蛭介绍
      水蛭,俗名蚂蟥.体长稍扁,乍视之似圆柱形,体长约2~2.5厘米,宽约2~3毫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黄色纵线,腹面平坦,灰绿色,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相似。眼10个,呈∩形排列,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吸取血液,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身体各节均有排泄孔,开口于腹侧。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前吸盘较易见,后吸盘更显著,吸附力也强.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
      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 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水蛭危害
      一般是外来水草带进缸里的.攻击虾.也攻击小鱼.还有受伤的大鱼.
      水蛭处理
      见一个抓一个.可以用诱捕器抓.(参考涡虫诱捕器DIY个大点的就行了)


      3楼2014-06-21 21:21
      回复

        水虿介绍
        水虿。体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绿色,外形与其成虫类似,无翅,没有性成熟。潜伏在溪池泥底或残枝败叶下,肉食性,性情凶猛,喜欢捕食小型水生昆虫及它们的幼虫,大型的水虿,甚至可以捕食小鱼和蝌蚪。水虿的时期依种类不同而有不同长短的时期,短的约2-3个月,普通种类约1-3年,最长的则要7-8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间约需经过8-14次不等的脱皮,然后爬出水面,变成成虫。
        水虿危害
        就是蜻蜓幼虫,这个大家都知道,肉食性的,自然是鱼虾同杀了.一般在外面买野采回来的群鱼要小心检查.有人在花地(据说中国最大的花鸟鱼市场)买300只黑壳虾回家吃藻..后来发现带了一只水虿~结果就....幻想吧~哈哈
        水虿处理
        眼观.手动.抓除.!后续动作.可捏死.可踩死.可冲马桶.可放生.可.............绝版我太多邪恶的念头了.哈哈~


        4楼2014-06-21 21:23
        回复
          慢慢更新 终有一天我会成为12级 大水逼的


          5楼2014-06-21 21:24
          回复


            水草缸比较容易出现.一般是水草或沉木或一切有可能带的物体上带进缸的.一般扁螺.笠螺比较常见
            螺危害
            基本没有.就是在缸里缸壁杂乱影响美观..而且会吸收水中的钙质(壳).这个无论是养虾的养鱼的养草的.危害都不大..
            螺处理
            这个比较麻烦.天天捏吧.见到就捏...捏碎后这是天然食物.虾爱吃.鱼爱咬的~哈哈


            6楼2014-06-21 21:26
            回复
              水蚤介绍
              水蚤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俗称鱼虫。体小,长约2毫米,浅肉红色,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具背甲,躯干部有躯干肢(胸肢)5对,为运动及呼吸器官~水蚤也是反映水质的一种生物,只有在水质良好,微生物丰富的水中才能生存,有了水蚤,说明小虾小鱼有食物,大量水蚤出现,那小虾小虾的存活就不用担心了.特别是刚设的缸,我是养水一月后发现有水蚤才开始陆续放虾放鱼的.
              水蚤危害
              这等好事还危害 ~?
              水蚤处理
              你祈祷这个越多越好吧~


              7楼2014-06-21 21:28
              收起回复
                蛋白虫介绍
                蛋白虫,这种虫子没害的,有的鱼(如果曼龙)还会把它当食物.引起这种虫子的原因是水体过肥,只有少量的话可以不管它,但多了就要清除了。 蛋白虫肉眼可见,很小,照片基本看不出来的,虫子只有头发丝粗,长1cm左右,会沿着缸避蠕动,象蚯蚓一样,同样的,也会跑到鱼身上蠕动,同时会附着在沉木和缸底的沙子上,这种虫子就是蛋白虫。引起的原因大多是水质过肥,才引起蛋白虫的。
                有种和水蚤类似的虫,游的很快,仔细看,似乎有两个小翅膀,应该也没什么危害.
                还有种比针尖大点的卵形虫,仔细看外面覆一层发亮的壳,有白色和灰色两种,繁殖很快,会在水里游,象小甲壳虫,一直不知道名字.
                蛋白虫危害
                一般没啥危害.除非数量非常多了.还能当鱼和虾的食物.
                蛋白虫处理
                因为是水过肥引起的.最简单就是通过换水处理了.哈哈..


                8楼2014-06-21 21:29
                收起回复
                  2025-11-09 17:06: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藻类------------------------------------------------------


                  9楼2014-06-21 21:32
                  回复

                    一、褐藻
                    褐藻主要出现在开始建缸阶段,一般在新建缸的前三个月出现,并且这个阶段经常会出现鱼虾无故死亡的现象,导致很多新手不知所措
                    经常出现的位置:缸壁以及沉木、石头等的表面
                    产生原因:个人感觉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体的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完善,经过几年的观察,一旦水体硝化系统建立完善后,这种藻类会逐渐消失的无影无
                    处理办法:加快硝化系统的建立,开缸阶段可以选购优质硝化细菌按照说明添加进入草缸,或者更省时的方法是向熟识的草友要一块使用很长时间的滤棉,拿回来后不要清洗,尽快放入自己的过滤系统中,当然定期的清理缸壁、定期换水也是必须的功课


                    11楼2014-06-21 21:41
                    回复
                      褐藻刚刚消失,草友还没有来得及举杯庆贺,很多时候丝藻就会不知不觉的在莫斯等针叶状水草上生根发芽并大有泛滥之势,实际上我自己的感觉,如果缸子中出现了丝藻,应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你的缸子中的水质已经稳定,鱼虾不会再无故的死亡了,后面要做的就是如何控制并清除了
                      经常出现的位置:针叶状水草如莫斯的叶面
                      产生原因:
                      1、照明过强、水草过少
                      2、肥料加入过量
                      处理办法:
                      1、适当降低照明强度和时间
                      2、适量减少肥料加入量
                      3、长得过长的丝藻用废弃的牙刷卷起扔掉
                      4、量放入草虾,草虾是治理丝藻的最佳手段,但要靠大军团作战。


                      13楼2014-06-21 21:48
                      回复

                        三、蓝藻
                        蓝藻的颜色有绿色、黑色以及褐色等,像是鼻涕一样覆盖在底砂表面,有一种恶臭味道
                        经常出现的位置:底砂、底砂与缸壁的接触面。
                        产生原因:
                        1、水质硬度过高
                        2、底砂过细
                        处理方法:使用洗沙器将其吸出


                        14楼2014-06-21 21:51
                        回复
                          顶,好帖!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6-21 22:06
                          回复
                            涨了不少姿势。可收藏备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6-21 22:06
                            回复
                              2025-11-09 17:00: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绿斑藻这种藻类是很多草友需要经常面对的,即使高手也不敢说没有遇到过绿斑藻这个问题: a6 }5
                              经常出现的位置:缸壁、阔叶阴性水草叶片表面如大榕、小榕等
                              产生的原因:1、光照强度过高
                              2、光线反射效果不好
                              处理方法:1、使用青苔鼠、螺等生物治理
                              2、定期擦洗缸壁'
                              3、将长绿斑的老叶片剪掉,并适当调整水草布局,将容易长绿斑的水草淘汰。


                              18楼2014-06-21 22: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