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楼梦,养活了多少红学,一个王渔洋,养活了桓台几个文化人!
当年看《百家讲坛》,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声情并茂的解读《红楼梦》,王夫人的几句表态,贾母的几句埋怨,都让他拿出来草蛇灰蛇伏延千里的解读研究,末了老先生来了句“高鹗续红楼梦?他哪够资格啊?”,一脸的鄙视,又说起再也找不到了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老先生眼里都出泪花了。
当时我就一个想法,老大爷,您这辈子白活了!半生心血,研究别人的一本著作,根本不值得,有那五十年的时间,你自已随便写个什么小说,先竖个框架,再无数次的修改,相信也是一部文学佳品了,您却把半辈子投入到别人小说里的细枝末节里去,某个人物在书中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品咂半天滋味作出数十种假设,真没鸡巴意思!
《红楼梦》是好书,我也看N遍了,但你要我拿出哪怕一天的时间去研究所谓“伏延千里草蛇灰线”,那我是绝不肯的,我不做那么无聊的事。
一部《红楼梦》,养活了多少红学家?那么,我们桓台吧里扑在盖地的王学家们又何尝不是呢?知道你们吃的就是这碗饭,但是,请明白一点,这碗饭,你们最好是在自已家吃,非要端着这碗无滋味无油盐的饭跑到大街口去吃,还高喊着大家都来闻闻啊好香的饭,未免也太让人觉得反感了吧?
咱桓台历史乏味的很,数来数去,真没有哪个历史人物是拿的到台面儿上的,要真说起来,渔洋公就算是在官场文坛混的不错的了,桓台还真没有人能跟他比,但又能怎么样呢?所谓诗宗,你拿他最好的诗出来,跟李白的诗比一比,高下立分,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事儿。
那位八十几岁,研究了小半辈子王渔洋的老先生真可怜,人一生有几个二三十年,做点有滋味有意义的事多好,却研究了一个放在历史长河中相当不起眼的古人,唉,真可怜啊,文化人,要是跟你学的话,那我从此花半辈子研究村东头大槐树底 下刘大爷的一生去吧,给他也整本,然后拿到桓台吧来天天喊着大家快来看,这是俺们村里的骄傲。
晚辈不才,说了这些话,几个文化大师若心有不悦,还请息怒,晚辈真的是看你们整天研究这个,感到惋惜。
当年看《百家讲坛》,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声情并茂的解读《红楼梦》,王夫人的几句表态,贾母的几句埋怨,都让他拿出来草蛇灰蛇伏延千里的解读研究,末了老先生来了句“高鹗续红楼梦?他哪够资格啊?”,一脸的鄙视,又说起再也找不到了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老先生眼里都出泪花了。
当时我就一个想法,老大爷,您这辈子白活了!半生心血,研究别人的一本著作,根本不值得,有那五十年的时间,你自已随便写个什么小说,先竖个框架,再无数次的修改,相信也是一部文学佳品了,您却把半辈子投入到别人小说里的细枝末节里去,某个人物在书中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品咂半天滋味作出数十种假设,真没鸡巴意思!
《红楼梦》是好书,我也看N遍了,但你要我拿出哪怕一天的时间去研究所谓“伏延千里草蛇灰线”,那我是绝不肯的,我不做那么无聊的事。
一部《红楼梦》,养活了多少红学家?那么,我们桓台吧里扑在盖地的王学家们又何尝不是呢?知道你们吃的就是这碗饭,但是,请明白一点,这碗饭,你们最好是在自已家吃,非要端着这碗无滋味无油盐的饭跑到大街口去吃,还高喊着大家都来闻闻啊好香的饭,未免也太让人觉得反感了吧?
咱桓台历史乏味的很,数来数去,真没有哪个历史人物是拿的到台面儿上的,要真说起来,渔洋公就算是在官场文坛混的不错的了,桓台还真没有人能跟他比,但又能怎么样呢?所谓诗宗,你拿他最好的诗出来,跟李白的诗比一比,高下立分,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事儿。
那位八十几岁,研究了小半辈子王渔洋的老先生真可怜,人一生有几个二三十年,做点有滋味有意义的事多好,却研究了一个放在历史长河中相当不起眼的古人,唉,真可怜啊,文化人,要是跟你学的话,那我从此花半辈子研究村东头大槐树底 下刘大爷的一生去吧,给他也整本,然后拿到桓台吧来天天喊着大家快来看,这是俺们村里的骄傲。
晚辈不才,说了这些话,几个文化大师若心有不悦,还请息怒,晚辈真的是看你们整天研究这个,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