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 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印度,一直倍受世界各国学者关注,它也是欧美青年做志愿服务的首选。我被安排参与当地的志愿教学项目Disabled School。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是,这里主要是智障和聋哑的学生,也有一部分身体残疾的学生。我和我的搭档Dennis,一名荷兰高中毕业生,一起在这里教ABC、数字和一些最基本的简单词汇。
还没等我们下车,一听到车的鸣笛,一群孩子们就跑出来了。我以为这只是初次见面的热情和友好,但没想到,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盛况。尽管我无法跟他们用语言正常地交流和沟通,他们却一直拉我的手,欢呼雀跃,他们的笑容太灿烂,瞬间就融化了我内心防备的高墙。
在教室里,Dennis从书包里拿出一大叠方块纸,那是她昨晚半夜还在宿舍画来画去的图画,有花、星星、三角形、苹果等,每一张图画都代表不同的数字。我们所在的教室有16名学生,年龄从3岁到30岁都有,还有4名印籍教师。我和Dennis分成两组进行教学。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我只能选择一些特别简单的动物词汇,然后利用我夸张的表演进行模仿。这样的方式还挺奏效的,大家都学得很开心,连一旁的印籍老师也参与到其中,跟我们一起欢乐起来。一时间,微笑代替了语言。
午间,趁着孩子们吃饭,我跟Dennis在校园四周闲逛。孩子们都特别可爱,特别淳朴,对我俩特别感兴趣,都趴在窗户上观察我们。有的学生甚至把我们拉进了教室,从头到脚仔细观察一番。第一次当老外,找到了明星的感觉。舞蹈是印度人共同的语言。几乎每个班的学生都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跳舞,尽管他们听不到音乐,也无法感知我的嘻哈节拍。但他们舞蹈中的欢动与潇洒却感染了我们。这就是印度,日子怎么开心怎么过。
拥有众多国花、国鸟、国树、国兽和国果的印度,却一直没有国宝的定义。在我看来,孩子才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浓眉大眼、古灵精怪、活泼好动的他们,从来都让我无法吝惜快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被他们逗得忍不住捧腹大笑。尽管很多时候,他们总是牛头不对马嘴地讲着一通我完全听不懂的话语,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和表情还是很精确到位地表达着他们的情绪和所见所想。孩子们生下来就一直接受英语和印度语的双母语教学,幼儿园老师会通过发展幼儿的听说读写,通过儿歌、图片、游戏给孩子们讲授印语和英语。也许,语言就是以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融进日常生活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