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见汪精卫的照片时,非常惊讶,就算是现在也难免会先冒出,卿本佳人,奈何从贼的叹息。当脑袋又开始运转后,才会想说,其实他未必不是有自己的考量,只是这个世界本就以成败论英雄,成了,就是委曲求全、卧薪尝胆、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英雄;败了,就是卖国求荣、通敌叛国的大汉奸。
这道理倒是有点像我们的活,今天还跟同事说,线索上来,衡量思考,你有顾虑放弃了,她捡起来写了篇大的,技巧角度当然是小心的,却也恰好没人来找后帐,于是引为短期内的典范,人人称颂,可万一哪个环节些许纰漏,便立刻沦为众人引以为戒的笑柄。
可谁知道,人生有时候就是一盘盘的赌局,除非你不下场,否则输赢几率各占一半,恰好你够胆识下场,又能赌得赢,赢了之后又能摆平后事,当然人人称颂。有时候勾践和汪精卫,差的不过是点做事的能力和大时局上的运道罢了,所以如果看到人单纯地谴责汪到人品的领域去了,我向来是不能苟同的。
我总以为,我们所能知晓的现实尚且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呢,更不必说有着层层阻隔的历史,所以有时看着隔岸观火地随口抨击,总觉得颇为残忍。
人们总说,宁愿他死在“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的刺杀摄政王而被囚的狱中,可此时的他何曾少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勇气呢?至少他是下场了,比一众默默不敢出头的强了百倍,千秋功过上不惧恶名。
原来我始终是个懦弱的人,为此而愈发敬佩勇者。
(某网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