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吧 关注:45,455贴子:3,259,013
  • 7回复贴,共1

【越迷天下】◆越剧《双飞翼》排练场花絮(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双飞翼》排练场既是课堂也是考场
作为上海越剧院2014年重点打造的剧目,新编历史故事剧《双飞翼》从开排伊始就备受关注。不少关注的人士为这台戏仅有一个半月的排练时间而担忧,以为一定排练场的气氛一定非常紧张急促。然而,“探班”的人们惊讶地发现,排练场的气氛异常地温和、沉静,他们一致地发出感叹:“这不像以往我们惯见的排练场,分明是一方课堂!”
请“奶娘”来补“营养”
虽然排练日程十分紧张,卢昂导演却时常会以分享前一天的排练心得来开始新一天的排练:“我把我们的排练场当作课堂,大家在这里一起研究、学习和探索,享受排练场的快乐。我非常珍惜每一次与大家在一起的缘分。只要静下心来一起沉入戏剧中,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学习、悟道。”于是,这一门越剧的实践课堂就这样每天持续地、静静地进行着。正如《双飞翼》这部戏的总体风格一样:沉静而内敛。
越剧有两个“奶娘”,一个是话剧,一个是昆曲。这次剧组把它们都请来了,再次虚心向它们寻求养分。话剧的心理现实主义自有卢昂这位学者型导演来把握,而昆曲载歌载舞的身段表演则由周志刚与朱晓瑜夫妇来传授。周志刚与朱晓瑜均是昆曲“传字辈”的弟子,传承了昆曲前辈的技艺。周志刚与上越已经多次合作,钱惠丽非常习惯地称呼他为“老师”。而朱晓瑜却是第一次走进上越,她感叹,几位再演毫无明星演员的架子,总是围在我们身边,反复地询问、练习,务求将身段表演得既流畅又富有美感。在不断请教与玩命地练习中,中生代演员逐渐悟到了昆曲“载歌载舞”的门道,并将昆曲规范的程式身段与越剧唱腔、戏剧情境完美融合。前来“探班”的人们也都被感染了:“越剧《双飞翼》将歌舞演故事的戏曲传统发挥到了极致,更体现了越剧的唯美与诗意,凸显了演员的表演。”
AB组轮流考核互相“监督”
演员分AB组一同在排练场“你演我看,我演你看”更是《双飞翼》的特色。多数时候导演给A组演员排戏,B组的杨婷娜、李旭丹等就在台下学习,排练间隙便及时请教老师。以新创大戏为课堂,“以戏带教”,新秀们都暗喜成熟很快。作为学院派的导演,卢昂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演员,他时常搞“突然袭击”,让B角上台排戏甚至连排。而这时候是A组演员最快乐的时候。钱惠丽像孩子一样兴奋地对导演说:“我立马想到小时候看大戏的场景,小孩子们都搬着凳子,呼朋唤友‘看戏喽!看戏喽!’”他们愿意坐在台下纯粹只是做“学生”:“看B角排戏,其实是一面锃亮的镜子。事实上,青年演员有朝气,演戏有新意,她们也正经历或刚刚经历过恋爱,这种感觉,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而卢昂说:“青年是戏剧的未来,只有授人以渔,才能让他们深度成长。”
剧组中最累的当属钱惠丽。在《双飞翼》中,扮演李商隐的钱惠丽每天都不得休息,剧组休息了,她还让周志刚老师给她“开小灶”,琢磨表演身段。第一天排完了,她还得想着之后排练,如何再注入新的内容。排练场里,钱惠丽既疲惫又兴奋。用“娘子”王志萍的话说:“我非常喜欢我们这个戏的排练节奏。先把大框架定下来,然后每天再加入更深的理解,每天有新的收获。”扮演令狐绹的黄慧压力也不小,在表演和唱念方面都下足了苦功。为了攻克自己薄弱的台词关,黄慧本想请老师来指导,但由于戏已经排到一半,再新请老师进入可能会打乱排练的节奏。钱惠丽主动提出在排练之余与她多对戏,于是,经常看到她们两人抓紧各种排练间隙,相对而坐,寻找台词的语感和节奏。而扮演王茂元的吴群,是张桂凤的亲传弟子,她时常在如何唱好张派唱腔方面给黄慧很多“悄悄的友情提示”。
(注:本文转自天天新报)








1楼2014-06-10 14:11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10 14:21
    收起回复
      2025-09-04 02:28: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8-29 00:01
      回复


        4楼2014-08-29 13:10
        回复
          苍茫天涯吾之爱,绵延山下花正开。


          5楼2014-08-29 16: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