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面对七大姑八大姨逼婚逼生 孩子的季节了,长辈总是向年轻人灌输 成家生孩子的重要性:“再不生就高龄 产妇了啊!”、“不要孩子?老了你可怎 么办?”而“孩子是婚姻的粘合剂”、“没 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等等高大上的 理由,也总出现在心灵鸡汤般的家庭杂 志上。
有孩子真的会让人更幸福吗?
人们相信养育孩子会让他们 幸福
来自挪威社会研究所的托马斯汉森(Th omas Hansen),总结了人们对于是否 拥有孩子的普遍态度。他归纳出了三个 方面:首先,人们认为孩子会让自己更 加开心和幸福,世界范围内90%-95%的 年轻人都有着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计划, 而在一些更加直接的态度调查中,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依然表现出了相当程 度的一致性,根据国家家庭调查(Nati onal Survey of Families and Househol ds)和国际社会指标调查项目(Interna 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的 数据,80-90%的被访者认为,看着孩 子成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其次,人们同样认为拥有孩子是婚姻幸 福与否的关键,75%的美国人(Veroff et al. 1981)认为孩子能够将夫妻两人的关 系拉的更近。
最后,人们对于选择不养育孩子的人或 者家庭的态度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但是 整体而言,是负面态度。相对来讲,非 西方国家的民众,会更加赞同“没有孩 子的人是悲惨的”这样的看法(55%-70 %的人们会这么认为),而人们会普遍 认为,不抚养孩子的人是自私的享乐主 义者。
孩子不一定让人更幸福
科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对大众 所持有的“一般常识”进行检验。孩子, 真的如众人所认为的那样,会让你更加 幸福吗?实证研究给出了一些让我们十 分意外的结论。
汉森在他的论文的第二部分,实证检验 了是否拥有孩子与主观幸福感(Subjec tive Well-Being)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他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 e Survey)的数据发现,从全球整体来 看,拥有孩子的人,主观幸福感比没有 孩子的人的居然要低!虽然这一差距并 不大——大概是失业者与工作者的幸福 感差距的五分之一。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了不同年龄、性 别,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层面的差异。相 对而言,拥有孩子会让年轻人、女性和 穷人有更多的不愉快。而针对人们在不 同时期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纵 向数据分析,则更加确定的发现了,当 人们拥有孩子之后,生活满意度有了明 显的下降,并且随之有了更多的抑郁。
另外一些研究,则挑战了人们的“孩子 是婚姻的粘合剂”这一传统观点。来自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特温格( Twenge)和他的合作者们在2003年进 行了一项元分析研究,发现拥有孩子与 婚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并且与 孩子的数量也有着负相关,即拥有孩子 和拥有越多的孩子都会让人们的婚姻更 加不美满。
为什么会有这样意料之外的结果?研究 者们提出了一些解释。抚养孩子会给父 母带来经济和体力上的负担,时常会干 扰到自己的个人生活,会有着更多的忧 虑,这样都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与生活 满意度。而对于婚姻的影响,研究者认 为,孩子的出生会限制夫妻两人的自由 ,同时会引起“夫妻—父母”这一角色冲 突——人们需要时刻在这两个角色之间 进行转换,从而带来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
真相到底是什么?
科学是一个反复验证的过程,因而对于 同一个问题的各种理论和实证争辩屡见 不鲜。尽管相当数量的实证证据都表明 ,孩子并不能给你带来更多幸福与快乐 ,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尼尔森(Nels on)为首的一些心理学家,在2013年 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发表一篇为抚养孩子辩护的研究论 文。他们的研究与以往使用现有的数据 库进行分析的研究不同,采用了多种更 加直接的测量方法。
在第一个研究中,他们在三个不同的时 间段,收集了来自于美国的样本,发现 父母比非父母有着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 满意度,并且感受到更多的生命的意义 。之后他们分别使用了“体验采样法”(ex perience sampling method)和“日常构 建法”(day reconstructionmethod)。前 者是一种让参与研究者随身携带寻呼机 ,在一天的时间段里,通过在寻呼机中 记录,随机采样情绪的方法;后者则是 让参与人员列出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的 活动,并报告感受的方法。这两种测量 方法,能够更好的反映人们的即时感受 与情绪。研究同样一致的指向,拥有孩 子的人比没有孩子的人更加幸福,有着 更多的正面情绪,这一结论。虽然他们 的数据分析发现,拥有孩子带来的幸福 感和生活满意度效应是非常微小的,而 且无法进行因果推断,但是他们依然认 为,这一研究为父母们抚养孩子的行为 给出了正面支持。
不过争论还远远没有结束,又过了不到 半年,同样是在心理科学这本期刊上, 一篇论文指出了尼尔森(Nelson)研究 中存在的方法问题。来自卡内基梅隆大 学的巴尔加瓦(Bhargava)等人指出, 尼尔森等人的数据分析没有控制住一些 混淆变量,比如婚姻状况。巴尔加瓦重 新分析了数据,发现当控制了被访者的 婚姻状况之后,尼尔森等人研究中得到 的,拥有孩子和幸福感的正向关系,变 成了负向关系——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 论相符合。因此他们认为所谓孩子给人 们带来的幸福感实际上是由婚姻本身带 来的。
这一问题的争论仍将继续,但是从最保 守的程度上来说,已有的实证证据至少 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拥有孩子并 非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也很难成为 感情和婚姻的粘合剂。而没有孩子的人 也并非众人想象的那样孤单而悲惨,相 反,他们也许会过着自由和愉快的生活”
以上转自果壳网,又做了一次搬运工,说到底有没有仔,和家庭之间幸不幸福没啥必然关系,全看你怎么过日子了。
有孩子真的会让人更幸福吗?
人们相信养育孩子会让他们 幸福
来自挪威社会研究所的托马斯汉森(Th omas Hansen),总结了人们对于是否 拥有孩子的普遍态度。他归纳出了三个 方面:首先,人们认为孩子会让自己更 加开心和幸福,世界范围内90%-95%的 年轻人都有着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计划, 而在一些更加直接的态度调查中,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依然表现出了相当程 度的一致性,根据国家家庭调查(Nati onal Survey of Families and Househol ds)和国际社会指标调查项目(Interna 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的 数据,80-90%的被访者认为,看着孩 子成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其次,人们同样认为拥有孩子是婚姻幸 福与否的关键,75%的美国人(Veroff et al. 1981)认为孩子能够将夫妻两人的关 系拉的更近。
最后,人们对于选择不养育孩子的人或 者家庭的态度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但是 整体而言,是负面态度。相对来讲,非 西方国家的民众,会更加赞同“没有孩 子的人是悲惨的”这样的看法(55%-70 %的人们会这么认为),而人们会普遍 认为,不抚养孩子的人是自私的享乐主 义者。
孩子不一定让人更幸福
科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对大众 所持有的“一般常识”进行检验。孩子, 真的如众人所认为的那样,会让你更加 幸福吗?实证研究给出了一些让我们十 分意外的结论。
汉森在他的论文的第二部分,实证检验 了是否拥有孩子与主观幸福感(Subjec tive Well-Being)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他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 e Survey)的数据发现,从全球整体来 看,拥有孩子的人,主观幸福感比没有 孩子的人的居然要低!虽然这一差距并 不大——大概是失业者与工作者的幸福 感差距的五分之一。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了不同年龄、性 别,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层面的差异。相 对而言,拥有孩子会让年轻人、女性和 穷人有更多的不愉快。而针对人们在不 同时期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纵 向数据分析,则更加确定的发现了,当 人们拥有孩子之后,生活满意度有了明 显的下降,并且随之有了更多的抑郁。
另外一些研究,则挑战了人们的“孩子 是婚姻的粘合剂”这一传统观点。来自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特温格( Twenge)和他的合作者们在2003年进 行了一项元分析研究,发现拥有孩子与 婚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并且与 孩子的数量也有着负相关,即拥有孩子 和拥有越多的孩子都会让人们的婚姻更 加不美满。
为什么会有这样意料之外的结果?研究 者们提出了一些解释。抚养孩子会给父 母带来经济和体力上的负担,时常会干 扰到自己的个人生活,会有着更多的忧 虑,这样都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与生活 满意度。而对于婚姻的影响,研究者认 为,孩子的出生会限制夫妻两人的自由 ,同时会引起“夫妻—父母”这一角色冲 突——人们需要时刻在这两个角色之间 进行转换,从而带来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
真相到底是什么?
科学是一个反复验证的过程,因而对于 同一个问题的各种理论和实证争辩屡见 不鲜。尽管相当数量的实证证据都表明 ,孩子并不能给你带来更多幸福与快乐 ,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尼尔森(Nels on)为首的一些心理学家,在2013年 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发表一篇为抚养孩子辩护的研究论 文。他们的研究与以往使用现有的数据 库进行分析的研究不同,采用了多种更 加直接的测量方法。
在第一个研究中,他们在三个不同的时 间段,收集了来自于美国的样本,发现 父母比非父母有着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 满意度,并且感受到更多的生命的意义 。之后他们分别使用了“体验采样法”(ex perience sampling method)和“日常构 建法”(day reconstructionmethod)。前 者是一种让参与研究者随身携带寻呼机 ,在一天的时间段里,通过在寻呼机中 记录,随机采样情绪的方法;后者则是 让参与人员列出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的 活动,并报告感受的方法。这两种测量 方法,能够更好的反映人们的即时感受 与情绪。研究同样一致的指向,拥有孩 子的人比没有孩子的人更加幸福,有着 更多的正面情绪,这一结论。虽然他们 的数据分析发现,拥有孩子带来的幸福 感和生活满意度效应是非常微小的,而 且无法进行因果推断,但是他们依然认 为,这一研究为父母们抚养孩子的行为 给出了正面支持。
不过争论还远远没有结束,又过了不到 半年,同样是在心理科学这本期刊上, 一篇论文指出了尼尔森(Nelson)研究 中存在的方法问题。来自卡内基梅隆大 学的巴尔加瓦(Bhargava)等人指出, 尼尔森等人的数据分析没有控制住一些 混淆变量,比如婚姻状况。巴尔加瓦重 新分析了数据,发现当控制了被访者的 婚姻状况之后,尼尔森等人研究中得到 的,拥有孩子和幸福感的正向关系,变 成了负向关系——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 论相符合。因此他们认为所谓孩子给人 们带来的幸福感实际上是由婚姻本身带 来的。
这一问题的争论仍将继续,但是从最保 守的程度上来说,已有的实证证据至少 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拥有孩子并 非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也很难成为 感情和婚姻的粘合剂。而没有孩子的人 也并非众人想象的那样孤单而悲惨,相 反,他们也许会过着自由和愉快的生活”
以上转自果壳网,又做了一次搬运工,说到底有没有仔,和家庭之间幸不幸福没啥必然关系,全看你怎么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