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中医吧 关注:700贴子:9,282
  • 38回复贴,共1

治 道 衍 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地散人曰:三皇御宇,治人事天。羲皇判阴阳,画八卦,图河洛,定甲历,开万世道术之祖;神农尝百草,著《本经》,病正四百四,药正三百六十五,始延命蠲疴之法;轩辕咨天师,至正道,参天地,赞化育,著《内经》,立治道之范围。迹其鼎足,广宇内之栽培,协时中之条惯。圣道敷布,超越时空,登斯民于寿域,治诸事于变变。宜达十方而讴歌,历万古而灿烂。
一 理
天地散人曰:一理者,常理也。
二 道
二道者,一阴一阳 之 也。之 者,转化、转变也。应于人身,气之道,营液之道也。盖天道变变,变变不变,地道变化,随时而变,时气济,气质感,机化应。一气之动,行而为五,五运阴阳,感物立体,应事致用。物之大者,无过于天地,故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物生则有体,有体必有用;体无定体,用无定用;体无定用,用无定体。有定体则不奇;有定用则不神。无定体,故可范围诸体;无定用,故能无所不用。
三 玄
天以气为体而以神为神;地以质为体而以气为神;人以事为体而以用为神。天有寒暑,寒暑相推;地有昼夜,昼夜交替。易也,阴阳莫测,神也。天之神栖乎日,发乎灮;应之于人,人之神栖乎心,发乎目。人之有神,犹天之有日。人之神昼在心,象夏也;夜在肾,象冬也。昼则应用,夜则藏密。神者,人之主也。将寐在脾,日入地之初也;熟寐在肾,日潜渊之时也;将寤在胆,日出东之初也;正寤在心,日中天之时也。寤则神栖于心,目用事;寐则神栖于肾,耳用事。寐则无所见,闻声乃觉,故知耳用事。寤则能兼用耳目,寐则不能用目;耳能兼用于寤寐,目则不能于寐。昼夜寤寐,境也,用所行也;耳目视听,神也,用所生也。何哉?目神外显,外境也;耳神内藏,内境也。外境有蔽,故夜无见,寐则不用;内境无蔽,故兼乎昼夜,通乎寤寐。 扬子云:‘藏心于渊,神不外也’。乃谓 栖心气府而不役于外物,所以存神也。
《经》曰:神之色混黄;气之色太素;精之色玄白。
神之宫在心,其阙在首,其开窍在目。其养太无,其生太虚,其精太灵,其神太眞,其气太极,其眞太初。
故神之精存乎膋览,神之灵钟乎血髓。
神者:心之华也。其性虚极,不可为用。是故恖虑耗之,怒火移之,忧疑散之。
气之宫在肺 膓,其阙 关元 膻中,其开窍於鼻。其养在脾,其生在心,其精太元。其神太玄,其气太乙,其眞太朴。
故气之神存乎丹田,气之灵居乎神庭,
气者:肺之华也,肝之精也,其性至清,莫可乱之。是故忧恖滞之,悲泣散之,急怒移之。
精之宫在牝 肾,其阙在头,其开窍於前阴。其养在肺,其生在脾,其精太华。其神太贞,其气太始,其贞太清。
故精之神居於首,精之灵守於命门。
精者:肾之华也,肝之资也,肺之精也,其性至淫,莫可扰之,扰之则乱,散之则移,移之则病。
因是也,葆龢五内,以养其阳,奉养六阳,以卫其眞。眞者,精气神之谓也,不可不固,以命曰:三玄。故 三玄龢固而精力盛,形不衰,躯体眞合。
望气,而知神。神不衰而可愈;神不竭而可治。望神,而知精。精气胜,虽危而安;劳竭虽安,则难愈。
天之精者,神也。地之精者,气也。人之精者,津液也。
天以其神而生精,精生气;地以其气而生神,神生精;人以其资而生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气。此三者不可诘据,故三而一,一而三者,生资之本,性命之根源也。


1楼2014-06-05 22:14回复
    四 象 体 用
    天地散人曰:阴阳刚柔者,天地四象也。天道阴阳,地道刚柔。天地一体,人各一体,物各一体。天经,无不易之理;地纬,无不变之经。天赐以化,地应之育;天和以光,地应之明;天动以风,地应之景。阴阳刚柔交而生变化也。《经》曰:故言天,刚则风雹雷电,暴雨雪霜,柔则云雨和丽,清晰毓秀,平和应之;言地,升降往来则寒暑交逆;动静有常则阴阳交牝。
    风 动气激,邪干气移;火 动生气,邪干血怒;寒 动血泣,邪干则瘀,寒动气彻,湿逢则核;暑 动生湿,邪干肌滞,暑动多郁,三阳不清;燥 动生乾,因风而成;阴虚 不济,风动则燥。
    痰者,涎之结耳,五脏六腑余液也,阴平阳秘,则其为津,受六气之龢而体用也。邪入於内,为六淫之所伤,八风实邪之苦刑,则为(疒水)疢作而为病也。阳道受干,则阴之余无从去之,故积於脏;阴道受干,则阳之郁无从去之,故留之於腑,腑受其制而病也。故在脏之积曰痰;在腑之积曰涎。气之郁也,寒则为水,热则发之而为风邪焉。
    气本无形,随逾成之。心宁则气清而形爽,思乱则气浊失其常。 腑积於邪,则脏气不平;脏积於邪,则腑气好任也。血脉圜行也,养乎身形。血之寒者如凝,热者淖泽。不交上下,谓之曰:淫;淤而不畅,谓之曰:郁。 其过之,虚实寒热之应其身也。其病也,则痛木闷胀,热凉无度。
      脉舍血,血舍神。神者,心之志也,生之资也,命之源也。故 神清则气盈,心平则气爽。故此十者,人之所能也,形之所出也。然 人之所以苦者,心也;之所以病者,卫阳不足 是矣。四象体用,应之人身,阴营阳养,阳卫阴荣。
    一马六龙,化生化成,气之化物,物之气化,出三入一,谓之‘三一之道’。何谓?天地散人曰:一马者,炁也;六龙者,气也。气者,命生者也。无气无命,无命无生。气之无炁,死气沉沉;气之无气,浊蚀败腐。应夫人也,气之无炁,无化无生;气(气米)之无气,化而不生;血之无气,乃为死血;津之无气,化为痰湿;液之无气,则为粘涎。
    主气(本气)自病,则为之冒;客气(外邪)引发,则为之感。六淫内发,外气之诱也;六淫外变,内滞之毒也。内伤耶?外感耶?岂可割裂乎!气随运移,臓因淫变;五运一如,六气逐感。五臓用六气;六腑纳五行,此摄生之要也。
    体生体,体则一定随时定;用生用,用则屡变因事变。何哉?曰:譬如人也,人生有体,体则一定。然其 随时而长,随时而壮,随时而老,随时而已,是谓 不定。 而其用也,或从士,或从农,或从工,或从商,或从兵,用事不同也。故 因事变。故曰:体无定体,用无定用;体无定用,用无定体。
    阳能兼阴,阴不能兼阳。若夫 数 也,有奇数,有偶数。一三五七九,奇数为阳,二四六八十,偶数为阴。奇数能变而入偶;偶数不能变而入奇也。何谓?一三相加为四,四,偶数也:二四相加为六,六,不为奇数;三四相乘为十二,十二,偶数也,奇数变而入偶;四七相乘为二十八,偶数不能变而入奇。
    天为阳而地为阴,天体纵而地体横。阳能兼阴,天能兼地也。应之于人也,耳鼻纵而目口横,纵者,通用于寤寐。横者,用于寤。
    目口凸而耳鼻窍。受声嗅气者为窍,视色别味者为凸。凸者,外境用实,色、味亦实者也;窍者,内境用虚,声、气亦虚者也。虚,近乎神,故用之虚者,无不入;体之虚者,无不受。目口本窍也,诘其用则凸;耳鼻本凸也,诘其用则窍。禀乎阴阳者同,故凸者必窍,窍者必凸。分乎阴阳者异,故或凸而窍,或窍而凸。此谓之 变化。


    2楼2014-06-08 20:34
    回复
      2025-08-15 00:59: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 行 五 方
      天地散人曰:天地六合,四方高下,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者,以其川原泉壤广狭,风土人情各异也。若夫(东)夷人患夷病,自有夷药夷医夷疗;(南)蛮人患蛮病,自有蛮药蛮医蛮疗;((西)胡人患胡病,自有胡药胡医胡疗;(北)番人患番病,自有番药番医番疗;(下)奴人患奴病,自有奴药奴医奴疗;(上)妙人患妙病,自有妙药妙医妙治。是故圣人因方宜异法而著至教也。夫五里自有五方六合,孰识其妙?但盲问之杂愚医工,安得其窍?若夫医道之体,乃谓名象,不曰文学;医道之用,乃谓数术,不曰数学。而斯世迷徒之造作论文,盲言数据者,其误事误世,不既多乎!
      若夫青龙白虎,变互金木;朱鸟玄武,既济水火;阳旦乎寅,居乎艮宫;阴旦乎申,宫居于坤;二八相平,升降阴阳;六合正精,推为神明。制汤液者,以为经法,经法禁方,岂可拘泥?方者,向也。向从天中立,青龙不在动,白虎不在西,朱鸟不在南,玄武不在北,阴阳二旦互消息,升降浮沉运中宫。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是以先师张公,依此诸方,撰《伤寒卒病论》一部,治疗明悉,后学咸尊奉之。


      3楼2014-06-14 14:43
      收起回复
        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气。


        IP属地:河北4楼2014-06-15 21:54
        收起回复
          六变六经
          天地散人曰:经者,气之道,命之隧也。雍则政令难通;脉者,血之路,济之既也。遏则经济危机。
          天地散人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动一静之谓气;一往一来之谓运;一内一外之谓理。是以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旋而地气应之;天气动于上而人气应之;人气乱于下而天气乘之。故曰:三阴三阳之谓人。夫人禀九天之气,九地之质,阴阳赋命,五行成形,无不与天地之气相通也。是故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天彻地而循环也。 经者,命之隧也;脉者,冲和气也。故壅滞则病,不通则死也。是故《经》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
          《经》曰: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何谓也?曰:盖以背为阳,为表;腹为阴,为里;两侧(胁)为半表半里也。人之一身,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三阴三阳之离合,将人身之前后左右内外上下,分为三部六病,而各有所主也。夫太阳者,名阴中之阳,司人身之背,主一身之表;厥阴者,名阴中之绝阴,少阳者,名阴中之少阳,司人身之左右,少阳司左,厥阴司右,主半表半里;阳明者,为阴中之阳;太阴者,为阴中之阳;少阴者,为阴中之少阴,司人身之前,主里。曰:三阳共卫者,太阳主项;阳明主面;少阳主侧。卫阳不足,则易为风邪伤之。《经》曰:风为百病之长。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入肾;中于面则下阳明,甚则入脾;中于侧则下少阳,甚则入肝。
          天地散人曰:人身藏宇宙,乌兔走西东。自有五运六气,自有春夏秋冬。夫六气在于人身也,为主气;司天在泉之气,是谓客气。《经》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盖本气(主气)自乱,则外邪客之,邪随体化而病成也。故曰:天气行之,人气从之;人气乱之,邪气干之。易曰:同气相求。 故 风伤厥阴;寒伤太阳;燥伤阳明;暑伤元气;热伤少阴;火伤少阳;湿伤太阴,六气之为病也。
          天地散人曰:夫 本气自病,曰冒;外邪所客,曰感。 冒而不感,本气自病也,则不传经;冒而感,伤于寒邪,邪从外来,内扰臓腑,则必传经,其病传变迅速,势急而暴。然其邪也,客入有浅深,客入浅,而其人体壮盛,则其邪不传。客入深,而其人体弱,则邪必传经化热,一传数变也。 感而不冒,则其气伏于内,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巨阳统摄诸阳之气,主一身之表,其象天,故曰:三阳天为业。故凡六淫之气伤于人也,先客入皮毛,伤于体表,统曰:太阳病。非但指太阳经脉而言也。
          天地散人曰:地道生而天道成,天道虚而地道实。人事也,虚以纳实,实而彰虚者,象、形、物化之教也。何哉?曰:事者,虚也;物者,实也。事,其应天道;物,其应地道。故无物则无事,物误事即失。何谓?曰:水桶,物也;竹篮,亦物也。其同,皆为物也;其异,性用别也。竹篮打水,物误即偾事,无成而事失也。故知物之形而不识物之性用,而谬言唯物者,岂为知乎!唯物耶?唯误也!《书》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夫 大德 者,岂拘于一定之职乎?大道者,岂泥于一定之器也?大信者,不言而行,何用盟约、承诺乎?是以太上有言:轻诺必寡信。大时者,元、会、运、世、年、月、日、时、分、秒,阴阳消息,日新而月异,其能齐乎?故凡 世事 也,子曰:勿意(不妄加揣测);勿必(不要认为必定怎么样);勿固(不拘泥固执);勿我(不要刚愎自用)。盖 时有消长,事有因革。革:兑上离下。《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彖》曰:泽火相息,二女(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离,为文明)以说(兑,为说),大亨以正。革而当(适当、恰当也),其‘悔’乃亾。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道)而应乎人(民心)。革之时,大矣哉! 夫革者,除弊也,无弊不革。其政无弊,萧规曹随可也。为革而革,则失天信,伐人和,弊更新成。何谓也?若夫因而革,循古道而除弊政(如:汤武革命);革而因,除弊端而立古道(如:少康中兴),以为‘经济’也。夫 经世济民者,谓之‘经济’。而今世之谓经济也,独认孔方兄。俩钢镚做副眼镜,其 经济 耶? 天地散人曰:经世者,决墟(开地槽)也;济民者,立基(打基础)也。基无墟不立,无墟则无基。经济基础,此之谓也。夫革者,去故而就新也,犹如拆旧屋盖新房,不经匠心运筹,巧手能工,经营如何得宜?夫教,如是也,士,如是也,农工商学,亦复复如是也。 其为革而革者,乌合‘二把刀’之众,革能无乱乎?经济基础不牢固,上层建筑豆腐渣。休言创新并改造,世间公道惟白发。


          5楼2014-06-16 09:03
          收起回复
            七政七曜
            天地散人曰:夫政者,事也。大事曰政;小事曰事。国事曰政;家事曰事。七政者,日月水火木金土七曜之政也,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七二十八宿星精之事也。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形精之动,虽远可知也。
            天地散人曰:物无不数,数无不物。气数者,所以纪生化之用也。若夫物之生也,无不禀天之气地之质,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地无精气,以(七曜)星光为精气;地无吉凶,因星气为吉凶。故气数也,有之则化,无之则变。故精气为物,化而生也,成也;游魂为变,极则老也,已也。精气化生极则游魂变而死,是故知鬼(死气)神(生气)之情状也。故变化之道,是谓死生之道也。其如何运用之?曰:月将加用时,顺数循辰,天地都来一掌中。
            天地散人曰:若夫治之道也,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治道之体也;一理、二道、三玄、四象、五行、六变、七政、八能、九质,治道之用也。
            夫一二三四五,生数也;六七八九十,成数也。夫 象有通象,有异象;数有常数,有变数。夫河图生成数十,天气地质,化生为体;一由道生,道因九成,洛书为用,极则生变。河图先天,洛书后天,图运论体,书运论用,法之常也;图运参书,书运参图,法之变也。夫河洛先后天阴阳变易之机,五行倒颠之气,生克制化,自然之理也。先天主体,后天主用;为体者,不可以用言;为用者,不可以体言。阴阳有逆顺,乘气自当有辨;五行有颠倒,作用各自有法,先后天卦气体用咸明者,此也。 若夫欲识其体用也,大则言气,小则言象,次则比类之。不识其体,安知其用?
            天地散人曰:古今新旧之异同,人多不察。夫 旧论未必皆合于古,新说未必都适于今。然斯世之昧者,或靳靳而守旧;或嚚嚚以趋新。每矫情饰貌,邀眄睐之利,射咳唾之私,以为苟进,岂知命者也?故曰:不知天命,未可立言。夫诸业各行,物类百工,惟医道法常。何谓?天地散人曰:天运地化,其常也;六淫五邪,其变也。故 精神有分数,岁月不常居也。夫斯世医道之衰微也,盖缘近世臆说,流于异端,汗漫难据,姑妄听之信之,而求治道之要妙,岂易得哉!
            天地散人赋诗志之曰:
            一岁有消长,四季无长春。
            破旧不除古,布新莫就今。
            闻言当会意,交人须识心。
            流行唯病毒,经典只恩深。
            岁次甲午夏月 天地散人观象玩易比类述义


            6楼2014-06-16 20:14
            回复
              伪中医都是追星族,喜欢给自己造个偶像,所以整天黄帝神农张仲景,偶像是不会错的,即使错也是后人解读的错,或者即使错也是小错无伤大雅。闭目塞听,不肯承认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不肯承认认识和技术始终在进步。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14 18:04
              收起回复
                冯子198011老师您好?
                作为世外圣哲异人,我觉着,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现在,应当宣布:古典医学、及现代一切西化国医,走入终结。
                是您出面宣布呢,还是我来宣布?


                8楼2014-07-16 14:07
                回复
                  2025-08-15 00:53: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80121老师好:
                  中西之争非为主也。
                  实中华取法于天人之圣医的成长。
                  试想,如不,我们的努力为啥?仅仅是逗乐子,还是一时心血来潮?
                  21世纪是一个人类历史将要和已经发生全面变革的时代,为了这个变革、和人类生命的成长,人间才重新有了圣事。
                  我的圣妹。


                  9楼2014-07-23 14: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