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天地散人曰:三皇御宇,治人事天。羲皇判阴阳,画八卦,图河洛,定甲历,开万世道术之祖;神农尝百草,著《本经》,病正四百四,药正三百六十五,始延命蠲疴之法;轩辕咨天师,至正道,参天地,赞化育,著《内经》,立治道之范围。迹其鼎足,广宇内之栽培,协时中之条惯。圣道敷布,超越时空,登斯民于寿域,治诸事于变变。宜达十方而讴歌,历万古而灿烂。
一 理
天地散人曰:一理者,常理也。
二 道
二道者,一阴一阳 之 也。之 者,转化、转变也。应于人身,气之道,营液之道也。盖天道变变,变变不变,地道变化,随时而变,时气济,气质感,机化应。一气之动,行而为五,五运阴阳,感物立体,应事致用。物之大者,无过于天地,故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物生则有体,有体必有用;体无定体,用无定用;体无定用,用无定体。有定体则不奇;有定用则不神。无定体,故可范围诸体;无定用,故能无所不用。
三 玄
天以气为体而以神为神;地以质为体而以气为神;人以事为体而以用为神。天有寒暑,寒暑相推;地有昼夜,昼夜交替。易也,阴阳莫测,神也。天之神栖乎日,发乎灮;应之于人,人之神栖乎心,发乎目。人之有神,犹天之有日。人之神昼在心,象夏也;夜在肾,象冬也。昼则应用,夜则藏密。神者,人之主也。将寐在脾,日入地之初也;熟寐在肾,日潜渊之时也;将寤在胆,日出东之初也;正寤在心,日中天之时也。寤则神栖于心,目用事;寐则神栖于肾,耳用事。寐则无所见,闻声乃觉,故知耳用事。寤则能兼用耳目,寐则不能用目;耳能兼用于寤寐,目则不能于寐。昼夜寤寐,境也,用所行也;耳目视听,神也,用所生也。何哉?目神外显,外境也;耳神内藏,内境也。外境有蔽,故夜无见,寐则不用;内境无蔽,故兼乎昼夜,通乎寤寐。 扬子云:‘藏心于渊,神不外也’。乃谓 栖心气府而不役于外物,所以存神也。
《经》曰:神之色混黄;气之色太素;精之色玄白。
神之宫在心,其阙在首,其开窍在目。其养太无,其生太虚,其精太灵,其神太眞,其气太极,其眞太初。
故神之精存乎膋览,神之灵钟乎血髓。
神者:心之华也。其性虚极,不可为用。是故恖虑耗之,怒火移之,忧疑散之。
气之宫在肺 膓,其阙 关元 膻中,其开窍於鼻。其养在脾,其生在心,其精太元。其神太玄,其气太乙,其眞太朴。
故气之神存乎丹田,气之灵居乎神庭,
气者:肺之华也,肝之精也,其性至清,莫可乱之。是故忧恖滞之,悲泣散之,急怒移之。
精之宫在牝 肾,其阙在头,其开窍於前阴。其养在肺,其生在脾,其精太华。其神太贞,其气太始,其贞太清。
故精之神居於首,精之灵守於命门。
精者:肾之华也,肝之资也,肺之精也,其性至淫,莫可扰之,扰之则乱,散之则移,移之则病。
因是也,葆龢五内,以养其阳,奉养六阳,以卫其眞。眞者,精气神之谓也,不可不固,以命曰:三玄。故 三玄龢固而精力盛,形不衰,躯体眞合。
望气,而知神。神不衰而可愈;神不竭而可治。望神,而知精。精气胜,虽危而安;劳竭虽安,则难愈。
天之精者,神也。地之精者,气也。人之精者,津液也。
天以其神而生精,精生气;地以其气而生神,神生精;人以其资而生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气。此三者不可诘据,故三而一,一而三者,生资之本,性命之根源也。
天地散人曰:三皇御宇,治人事天。羲皇判阴阳,画八卦,图河洛,定甲历,开万世道术之祖;神农尝百草,著《本经》,病正四百四,药正三百六十五,始延命蠲疴之法;轩辕咨天师,至正道,参天地,赞化育,著《内经》,立治道之范围。迹其鼎足,广宇内之栽培,协时中之条惯。圣道敷布,超越时空,登斯民于寿域,治诸事于变变。宜达十方而讴歌,历万古而灿烂。
一 理
天地散人曰:一理者,常理也。
二 道
二道者,一阴一阳 之 也。之 者,转化、转变也。应于人身,气之道,营液之道也。盖天道变变,变变不变,地道变化,随时而变,时气济,气质感,机化应。一气之动,行而为五,五运阴阳,感物立体,应事致用。物之大者,无过于天地,故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物生则有体,有体必有用;体无定体,用无定用;体无定用,用无定体。有定体则不奇;有定用则不神。无定体,故可范围诸体;无定用,故能无所不用。
三 玄
天以气为体而以神为神;地以质为体而以气为神;人以事为体而以用为神。天有寒暑,寒暑相推;地有昼夜,昼夜交替。易也,阴阳莫测,神也。天之神栖乎日,发乎灮;应之于人,人之神栖乎心,发乎目。人之有神,犹天之有日。人之神昼在心,象夏也;夜在肾,象冬也。昼则应用,夜则藏密。神者,人之主也。将寐在脾,日入地之初也;熟寐在肾,日潜渊之时也;将寤在胆,日出东之初也;正寤在心,日中天之时也。寤则神栖于心,目用事;寐则神栖于肾,耳用事。寐则无所见,闻声乃觉,故知耳用事。寤则能兼用耳目,寐则不能用目;耳能兼用于寤寐,目则不能于寐。昼夜寤寐,境也,用所行也;耳目视听,神也,用所生也。何哉?目神外显,外境也;耳神内藏,内境也。外境有蔽,故夜无见,寐则不用;内境无蔽,故兼乎昼夜,通乎寤寐。 扬子云:‘藏心于渊,神不外也’。乃谓 栖心气府而不役于外物,所以存神也。
《经》曰:神之色混黄;气之色太素;精之色玄白。
神之宫在心,其阙在首,其开窍在目。其养太无,其生太虚,其精太灵,其神太眞,其气太极,其眞太初。
故神之精存乎膋览,神之灵钟乎血髓。
神者:心之华也。其性虚极,不可为用。是故恖虑耗之,怒火移之,忧疑散之。
气之宫在肺 膓,其阙 关元 膻中,其开窍於鼻。其养在脾,其生在心,其精太元。其神太玄,其气太乙,其眞太朴。
故气之神存乎丹田,气之灵居乎神庭,
气者:肺之华也,肝之精也,其性至清,莫可乱之。是故忧恖滞之,悲泣散之,急怒移之。
精之宫在牝 肾,其阙在头,其开窍於前阴。其养在肺,其生在脾,其精太华。其神太贞,其气太始,其贞太清。
故精之神居於首,精之灵守於命门。
精者:肾之华也,肝之资也,肺之精也,其性至淫,莫可扰之,扰之则乱,散之则移,移之则病。
因是也,葆龢五内,以养其阳,奉养六阳,以卫其眞。眞者,精气神之谓也,不可不固,以命曰:三玄。故 三玄龢固而精力盛,形不衰,躯体眞合。
望气,而知神。神不衰而可愈;神不竭而可治。望神,而知精。精气胜,虽危而安;劳竭虽安,则难愈。
天之精者,神也。地之精者,气也。人之精者,津液也。
天以其神而生精,精生气;地以其气而生神,神生精;人以其资而生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气。此三者不可诘据,故三而一,一而三者,生资之本,性命之根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