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楼,
关于袁朗对成才的真实态度,我也只是跟他为人的逻辑和几个片断推测,老实说,我也感觉有些不是太通顺的地方。但是,如果他很早就放弃了成才,又何必故意站在山坡上那么情绪化地大声羞辱成才?以他的为人和心理素质,如果仅仅是对成才有偏见而且彻底没有期望,根本就没必要这么情绪激动,而且当着这么多人面,这么大声。这是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之一。之二就是他最后说的那段话。不过也显然第二次他真的没有想收留成才的意思,的确是三多说服了他。
那么怎么结合这两者间的矛盾呢?我能够想出的就是袁朗第一次将成才退回,既是真的失望,也不乏留有磨练他的意图。很可能他曾经退回过不少的成才,大多数都令他失望地永远再没有回来。也许他们到了别的更适合他们的地方。也许袁朗通过自己的转变过程,知道这种脱胎换骨的改变很难很难,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所以很快再见到成才的时候会比较出乎意料,不太相信他会有根本的改变。基于这种认识,他的确基本上已经将成才定了性。但是他仍然还是有所试探--也就是我说的他半真半假当众很夸张地羞辱成才。当然最后是三多说服了袁朗,可是如果当袁朗羞辱成才的时候或者那之后成才的反应再次让袁朗失望的话,无论三多如何讲情,恐怕也没门儿。可是即使成才没有什么破绽让袁朗看出来,袁朗还是不敢相信这个“看人下菜”的成才,就像他对三多说的心里话:鬼精的成才已经经历了他设计的考验,很难再设计出什么方法能看出成才的真实内心。袁朗其实那个时候也很犹豫和作难,犹豫到底该不该再给成才一次机会,作难如何能测出真实的成才。(这点你分析的很对。)在三多帮助他下定决心再给他一次机会的同时,也给了他启发如何用全新的方式考验成才。他当着众人面告诉成才他看不上他,给他机会完全是因为三多。这样他就用这种真实从一开始就为成才设下了另一个他想不到的陷阱。在演习中袁朗时时打击成才,直到最后的一击,就是在三多摔下天桥失去联系的时候(这个固然是巧合,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机会袁朗一定会有设计好的机会来实现这心理上的最后一击)他完全断了成才想进老A的念头。(这个设计的考验,就连吴哲都看出来了,但是对成才会管用,因为袁朗一开始就拿一个真实来设圈套,而且是围绕三多,这才使得成才在一开始就没有质疑。)正是成才在这种真的彻底绝了进老A的希望之后,没有放弃或者消极,坚持以团队的精神继续下去的表现真正让袁朗有所满意开始接纳成才。但是他最后告诫成才的那句话:“你前面的迷茫会更多,要走的路也更长”是意味深长。他清楚地知道成才不可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还有很多的磨练甚至反复在前面。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through,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
其实我本人也怀疑像成才这样的已经习惯了钻营和油滑的人(剧中没有演出那种骨子里的东西,反而看不出那种世故--我认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脱胎换骨。这点我也觉得叫牵强。但是我不否认这样的人可以翻然醒悟,立地成佛,反而可能会更有造就,就像袁朗。
关于袁朗对成才的真实态度,我也只是跟他为人的逻辑和几个片断推测,老实说,我也感觉有些不是太通顺的地方。但是,如果他很早就放弃了成才,又何必故意站在山坡上那么情绪化地大声羞辱成才?以他的为人和心理素质,如果仅仅是对成才有偏见而且彻底没有期望,根本就没必要这么情绪激动,而且当着这么多人面,这么大声。这是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之一。之二就是他最后说的那段话。不过也显然第二次他真的没有想收留成才的意思,的确是三多说服了他。
那么怎么结合这两者间的矛盾呢?我能够想出的就是袁朗第一次将成才退回,既是真的失望,也不乏留有磨练他的意图。很可能他曾经退回过不少的成才,大多数都令他失望地永远再没有回来。也许他们到了别的更适合他们的地方。也许袁朗通过自己的转变过程,知道这种脱胎换骨的改变很难很难,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所以很快再见到成才的时候会比较出乎意料,不太相信他会有根本的改变。基于这种认识,他的确基本上已经将成才定了性。但是他仍然还是有所试探--也就是我说的他半真半假当众很夸张地羞辱成才。当然最后是三多说服了袁朗,可是如果当袁朗羞辱成才的时候或者那之后成才的反应再次让袁朗失望的话,无论三多如何讲情,恐怕也没门儿。可是即使成才没有什么破绽让袁朗看出来,袁朗还是不敢相信这个“看人下菜”的成才,就像他对三多说的心里话:鬼精的成才已经经历了他设计的考验,很难再设计出什么方法能看出成才的真实内心。袁朗其实那个时候也很犹豫和作难,犹豫到底该不该再给成才一次机会,作难如何能测出真实的成才。(这点你分析的很对。)在三多帮助他下定决心再给他一次机会的同时,也给了他启发如何用全新的方式考验成才。他当着众人面告诉成才他看不上他,给他机会完全是因为三多。这样他就用这种真实从一开始就为成才设下了另一个他想不到的陷阱。在演习中袁朗时时打击成才,直到最后的一击,就是在三多摔下天桥失去联系的时候(这个固然是巧合,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机会袁朗一定会有设计好的机会来实现这心理上的最后一击)他完全断了成才想进老A的念头。(这个设计的考验,就连吴哲都看出来了,但是对成才会管用,因为袁朗一开始就拿一个真实来设圈套,而且是围绕三多,这才使得成才在一开始就没有质疑。)正是成才在这种真的彻底绝了进老A的希望之后,没有放弃或者消极,坚持以团队的精神继续下去的表现真正让袁朗有所满意开始接纳成才。但是他最后告诫成才的那句话:“你前面的迷茫会更多,要走的路也更长”是意味深长。他清楚地知道成才不可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还有很多的磨练甚至反复在前面。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through,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
其实我本人也怀疑像成才这样的已经习惯了钻营和油滑的人(剧中没有演出那种骨子里的东西,反而看不出那种世故--我认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脱胎换骨。这点我也觉得叫牵强。但是我不否认这样的人可以翻然醒悟,立地成佛,反而可能会更有造就,就像袁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