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该好好看看这个:
--------------------------------------------------
《唯有风采会留低》 作者:ALICE YAO
近几日来,见到网上关于香港对哥哥到底好不好的争论,觉得有一位作者的观点非常平实有道理,忍不住给她写了一封信讨教。在她给我的回信中有一段讲到:
“我只是希望 Leslie fans能够散播哥哥好的东西和记载,停止挖掘他的负面报道和肮脏谣言。因为其他的人可以会从中得到错误的印象。就比方说,为什么老是提热情演唱会上那些恶意的批评而不是多讲述媒体对这场演唱会的赞扬呢?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只会叫荣迷难受而那些非荣迷会信以为真,因为连荣迷都只提批评的话,非荣迷将不会有机会知道那些被忽略了的表扬和称赞。难道荣迷想说,哥哥是被香港恨而不是被香港爱吗?难道这么说会让她们心理上觉得好受,因为她们是哥哥唯一的捍卫者吗?——重复和重述媒体的攻击言论相当于加诸于哥哥身上的二手攻击,而重复和重述那些表扬和荣誉是为哥哥做进一步的宣传。”
看了这一段,我突然觉得羞愧。自哥哥去后,一直觉得他委屈难耐,去得又这样郁郁,不由得到处替他抱屈,一再讲述他多么多么的好,而这世界和整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对不起他。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可能三五十年后就死了,但哥哥的名声是要一直流传下去的,而他留低在这世界上的名声究竟会怎样,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要取决于荣迷怎样宣传。传统媒体是取材于网络媒体的,而荣迷的整体表现,影响着网络媒体的报道。大家还都知道哥哥刚去世时那位灵魂生病的某人物出来发表的言论吧,为什么现在不大有人记得,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理他,没有人提起,渐渐地就被世人所遗忘。就好象一个充满恶意的贴子,忘记它的最好方式,不是唾骂它,一次一次地把它提到第一页,而是根本上忽视它,让它尽快地沉底,沉到没有人会想把它翻出来读。我们每一次反刍那些负面的报道,就是在加深整个言论界对这方面的印象;而我们的每一次转载他的重要性,他的地位,他的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都是在为他囤积无形的宣传。
论及哥哥在香港的地位和受到的追宠,已属至尊,无人能及。香港的评论转述,他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名优。从媒体报道来看,看看JOJO的网站上从85年开始的媒体报道,对他关注到无微不至的程度,大多数都是宠爱和夸奖,近年来更把他摆在天神一般的位置上。以东方日报关于十大中文金曲颁奖为例,整版大标题叫
--------------------------------------------------
《唯有风采会留低》 作者:ALICE YAO
近几日来,见到网上关于香港对哥哥到底好不好的争论,觉得有一位作者的观点非常平实有道理,忍不住给她写了一封信讨教。在她给我的回信中有一段讲到:
“我只是希望 Leslie fans能够散播哥哥好的东西和记载,停止挖掘他的负面报道和肮脏谣言。因为其他的人可以会从中得到错误的印象。就比方说,为什么老是提热情演唱会上那些恶意的批评而不是多讲述媒体对这场演唱会的赞扬呢?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只会叫荣迷难受而那些非荣迷会信以为真,因为连荣迷都只提批评的话,非荣迷将不会有机会知道那些被忽略了的表扬和称赞。难道荣迷想说,哥哥是被香港恨而不是被香港爱吗?难道这么说会让她们心理上觉得好受,因为她们是哥哥唯一的捍卫者吗?——重复和重述媒体的攻击言论相当于加诸于哥哥身上的二手攻击,而重复和重述那些表扬和荣誉是为哥哥做进一步的宣传。”
看了这一段,我突然觉得羞愧。自哥哥去后,一直觉得他委屈难耐,去得又这样郁郁,不由得到处替他抱屈,一再讲述他多么多么的好,而这世界和整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对不起他。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可能三五十年后就死了,但哥哥的名声是要一直流传下去的,而他留低在这世界上的名声究竟会怎样,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要取决于荣迷怎样宣传。传统媒体是取材于网络媒体的,而荣迷的整体表现,影响着网络媒体的报道。大家还都知道哥哥刚去世时那位灵魂生病的某人物出来发表的言论吧,为什么现在不大有人记得,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理他,没有人提起,渐渐地就被世人所遗忘。就好象一个充满恶意的贴子,忘记它的最好方式,不是唾骂它,一次一次地把它提到第一页,而是根本上忽视它,让它尽快地沉底,沉到没有人会想把它翻出来读。我们每一次反刍那些负面的报道,就是在加深整个言论界对这方面的印象;而我们的每一次转载他的重要性,他的地位,他的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都是在为他囤积无形的宣传。
论及哥哥在香港的地位和受到的追宠,已属至尊,无人能及。香港的评论转述,他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名优。从媒体报道来看,看看JOJO的网站上从85年开始的媒体报道,对他关注到无微不至的程度,大多数都是宠爱和夸奖,近年来更把他摆在天神一般的位置上。以东方日报关于十大中文金曲颁奖为例,整版大标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