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科院黑与不黑工作好不好找的讨论中,看到这么一种说法:研一集体教学,研二定半年的课题,真正做课题时间不过一年半,对于硕士。以上转述不一定准确,不过需要补充一些情况,好让新来的充分了解情况。
其实对中科院的所有讨论都需要基于一个基本事实:中科院非常大非常复杂!
大概半数学生可以享受到研一不参加课题的轻松生活。但是仍然有半数的(主要还是京区院所的)要参加学术活动。一、参加组会,报告研究生院学习情况,文献阅读情况;二、参加实验室工作,比较牛的学生和实验室能够在研一发表SCI(我同学有一个研一Nature子刊二作,算是相当不错了,不少学生硕士毕业未必能有文章,不少所对硕士毕业没有文章要求);三、不用回所,但要帮助完成项目,主要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一学软件的硕士同学研一两篇EI。
至于研一的集体教学,其实不同所的态度也不同。像昆动所每年只有一半的学生来北京参加集体教学,另外一半在云南大学委培,这样就照顾了缺学生干活的老师了。
至于研一的成绩,一般情况下毫无作用,除了第一年的奖学金靠成绩以外,往后的所有评优的基本条件都是文章数目和老师推荐。许多老师不在乎这成绩,正好也给了同学们一个自由放纵的时间,对于想做科研的这时候一般就是看文献或者是出去玩(以后几年很难有时间去玩),对于这时候就想出国的考G是最佳时间(自习的一半都是准备GRE),至于想工作的同学这时候大多时候是参加实习参加活动(北京的学习实习氛围很好,当然雁栖湖校区的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离市中心太远,基本上要半天)。
至于文献,我想说对于那些一年看不到100篇的同学,请不要对中科院的学术能力进行想当然的评价。科研需要硬积累,当然看文献需要技巧,不要什么都细看,浪费时间。
总体上来说研一时光非常宝贵,对于没有对象的孩子,这个时候也要抓紧,成功率蛮高,因为师兄师姐都会告诉你以后不好找研一赶紧找(我导师都说过,找对象研一抓紧,回所之后就给我好好工作)。哈哈哈。不过也不要强人所难哦!
研一还有转所的机会,不过很抱歉,据我所知这个传说已经有几年没人成功了,所以踏踏实实比较好。不过转老师和退学仍然是每年存在的,不过不建议这么做,除非你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且行动力很高的人,否则换哪都一样,结果还背一个不好的名声,不太好。
研一具体的生活不介绍了,现在三个校区(北京),各情况不同,一般研究生院本部的师兄师姐会照顾你们的。另外今年国科大招了大量的教导员和后勤人员(我们所毕业生就去了五六个吧,解决户口哦),他们会帮助你们的。刚成立的大学,热情度会比较高。
其实对中科院的所有讨论都需要基于一个基本事实:中科院非常大非常复杂!
大概半数学生可以享受到研一不参加课题的轻松生活。但是仍然有半数的(主要还是京区院所的)要参加学术活动。一、参加组会,报告研究生院学习情况,文献阅读情况;二、参加实验室工作,比较牛的学生和实验室能够在研一发表SCI(我同学有一个研一Nature子刊二作,算是相当不错了,不少学生硕士毕业未必能有文章,不少所对硕士毕业没有文章要求);三、不用回所,但要帮助完成项目,主要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一学软件的硕士同学研一两篇EI。
至于研一的集体教学,其实不同所的态度也不同。像昆动所每年只有一半的学生来北京参加集体教学,另外一半在云南大学委培,这样就照顾了缺学生干活的老师了。
至于研一的成绩,一般情况下毫无作用,除了第一年的奖学金靠成绩以外,往后的所有评优的基本条件都是文章数目和老师推荐。许多老师不在乎这成绩,正好也给了同学们一个自由放纵的时间,对于想做科研的这时候一般就是看文献或者是出去玩(以后几年很难有时间去玩),对于这时候就想出国的考G是最佳时间(自习的一半都是准备GRE),至于想工作的同学这时候大多时候是参加实习参加活动(北京的学习实习氛围很好,当然雁栖湖校区的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离市中心太远,基本上要半天)。
至于文献,我想说对于那些一年看不到100篇的同学,请不要对中科院的学术能力进行想当然的评价。科研需要硬积累,当然看文献需要技巧,不要什么都细看,浪费时间。
总体上来说研一时光非常宝贵,对于没有对象的孩子,这个时候也要抓紧,成功率蛮高,因为师兄师姐都会告诉你以后不好找研一赶紧找(我导师都说过,找对象研一抓紧,回所之后就给我好好工作)。哈哈哈。不过也不要强人所难哦!
研一还有转所的机会,不过很抱歉,据我所知这个传说已经有几年没人成功了,所以踏踏实实比较好。不过转老师和退学仍然是每年存在的,不过不建议这么做,除非你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且行动力很高的人,否则换哪都一样,结果还背一个不好的名声,不太好。
研一具体的生活不介绍了,现在三个校区(北京),各情况不同,一般研究生院本部的师兄师姐会照顾你们的。另外今年国科大招了大量的教导员和后勤人员(我们所毕业生就去了五六个吧,解决户口哦),他们会帮助你们的。刚成立的大学,热情度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