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在两岸三地宣传时候都说过关于自己亲睹“UFO”的经历,同时他在自己的电影里面拍摄了一场耗费数百万元的“UFO”升空场景。这个场景周星驰追求完美要求“UFO”上的垃圾一件一件掉下来,拍摄时间长达一个多礼拜。有很多人说这个场景的科技含量落后了整个时代近1/4个世纪。周星驰先生在考虑这个复古版“UFO”形象的时候费劲了心思,他如果做一个现代感十足的“UFO”,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是大家忽视了,如果一个工业气息太浓的“UFO”出现在电影里面,显然就破坏了这部电影那种童话般的整体风格。就如同写意山水里面加入了工笔的花鸟一样。他在这个场景里面重要的是表述了那种对“UFO”的神秘感以及对他心目中仪式性一幕想象的实现。有人说他致敬《第三类接触》,其实周星驰对其他影片的借鉴都是借神不借形的,甚至更多的是颠覆。齐白石说艺术在于“像和不像之间,太像则是媚俗,不像则为欺世”,我想周星驰在这一点上拿捏得非常精准。另外在电影里面新闻媒体对“UFO”大叔的那段采访,完全是一段极具“无厘头”精神的表演,而且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看得出这是对“华南虎”事件的一个巧妙的影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