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经济到底怎么了?
1986年,奉行扩张政策的黎笋在内外交困中病死,越南“革新开放”之父阮文灵执政,改革序幕拉开。
但越南要发展,仍有诸多困难。经过多年战乱,国内百废待兴,越南政府无力恢复基础设施,必须依靠苏联援助。这一时期苏联对越援助可谓全面而深入,其对越南援建的一系列工程为越南此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仅以前述《1976年以后苏联对越南的经济援助评析》一文资料,苏联在1985年后对越南的经济援助,从提供消耗性的实物为主转为帮助越南进行基础建设。这其中包括了多个大型水电站和热电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多条铁路、公路,以及现代化通讯设施,这些为越南发展现代制造业奠定了基础。而与中国关系较大的,则是苏联对越南能源工业,尤其是石油领域的援助。
北部湾和南海的石油资源是70年代才被发现的,1975年,首次在越南发现天然气,有美国作者甚至认为这是触发“北越对西贡最后攻势”的原因。苏联在80年代后期对越南援助的最重要项目,莫过于成立苏越联合石油公司,大规模开发石油,尤其是向越南援助了当时价格极为高昂的近海石油钻井设施。石油一度成为越南经济发展的“法宝”,石油出口额曾占越南GDP的15%左右。不过近年来石油出口的地位逐渐下降,2012年,越南石油出口额相当于其GDP的6.6%,此后继续下行。

越南“白虎”油田的一个钻井平台
可见,说越南光依靠南海石油发家致富的说法并不贴切。这主要是因为越南的海洋石油产量增长需要持续的高额投资,因此越南无法长期维持高产。2010年后,越南探明石油储量停止增长,这与其近海石油资源开始枯竭有关,同时越南无力继续勘探深海石油,必须依靠外资。但试图在“九段线”内开发石油则显得过于危险,即使是外资也不敢贸然介入。
此外,越南石油出口虽多,但随着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它消耗成品油的需求也很高。结果一面大量出口石油,一面大量进口成品油,实际收益有限。近年来越南开始重视建设自己的石化工厂,2009年其第一个大型炼油厂投产,其原油出口量随之骤减。据2014年1月数据,越南国家统计局公布,越南1月原油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为58万吨或13.7万桶/日。从这些出口中越南获得了约4.8亿美元的收入,同比下降34.7%。同时越南石油产品进口同比增加22.4%,增加值大约60万吨。当然,也需要看到,石油仍是越南重要经济支柱,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对于越南较小的经济大盘而言仍是一个可观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