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知青插队 看今朝曲沃发展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14-06-18 浏览:2次
6月6日,由北京知青、原曲沃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董素莉带领的北京知青一行7人,回到了他们当年插队的地方——曲沃县。曲沃县做为全国唯一一个三届知青插队工作的地方,与知青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着曲沃,关注着曲沃,每到逢年过节都会打电话回来问候当年的老房东、老同事和老朋友。知青们这次回到曲沃,一是要更深了解曲沃现在发展状况,再为曲沃经济发展尽点微薄之力;二是计划建立一个纪念知青插队工作的标志设施,展示北京知青当年“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奉献青春”的风采,让那段难忘的历史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老知青们在游览太子滩时,看到今天的太子滩已经从昔日的盐碱地被治理成为一个集现代农业示范、特种水产养殖、文化旅游观光、湿地公园休闲、大气环境改善、工业用水保障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晋之源”太子滩现代农业观光园区的时候,今昔强烈的对比碰撞出了他们不少感慨。老知青张绍铭说道:“当年太子滩盐碱严重,年年种粮不见粮,季季荒草比粮多,看看现在的太子滩真是沧海变桑田,种出了顶花带刺,吃上去嘎巴脆甜的黄瓜,就想起了是当年.......”。
在太子滩莲花岛参观晋文化游览区时,看到三晋文化生动地展示在眼前,老知青们激动不已,多次代替游览区讲解人员主动讲解出桐叶封弟、三家分晋和曲沃代翼的故事,曲沃的历史名人也是如数家珍,顾炎武、曹端、贾汉复的名字脱口而出,让大家感觉到不是他们回家看发展,而是他们向我们讲故事。老知青马锡弟说道:“当年我们这些知青回到北京,依然没有忘记曲沃,多少次梦中回到这里,曲沃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曲沃人民就是我们的娘家人,我们就是曲沃人民的儿子和女儿。回想起当年一起插队工作、生活的农村,那一幕幕还历历在目,曲沃人民的朴实、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融化在了自己的血液里,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积淀了丰富的底蕴。这次回来就是为曲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曲沃和北京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再为家乡出一把力,流一次汗,再和家乡人一起工作一次”。
老知青们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品质感染着曲沃儿女,他们无悔的青春记忆着曲沃当年的发展,他们所经历的青春岁月,必将铭刻在曲沃高速发展的历史车轮之中。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14-06-18 浏览:2次
6月6日,由北京知青、原曲沃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董素莉带领的北京知青一行7人,回到了他们当年插队的地方——曲沃县。曲沃县做为全国唯一一个三届知青插队工作的地方,与知青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着曲沃,关注着曲沃,每到逢年过节都会打电话回来问候当年的老房东、老同事和老朋友。知青们这次回到曲沃,一是要更深了解曲沃现在发展状况,再为曲沃经济发展尽点微薄之力;二是计划建立一个纪念知青插队工作的标志设施,展示北京知青当年“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奉献青春”的风采,让那段难忘的历史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老知青们在游览太子滩时,看到今天的太子滩已经从昔日的盐碱地被治理成为一个集现代农业示范、特种水产养殖、文化旅游观光、湿地公园休闲、大气环境改善、工业用水保障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晋之源”太子滩现代农业观光园区的时候,今昔强烈的对比碰撞出了他们不少感慨。老知青张绍铭说道:“当年太子滩盐碱严重,年年种粮不见粮,季季荒草比粮多,看看现在的太子滩真是沧海变桑田,种出了顶花带刺,吃上去嘎巴脆甜的黄瓜,就想起了是当年.......”。
在太子滩莲花岛参观晋文化游览区时,看到三晋文化生动地展示在眼前,老知青们激动不已,多次代替游览区讲解人员主动讲解出桐叶封弟、三家分晋和曲沃代翼的故事,曲沃的历史名人也是如数家珍,顾炎武、曹端、贾汉复的名字脱口而出,让大家感觉到不是他们回家看发展,而是他们向我们讲故事。老知青马锡弟说道:“当年我们这些知青回到北京,依然没有忘记曲沃,多少次梦中回到这里,曲沃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曲沃人民就是我们的娘家人,我们就是曲沃人民的儿子和女儿。回想起当年一起插队工作、生活的农村,那一幕幕还历历在目,曲沃人民的朴实、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融化在了自己的血液里,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积淀了丰富的底蕴。这次回来就是为曲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曲沃和北京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再为家乡出一把力,流一次汗,再和家乡人一起工作一次”。
老知青们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品质感染着曲沃儿女,他们无悔的青春记忆着曲沃当年的发展,他们所经历的青春岁月,必将铭刻在曲沃高速发展的历史车轮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