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元璋在平定中国之后,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开始重定兵卫政策,在全国建立卫所制度。以5600人为一卫,下分前、后、左、右、中5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1228人,由10个百户所组成,百户所是明朝军队的基层编制,共112人。设2个总旗,10个小旗,1小旗10名士兵。另设有省一级的军事都指挥使。并实行军队世袭制,卫所官员(指挥使、千、百户)以及副职和旗(总、小旗)军,是以家庭形式世代居住于卫所。父在则子为余丁,父亡子继、兄终弟及、世代相袭。如没有男性继承人,兵部经布政、按察二司饬令原籍州县从该军户名下按亲疏次序找一男丁携妻补伍。
卫所里的军人来源有四类:第一类是“从征”,即原来的农民起义士兵。第二类是“归附”,即投降的元朝士兵。第三类是“谪发”,即因犯罪而罚充的官吏和士兵。第四类是“垛集”,即征调平民百姓为军
赣州卫所里的军人多属于第四类。因赣南闹匪,军人需要擅长山林作战,故多从广西、贵州一带雇佣擅长钻山林的“狼兵”,狼兵操持西南话,俗称西南官话。江西时有三卫,赣州有一卫二所,即赣州卫,信丰(嘉定)所、会昌(湘江,一部分驻守湘水之羊角堡)所,另有若干个百户所。明时赣州卫府设在镇南门外,清代赣州卫府设在木匠街,即今"卫府里"。
从明开始,大量持西南官话的官兵居于赣州城,对于人口有限的城市语言有了很大的冲击。当时的赣南,历经战争、瘟疫之磨难,人口骤减,会昌县志载:明洪武二十四年,会昌户691,人口3078人,可谓地广人稀也。会昌全县人口如此之少,其县城人口自然不会太多。而当时的赣州城人口、信丰城人口无据可查,但依会昌县推之,也不会太多。况且,因剿匪,居民逃避者甚众,整个明代人口呈下降趋势,洪武24年(1391),赣州府的总人口为597571人,至正德年间(1512),赣州府总人口降至201994人。在人口极少的这种情况下,大量狼兵的进入,自然为引进西南官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且这些持西南官话的官兵世代为兵,他们娶当地女子成婚、繁衍,因男子在家庭拥有绝对地位,他所持有的语言自然同化了女方原持有的当地客家语言。
卫所里的军人来源有四类:第一类是“从征”,即原来的农民起义士兵。第二类是“归附”,即投降的元朝士兵。第三类是“谪发”,即因犯罪而罚充的官吏和士兵。第四类是“垛集”,即征调平民百姓为军
赣州卫所里的军人多属于第四类。因赣南闹匪,军人需要擅长山林作战,故多从广西、贵州一带雇佣擅长钻山林的“狼兵”,狼兵操持西南话,俗称西南官话。江西时有三卫,赣州有一卫二所,即赣州卫,信丰(嘉定)所、会昌(湘江,一部分驻守湘水之羊角堡)所,另有若干个百户所。明时赣州卫府设在镇南门外,清代赣州卫府设在木匠街,即今"卫府里"。
从明开始,大量持西南官话的官兵居于赣州城,对于人口有限的城市语言有了很大的冲击。当时的赣南,历经战争、瘟疫之磨难,人口骤减,会昌县志载:明洪武二十四年,会昌户691,人口3078人,可谓地广人稀也。会昌全县人口如此之少,其县城人口自然不会太多。而当时的赣州城人口、信丰城人口无据可查,但依会昌县推之,也不会太多。况且,因剿匪,居民逃避者甚众,整个明代人口呈下降趋势,洪武24年(1391),赣州府的总人口为597571人,至正德年间(1512),赣州府总人口降至201994人。在人口极少的这种情况下,大量狼兵的进入,自然为引进西南官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且这些持西南官话的官兵世代为兵,他们娶当地女子成婚、繁衍,因男子在家庭拥有绝对地位,他所持有的语言自然同化了女方原持有的当地客家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