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钩沉吧 关注:130贴子:295
  • 0回复贴,共1

童旭东对孙式拳的迷信(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童旭东对孙式拳的迷信(续)
偶然又看到一篇童旭东的文章后不禁让我感叹童旭东已经认为这个世界是围绕着孙式拳而转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童旭东要如此执着于对孙式拳的迷信还企图让人们都进入这个“宗教”让我非常不解。那篇文章是“当代孙禄堂武学思想的承续”,这篇文章童旭东认为李小龙的武学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孙禄堂的武学思想做出了承续,还用现代语对孙禄堂武学思想做了一定程度的解读尽管李小龙的认识尚未达到孙禄堂武学的思想高度。我只能说这篇文章不是一般的荒谬,天底下也只有童旭东是这么认为的了,因为只要对李小龙的历史,著作,武学思想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会知道那篇文章并不是事实,只是童旭东对自己的门派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而产生的意淫而已。以下是从“当代孙禄堂武学思想的承续”一部分内容:
“1、关于武学的目的和功能(复性,认识自我,修身,)
孙禄堂先生认为武学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复性、修身,所谓“志之所期,力足赴之。”“成为一全知全能之完人。”
李小龙认为武术的作用主要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2、关于武学的理论与境界(道、空、兼博)
孙禄堂先生武学理论的核心是与道合一、博综贯一,达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境界。
李小龙的武学理论强调空的作用和博采众长。
3、关于技击的技术思想(感而遂通)
孙禄堂先生的技击理念是“不勉而中”、“感而遂通”——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李小龙的技击理念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未涉及到“感而遂通”的深度。
4、关于技击的训练法则(极还虚,极限法)
孙禄堂先生的技击修为原则是“极还虚,致中和”。
李小龙的技击训练特征是极限法,甚至借助机电刺激。没有还虚的认识和技术法则。
5、关于人与技术体系(浩然之气,创新精神,任何体系的制约性)。
孙禄堂先生指出拳术之德乃内外合一、生生不已。最终将超越任何内外的形式,将一切形、意、拳派体系皆化为虚无,突破一切人为的制约。
李小龙倡导创新精神,认为一切代表技术体系的形式最终都必须废弃。”
首先李小龙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思想其实是来自尼采。
李小龙对空的理论来自禅宗。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思想主要来自于尼采和克里希那穆提,说李小龙没有涉及到感而遂通是童旭东对李小龙的思想了解的还不够,估计童旭东没有读过功夫之道这本书才会认为李小龙不懂感而遂通。
李小龙的训练方式只是普通西方式的力量训练方式(有些训练方式还是自创的呢)。除了借助机电刺激这点从客观来说就不应该被推荐,但你有把握说内家拳各种训练方法从种种角度来说都优于西方式的力量训练吗?
李小龙提倡创新精神,认为一切代表技术体系的形式最终都必须废弃的思想主要理念来自孙子兵法。
如果对李小龙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李小龙的思想很多都直取自自老子并非来自孙禄堂,而孙禄堂的思想很多也直接来自老子和孟子等,所以说童旭东对自己的门派和前人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这话不假。而且李小龙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思想就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像童旭东把自己限制在孙式拳里。从童旭东在别的文章中就明显有着孙式拳无论在实用性,内容,理论等都比别的门派高,比别的门派更丰富的感觉。童旭东每次都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实话,其实把自己关在孙式拳这口井里的你又能看到什么呢?这口井再大终究不会比海大。把自己限制在孙式拳你能看到的只是孙式拳多好多好,童旭东从来没有站在别的门派的角度看看自己的门派,始终没有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看待整个武术界,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止没有根据,明显的误区还很多,还认为自己说的的确是“实话”,因为自己的“实话”破坏了别的门派的形象所以才会有人反驳,童旭东实在是想多了,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意识过剩吧。童旭东说的是不是实话我还是留给读者去判断吧,我不是宗教,不想强求读者们都相信我的话,但是谁说谎谁什么是事实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有头绪了。


1楼2014-05-13 22:11回复